初中歷史教科書上,寫過一場伏擊戰,這篇文章想說的就是這次戰役。
1
1937年的秋天,閻錫山的頭很痛。
自從7月7日日本全面侵華以來,僅一個月時間,北平和天津就相繼告失,整個華北淪陷。在上海,蔣介石投入最精銳的嫡系中央軍率先動手,卻沒有達成預定目標,與不斷增兵的日軍在遠東第一大都市陷入血戰。
在這一年的秋天,日軍最精銳的師團之一——板垣征四郎率領的第5師團和東條英機率領的關東軍察哈爾兵團,開始進逼山西。
那裡是閻錫山苦心經營多年的「獨立王國」。
作為第二戰區司令長官的閻錫山,必須開始認真考慮「抗日」這個問題了——儘管在此之前,他一直自比為「在三個雞蛋上跳舞」。
第一個雞蛋,自然是日本人。閻錫山一直是中國地方軍閥中和日本關係最好的一個,他的部隊有很多武器裝備都是購買自日本,日本也一直對他禮遇有加。但是,當日本人提出讓閻錫山擔任「華北五省自治」的主席時,他斷然拒絕——民族大義,他還是懂的。
第二個雞蛋,是蔣介石的中央軍。閻錫山用盡各種辦法,在山西省境內趕走中央軍的勢力,對於蔣介石重金收買的晉軍將領,閻錫山曾不惜代價監視,甚至派人暗殺。
第三個雞蛋,就是共產黨了。閻錫山一直是積極的反共者,但在外敵大兵壓境,已經要進逼他的老巢太原的時候,毫無疑問,要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
1937年9月,整個晉西北的戰場形勢已經危在旦夕:日軍第5師團和察哈爾兵團齊頭並進,閻錫山的晉綏軍雖然也頑強抵抗,甚至槍斃了一個軍長,但還是一路敗退,一直退到了平型關一線。
平型關,是明代修築的內長城的一個關口,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與忻州市繁峙縣的分界線平型嶺上,是一道天險。
而閻錫山最新的作戰計畫,就是依託平型關和與它平行的團城口一線死守,相機反擊,夾擊另一個戰場雁門關的敵軍。
9月23日,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兵臨平型關城下。
已經動用預備隊的閻錫山,在這一天發了一封電報:「我決殲滅平型關之敵,增加八個團的兵力,明拂曉可到,希電林師夾擊敵之側背。」
收報人,是第十八集團軍的總司令朱德。
電文中的「林師」,指的就是林彪指揮的115師。
八路軍,將第一次以正規部隊的名義,踏上抗日戰場。
2
1937年9月初的一個午夜,楊得志帶著部隊抵達了太原城。
彼時楊得志的身份,是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5團團長。午夜時分,太原城早已靜悄悄,楊得志只找到了一個骨瘦如柴的老人拉的黃包車。
楊得志本不好意思讓老人拉車,但老人知道楊得志是八路軍,要去打鬼子,不但要拉,還堅決不肯收車錢。最後,楊得志硬是把錢塞給了老人,說只是請老人吃頓飯。
當時的八路軍,就是帶著老百姓這樣的期待,從陝北出發的。
1937年8月22日,根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頒布的改編命令,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根據戰鬥序列改稱第十八集團軍),總指揮(後改任總司令)為朱德,副總指揮(後改任副總司令)為彭德懷,下轄115、120和129三個師,師長分別是林彪、賀龍和劉伯承。
當時很多紅軍戰士對於摘下五角星,換上一直與之戰鬥的青天白日帽徽感到很不理解,但經過各個層面的講解和疏導,「是中國人就一起打鬼子」的信念被迅速建立起來。
八路軍的《八路軍出師抗日誓詞》是這樣寫的:「日本帝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死敵,它要亡我國家,滅我種族,殺害我們父母兄弟,姦淫我們母妻姊妹,燒我們的莊稼房屋,毀我們的耕具牲口。為了民族,為了國家,為了同胞,為了子孫,我們只有抗戰到底!」
八路軍誓師出發後,沿途老百姓自發擺上茶壺茶水,還有乾糧雞蛋,目送自己的子弟兵踏上晉西北的抗日主戰場。
對於紅軍改編後參戰,最受觸動的,其實是日本人。
