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劇變前夜 黑船事件:讓日本人心情複雜的「蠻夷入侵」

當一個劇變時代到來之時,無論你怎樣應對,首先要有一個認識,那就是:時代到來了。

1

閉上眼,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一支「外星人艦隊」出現在你的面前,會是怎樣一種感受?

1853年7月8日,在江戶灣附近的日本人就有了這樣的體驗。

那一天,在日本江戶灣的浦賀,江戶的市民驚恐地看到了一支「外星人艦隊」。那是四艘他們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怪船」:體型龐大,全身披著黑色盔甲,類似煙囪的管道里噴出濃濃的黑煙,並且發出怪獸一般的轟鳴。

「那些是什麼怪物?」江戶的市民奔走相告,心中忐忑。

他們中的很多人是後來才知道,那並不是什麼「怪物」,而是從一個叫「美利堅合眾國」的遙遠國家開來的軍艦。

當時的日本人,從來沒看到過這種軍艦,所以他們把它稱為「黑船」。

而這一天,也成為日本歷史上被人不斷提起的一天,因為它對整個日本的近代化進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這一天,史稱「黑船來航」。

2

事情還要從日本的「閉關鎖國」說起。

其實在「閉關鎖國」這件事上,亞洲的兩強——中國和日本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難分伯仲」。

中國自明朝的朱元璋開始規定「片板不能下海」,從「海禁」到徹底「鎖國」,基本在清朝乾隆年間形成了一整套制度。

日本的「閉關鎖國」自1587年露出苗頭,其時正是關白豐臣秀吉如日中天之時,他忽然頒布《伴天連追放令》,宣布驅逐外國傳教士。在豐臣家垮台後登上權力頂峰的德川家康及其後人,在「閉關鎖國」這一點上也是認知一致的:自禁傳教始,漸漸擴大到文化和經濟的封鎖。

從1633年到1649年,德川幕府(江戶幕府)頒布了一系列「鎖國令」,徹底完成了日本的「閉關鎖國」:禁止天主教在日本傳播,禁止日本人出國,也禁止國外的日本人回國,同時與西班牙、葡萄牙這些國家斷交。

不過,與中國的明清兩朝相比,日本的「閉關鎖國」還是走出了一點自己的特色之路。

其一,中國主要強調經濟和文化上的「閉關鎖國」,對外國宗教則相對溫和,儘管也禁止傳教,但很多地方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而日本則是對西方傳教嚴厲禁止,曾多次發生屠殺西方傳教士的「大殉教」事件,但在經濟尤其是科技上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相對溫和。

其二,中日兩國都奉行「一口通商」(分別為廣州和長崎)。不過中國自視地大物博,所以對西洋各國「一視同仁」,沒有例外——「對不起,我是說你們在座的都是蠻夷」。

日本則是區別對待。在斷絕與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交往之後,日本獨獨允許兩個國家在長崎通商,一個是中國,另一個是荷蘭。由於歷史淵源和供求關係,允許中國通商不難理解;荷蘭也可以享受到其他很多西洋國家享受不到的特權,則不僅僅是因為荷蘭承諾絕不傳教,還因為日本自己的主觀態度:由於國土面積、物產、國力等各方面和中國無法相比,所以日本有天然的貿易和開放動力。儘管幕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從不曾改變,但與天主教無關的西洋科學技術卻一直在日本頗受重視,以至於慢慢在日本國內形成了一股「蘭學」風潮——從表面上看指的是研究「荷蘭的學術」,其實泛指整個西洋學術。

但是,對19世紀那些充滿擴張欲和征服欲的西方殖民者而言,一個全封閉的中國和一個留了幾個「氣口」的日本,其實並沒有什麼兩樣。日本能夠暫時安全,相當程度上是因為西方列強的目光都先盯上了油水更足的中國。

但是,有一個國家,卻把目光聚焦到了日本。

3

當時間進入19世紀的時候,美國陷入了某種程度上的焦慮。

美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其國內經濟和各項指標的增長已經進入了快車道,但在對外貿易和通商方面,美國卻遠遠落在了西歐列強的後面。除了在北美大陸上欺負落後於自己的鄰居墨西哥,美國的對外擴張,尤其是在亞洲,一直進展緩慢。

1784年2月22日,急切希望與中國通商的美國派出了第一艘商船「中國皇后」號,滿載著人蔘、皮革、毛衣、胡椒、棉花以及鉛等商品離開紐約港,駛往中國。中美貿易關係就此開始。

