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入水面之下 東芝事件:當年美國是如何強行「敲打」日本的

自從世界上有了國家,國與國之間就有了陣營,陣營與陣營之間就有了對抗,對抗與對抗之間,就有了各種明修棧道和暗度陳倉……

1

1987年5月27日,日本東京的東芝機械公司大樓前,忽然出現了大量警車。蜂擁而入的日本警視廳警察在眾目睽睽之下,逮捕並帶走了東芝機械公司鑄造部部長林隆二和機床事業部部長谷村弘明。

是刑事殺人案件?是經濟糾紛案件?還是貪污腐敗案件?

不明就裡的公司員工議論紛紛,卻幾乎沒有人知道這件事遠比他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抓人的是日本警察,但背後指使是美國人,而針對的對象其實是蘇聯人,其中還牽扯了挪威人,當然,最後要接受懲罰的還是日本人。

這就是20世紀80年代轟動一時的「東芝事件」。

2

故事,還要從蘇聯人說起。

二戰之後,蘇聯成為堪和美國比肩的軍事大國,重工業製造能力一直受人矚目,但在一些精密加工製造領域,卻久久無法突破技術瓶頸,這直接影響到了他們的國防製造業,比如他們一直很看重的核潛艇。

在人類進入「核時代」後,能搭載核彈頭的洲際導彈和戰略轟炸機都無法躲避電波監測,而能隱藏在深海的核潛艇成了最有效率的核導彈發射基地。要偵測到核潛艇的動向,最好的辦法就是檢測它發出的聲音——來自核潛艇螺旋槳旋轉的聲音。

蘇聯一直無法製造出表面高度光潔和形狀誤差極小的新型螺旋槳——這需要多軸聯動的機床。而蘇聯恰恰缺少這種精密機床。

按理說,如果本國無法製造,就可以進口,但蘇聯在這方面卻一籌莫展——它長期受制於「巴統協定」,無法購買到需要的核心科技產品。

「巴統」,全稱是「巴黎統籌委員會」(Coordinating ittee for Export to unist tries),正式名稱是「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於1949年11月由美國提議成立,因為總部設在巴黎,所以被稱為「巴黎統籌委員會」。

這個委員會有包括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義大利、挪威等在內的17個會員國,都是西方世界國家,而它們成立這個委員會的目的只有一個:限制成員國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戰略物資和高技術。

在這個委員會開出的禁運清單中,有軍事武器裝備、尖端技術產品和稀有物資三大類共上萬種產品。禁運對象不僅有社會主義國家,還包括一些民族主義國家,總數共約30個——蘇聯自然首當其衝。(中國也在禁運名單里。)

在「巴統」的禁運名單中,多軸聯動的高精度機床是被明令禁止出口給蘇聯的。

但蘇聯對此也不感到很慌,因為他們一直相信,各國都有各自的小算盤。尤其是他們相信一句諺語——這句話在全世界各國表述不同,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有錢能使鬼推磨。

3

時間來到1979年。

這一年,日本和光交易公司駐莫斯科分部舉辦了一場商業酒會。

在這場酒會上,日本和光交易公司駐莫斯科首席代表熊谷獨被他的老朋友、蘇聯技術機械進口公司的副總裁奧西波夫拉到了一邊聊天,得到了一個信息:「蘇聯需要一種製造大型船舶推進器的數控機床,東芝作為這方面的專業公司,是否可以提供幫助?」

1978年恰逢蘇聯遭遇寒潮,糧食大減產,所以政府在1979年將有限的外匯儲備主要都用來購買糧食,對工業設備的進口幾乎暫停了。而作為當時對蘇聯最大的工業機械出口方,日本的很多相關企業都心急如焚,紛紛動用各方面資源,想爭奪蘇聯當年為數不多的機械設備購買額度。

在得到奧西波夫的「口信」後,熊谷獨興奮地給總部發回了這個消息。

熊谷獨是和光交易公司駐莫斯科的首席代表。和光交易公司成立於1952年,是當年為數不多被中國認可的日本「友好商社」(多為當年從中國歸國的日本籍八路軍開辦)之一,主要從事與社會主義國家的商業往來。