1936年,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室孝良在發回國的秘密報告中這樣寫道:「以共產軍之實質,實為皇軍之大敵。世界各國軍旅,無不需要大批薪餉、大批物質之分配與補充,換言之,無錢則有動搖之虞,無物質更有不堪設想之危。共產軍則不然,彼等能以簡單的生活,窳敗之武器,不充足之彈藥,用共產政策,游擊戰術,窮乏手段,適切的宣傳,機敏的組織,思想的訓練,獲得被壓迫者的同情,實施大團結共干硬幹的精神,再接再厲的努力,較在滿的紅軍尤為精銳。」
就是這樣一支由經歷長征不久的紅軍改編而來的八路軍,準備在山西戰場上和日本人硬碰硬幹一場。
「干一場」,也是楊得志那天晚上到了太原城一個晉軍招待所見到師長林彪後,得到的最新指示。
因為林彪得到了由當時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和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聯合下達的最新作戰計畫:由國民革命軍第17軍84師死守平型關正面,待日軍進入平型關地區後,由林彪的115師和郭宗汾的71師兩面夾擊,將進入險要地段的日軍全殲。
9月23日,115師召開連以上幹部戰前動員會,已經兩次去現場勘察過地形的林彪分析了戰局,副師長聶榮臻做了思想動員。
9月24日,第三次去現場詳細勘察地形的林彪最終決定,在平型關東北方向的關溝到東河南村之間一段長達13公里的公路兩邊設伏,力爭全殲進入包圍圈的日軍。
午夜,傾盆大雨,115師官兵出動,根據各自任務奔向設伏地點。
在115師奔向設伏地點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負責正面防禦的國民革命軍第84師因為得不到增援,在日軍強大的攻擊面前,已經擅自放棄了陣地。
25日拂曉前,115師第685團、第686團和第687團全部進入埋伏陣地。
無論如何,八路軍還是要準時出擊。
3
9月25日清晨7點,平型關的喬溝山道,響起了日軍卡車的馬達聲。
那是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第42聯隊的一個大隊,外加一個騎兵小隊和兩個運送輜重的中隊,一共1000多人,運兵和運送輜重的卡車和馬車一共有300多輛,排成一字長蛇,大搖大擺地通過平型關地區狹長的山道。由於之前在中國戰場勢如破竹,他們甚至連尖兵和兩側搜索隊都沒安排,因為他們不相信有中國軍隊敢在大白天襲擊「大日本皇軍」。
在埋伏地點淋了一夜雨,趴在冰冷地面上全身發抖的八路軍戰士,第一次正面看見頭戴鋼盔、身穿黃呢子軍大衣的日軍,以及那面刺眼的膏藥旗。
還沒等八路軍戰士仔細端詳對手,發動進攻的信號彈就升起了。
率先開火的,是按任務截擊日軍頭部的楊得志的685團。
忽然從兩邊高處射來的子彈和從天而降的手榴彈,讓日軍的汽車和馬車頓時亂作一團。領頭的幾輛卡車先被炸毀,堵住了前進的方向,後面的卡車都撞在了一起。
戰鬥一打響,八路軍就發現,眼前的日軍確實和他們以前遭遇的對手完全不同。
在短暫的慌亂之後,日軍軍官舉起指揮刀穩定住了士兵的情緒。隨後,日軍士兵馬上三人一組形成戰鬥小組,向公路兩邊的高地衝去。八路軍的衝鋒號隨即吹響,685團向山下撲去。
一場白刃戰隨即展開。
115師的裝備在當時八路軍三個師里已經是最好的了,但還是不能做到人手一把槍(鳥槍也算上)。至於子彈,更是少得可憐。所以,貼身肉搏,是他們必須選擇的方式。
第一批侵華日軍確實是戰鬥力最強的,更何況第5師團是甲種師團。115師是經歷過長征的紅軍精銳部隊,也可以說是八路軍的王牌師,但論起單兵作戰能力,包括拼刺刀,在被伏擊的日軍面前,還是占不到什麼優勢。
685團2營和3營的陣地戰鬥最激烈。2營5連連長曾賢生沖在全連最前面,率領全連在20分鐘內用手榴彈炸毀日軍20多輛卡車,然後陷入白刃戰。在砍翻數名日軍之後,面對五六個包圍上來的日軍士兵,曾賢生拉響了身邊最後一顆手榴彈。
685團的三個營衝下高地進入肉搏後,傷亡人數直線上升,但第一次和日軍面對面硬碰硬的八路軍也殺紅了眼。連長犧牲,排長頂上,排長犧牲,班長頂上,班長犧牲,戰士自發接上指揮,雖然自身傷亡也很慘重,但685團將日軍牢牢按在了山溝公路上。
這時候,從最初的慌亂中恢複過來的日軍發現了一處關鍵的高地,搶佔那塊高地,就能贏得整場戰鬥的主動權。
那處高地叫老爺廟,本來應該是686團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