在美國剛剛開始從對中國的貿易中嘗到一些甜頭的時候,西方列強已經開始圍獵東方巨龍了。羽翼未豐的美國當時還沒有與西方列強叫板的能力,所以只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拓展自己新的版圖。比中國小几號的日本,自然進入了美國的視線。

其實美國已經對日本覬覦很久了。

一方面,日本是美國對中國貿易航線上的必經之地,美國對日本的重視程度原本就遠遠高於其他西方列強。另一方面,美國在工業革命期間需要大量從鯨魚中提取的照明用油,美國人的捕鯨船已經普遍活躍到了日本海域。

早在1799年,美國商船就冒充荷蘭商船造訪日本。但1825年,日本江戶幕府下達「無二念打拂令」,規定只要有外國船(中、荷除外)駛近日本沿海,無論任何情況,立刻開炮驅逐。美國商船曾以護送日本難民為由接近,一樣被日本的岸防炮轟了出去。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最終決定藉助武力。

59歲的美國海軍將領馬休·佩里就此登上歷史舞台。

1852年3月,佩里被任命為美國「遠東艦隊」司令,他得到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橫跨太平洋,強行讓「日本開國」。

1853年7月8日,長途跋涉的美國「遠東艦隊」的四艘軍艦終於出現在了江戶灣的海面上。那就是本文開頭的「黑船來航。」

4

四艘美國軍艦的出現,確實極大震懾了日本。

儘管那時的美國海軍遠稱不上世界一流,但他們派出的這四艘軍艦,在當時尚未進入工業化的日本,已足以成為「神一樣的存在」。

這四艘軍艦分別是:排水量為2450噸的「薩斯奎漢納」號(Susq-uehanna),排水量為1692噸的「密西西比」號(Mississippi),排水量為989噸的「普利茅斯」號(Plymouth),排水量為882噸的「薩拉托加」號(Saratoga)。其中,前兩艘是蒸汽動力明輪驅動,後兩艘是風帆驅動。

在世界海軍技術尚未進入「鐵甲艦」的時代,這四艘船都是木殼船。但這四艘船體漆著黑漆、共配備69門各口徑大炮的軍艦,相比日本所謂的「海軍」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日本在數百年間不允許建造遠洋船,所謂「軍艦」的最大排水量不過就是100噸左右,而能與美國艦隊大炮火力匹敵的岸防炮不超過20門。

當數十艘日本的風帆木殼小船虎視眈眈地監視進港的美國軍艦時,那幅畫面,就像一群沙丁魚在威脅四條鯊魚。

根據一些記載,「黑船」到來的那一夜,江戶城亂成一團,寺廟鐘聲齊鳴,婦人帶著孩子躲在家中,武士磨刀備戰,而更多的人湧進大小神社,期待再來一場「神風」吹沉那四艘「黑船」。

但日本神奈川縣立歷史博物館館藏的《阿部家史料》顯示,其實早在美國艦隊到來前一年,德川幕府中的家老阿部正弘就已經接到了來自長崎的線報。消息來自那裡的荷蘭商人,連艦隊規模和人員配置都已經說得一清二楚。

所以,儘管美國艦隊的實力已經讓人吃驚,但至少日本統治階級對這場來訪還是有思想準備的。

不過,不管是否有所準備,四艘美國軍艦出現在江戶灣給日本人帶來的震撼還是巨大的。當時日本社會流傳著一句詩歌,翻譯成中文是:「上喜撰喚醒太平夢,喝上四杯就難再眠。」

「上喜撰」是當時日本一種比較高級的茶葉,在日文中的發音正好和「蒸汽船」差不多。「四杯茶」,就是四艘美國軍艦。

日本人自己也知道:300年來的閉關鎖國太平夢,估計是做不下去了。

5

美國人來,當然是帶著要求的。

一開始,日本人要求美國軍艦改從長崎上岸,被斷然拒絕。1853年7月15日,在僵持了六天之後,馬休·佩里司令被獲准帶著美軍士兵登岸。

那一天,大概有3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和水兵,攜帶著上好刺刀的滑膛槍列隊上岸。負責警戒他們的,是一群頭纏白布、沒有什麼隊形的日本武士,他們也帶了槍,不過是燧石火槍。

馬休·佩里是帶著美國總統米勒德·菲爾莫爾親筆簽署的國書來的,提出的要求非常容易理解,就三點:日美通商,補給停靠船隻,救助美方遭遇海難的船員。

核心訴求,當然就是通商。

面對早在預料之中的要求,日本幕府打起了中國式的「太極拳」:這件事太大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