事實上,奧西波夫的「副總裁」身份只是一個掩護,他的真實身份是克格勃的高級情報人員,他傳遞的意思,其實就是蘇聯政府的意思。

一直和蘇聯做生意的熊谷獨怎麼會不知道其中的奧秘?但他回國後就立刻開始為這樁生意挑選合作夥伴,最終,他選定了製造高精度數控機床實力極強的東芝機械公司。

東芝機械公司對這樁生意的來龍去脈又何嘗不是心知肚明?但在商言商,它絕不願意放過這筆大單子。

很快,在和光交易公司的牽頭下,東芝機械公司和蘇聯方面就達成了協議:蘇聯向東芝機械公司購買四台MBP–110S數控螺旋槳銑床。

至於價格,東芝機械公司開出的是每台10億日元(按當時匯率相當於500萬美元)——這個價格,超過東芝同類產品在日本國內售價的10倍以上。

但日本人相信蘇聯人也知道,這種只需要一人操作、能夠加工130噸潛艇螺旋槳葉片的高科技機床,是「巴統」嚴格禁止向他們出口的,日本人為此收一個天價的「風險費」並不過分。

果然,在以往談判中要狠狠砍價的蘇聯人,在這筆交易中只做了一個象徵性的還價,很快就認可了最終價格:35億日元。

日本人當然知道出口這四台機床給蘇聯是「違法」的。

接下來,就要看他們怎麼「瞞天過海」了。

4

1982年12月,到了雙方合同約定的發貨日子。

熊谷獨特地飛回東京,在芝浦碼頭監督發貨工作。

第一台MBP—110S數控銑床被拆分後裝進了幾十個大箱子(這種機床整體重達200噸),準備發貨。

貨輪的目的地是蘇聯嗎?並不是,是挪威。

日本人是這樣操作的:他們先從挪威進口了四台NC—2000型兩軸數控機床,然後在日本秘密改裝成了符合蘇聯要求的九軸數控機床(挪威還提供了相關的配套計算機程序),然後把出口國依舊填為「挪威」——還是以出口兩軸數控機床的名義。

加工能力在10英尺以下的兩軸數控機床,並不在「巴統」的禁運名單里,更何況日本是向同為「巴統」會員國的挪威出口,所以日本通產省並沒有嚴加審核。

為了讓這個過程萬無一失,和光交易公司找到在通產省有良好信譽的伊藤忠商社申請出口許可證,在貨物抵達挪威港口後,再由和光公司組織運送到蘇聯的相關口岸。

這四台機床被標註為運往列寧格勒(現聖彼得堡)發電廠的機床,最後被秘密運送到了蘇聯波羅的海造船廠。按照合同的約定,東芝機械公司專門派技術人員到船廠負責組裝和調試,同時要培訓蘇方的技術人員。直到機器正常運轉後,蘇聯才會將之前扣下的10%款項交付。

在組裝第一台機床的時候,日方的工作人員就發現,參與組裝的蘇方人員經常哈欠連天,眼眶發黑。後來他們才知道,這些技術人員白天和日方人員組裝一台機器,晚上要用白天學到的方法去組裝另一台機器。

所以,原先需要日方人員負責組裝的四台機床,最終只安裝了兩台,另兩台由蘇方人員自行組裝完成了。

四台機床組裝完畢,日本人如願得到了一筆天價的全款,而蘇聯人如願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機器。

這筆交易既隱秘又成功,且神不知鬼不覺。

然而,最終還是被曝光了。

5

最初的質疑,恰恰就是從「沉默」開始的。

從1984年下半年開始,蘇聯的核潛艇似乎在全世界廣袤的大洋中「消失」了。從北約各國的軍事監聽報告來看,蘇聯似乎得到了一種全新的技術,讓他們的螺旋槳雜訊瞬間降到了一個極低的水平。

這些報告引起了美國的高度重視,他們開始懷疑:蘇聯核潛艇的螺旋槳雜訊降低,肯定和得到了精密數控機床有關。問題是,這種精密數控機床是「巴統」嚴格限制出口的。那麼,究竟是誰當了「叛徒」?

1985年12月,一封「舉報信」讓當年這件在「隱秘的角落」里完成的交易浮出了水面。

寫「舉報信」的不是別人,正是當年全程參與這筆交易的和光交易公司駐莫斯科代表熊谷獨。

熊谷獨因為沒有得到許諾的晉陞,與老東家和光交易公司鬧翻,一怒之下,就向美國商務部和「巴統」寫信揭發——後來也有人懷疑,鑒於日本人忠於公司的傳統,熊谷獨可能是被美國人策反的。

按照熊谷獨的揭發,當年這筆交易的細節被完全曝光:1981年4月,蘇聯對外貿易部、蘇聯技術機械進口公司、蘇聯波羅的海造船廠的代表與日本東芝機械公司、伊藤忠商社、和光交易公司的代表簽署協定:東芝機械公司向蘇聯方面提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