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說起動畫片《大鬧天宮》,可謂婦孺皆知。而這部動畫片的導演萬籟鳴,知道的人可能就未必有那麼多了。
萬籟鳴,被稱為「中國動畫之父」。他的一生,折射的是中國動畫成長的曲折與艱辛。
1
1900年1月18日,萬籟鳴出生在南京的一個小商人家庭。
萬籟鳴本名萬嘉綜,是家中的長子。他有個雙胞胎弟弟,叫萬嘉淇,另外他還有兩個更小的弟弟,一個叫萬嘉結,一個叫萬嘉坤——他們後來各自給自己取了一個號,分別是「籟鳴」、「古蟾」、「超塵」和「滌寰」。
萬籟鳴6歲被送入私塾,但他顯然不是讀書的料。有時候,一個人未來走哪條路,與他的家庭環境和個人愛好有很大關係。
萬籟鳴的父親賣綢緞,店裡各種綢緞的花紋圖樣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他的母親心靈手巧,會繡花,會剪紙,還會織錦。在父母的影響下,萬籟鳴最喜歡的是繪畫和皮影戲。
在私塾學習的時候,萬籟鳴既不背書,也不寫字,唯獨喜歡畫畫,且畫得特別好。有一次,他在上課時偷偷畫畫,被私塾老師發現,結果他畫的是一幅老師的肖像,惟妙惟肖,老師看了後破例沒用戒尺打他,反而露出了笑容。
萬籟鳴是幸運的,因為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愛好來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1917年,他已經是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的繪圖員兼繕寫員了。而這所學校對萬籟鳴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提供了一份工作,在這裡,他遇到了剛剛從美國留學歸來的教務長陶行知。
陶行知看萬籟鳴年紀不大,但工作刻苦,學習也很勤奮,就讓他來聽自己的課。在陶行知的課上,萬籟鳴的「三觀」被再一次塑造,尤其是樹立了家國情懷。
1919年,商務印書館面向全國招聘各類工作人員,萬籟鳴毛遂自薦寄出了自己的畫稿,結果被選中,於是他來到了上海,擔任商務印書館的專職畫師。他那時候才20歲左右,但因為業務能力突出,居然被美術部主任尊稱為「籟翁」。
至此,萬籟鳴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重要一步:做一份自己喜愛並擅長的工作。
所謂「成功之路」,首先你要先踏上那條路。
2
萬籟鳴在商務印書館的工作主要是給各種出版物配畫。然而,對於有強烈創作慾望的他而言,循規蹈矩地按部就班畫畫並不能滿足他。
有一次,他畫了一幅名為《驅蚊》的漫畫,諷刺一個把叮自己的蚊子往別人身上趕的人,然後裝在印有「商務印書館」字樣的信封里,投給了當時上海的通俗性美術刊物《世界畫報》。由於缺乏自信,他連自己的詳細地址也沒有寫。
沒多久,有人專門找到了商務印書館,問有沒有一個叫萬籟鳴的人。原來,他的投稿被當時擔任《世界畫報》責任編輯的張光宇一眼看中,張光宇希望他多畫一些,每期都用。
張光宇和萬籟鳴同年,那一年都是20歲出頭的小夥子。
這是兩個人的初相識,而這兩個人,今後將會在中國動畫史上豎起一座里程碑。
受陶行知的影響,再加上職業關係和不少文化藝術界的進步人士交往,萬籟鳴很快就投身到針砭時弊和反抗帝國主義的漫畫創作中。在20歲出頭的時候,他就畫了一套《國恥挂圖》,從《南京條約》到《馬關條約》再到《辛丑條約》,用畫筆記錄了中國的屈辱史和血淚史。
這部漫畫當時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向全國發行,各地的學校、工廠和商店爭相購買,懸掛在醒目處,用以警醒國人。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萬籟鳴注意到了一個新事物:可以「動」起來的漫畫。
20世紀20年代初,在無聲電影之後,動畫片(cartoon)從歐美傳到了中國。萬籟鳴在電影院看了迪士尼的動畫之後深感震撼:原來畫筆下的人物真的能動起來!
震撼之後,是一種迫切的創作慾望:道理都搞明白了,那麼為什麼不能有我們自己的動畫片?
想好就干。萬籟鳴叫來了自己的二弟萬古蟾、三弟萬超塵和四弟萬滌寰——這三個弟弟都上的美術學校,都在商務印書館的影戲部工作。(他們四兄弟就是中國動畫史上赫赫有名的「萬氏兄弟」,他們的動畫被稱為「萬氏動畫」。)
在上海閘北路天通庵路三豐里的一個租來的石庫門二樓亭子間里,萬氏兄弟開始嘗試製作自己的動畫片。沒經驗,就四處去尋找資料學習;沒器材,就省吃儉用去舊貨市場淘來一部法國老式木製攝影機。
一部極短的動畫片,也需要至少幾百張原畫。萬氏四兄弟白天上班,晚上就在亭子間分工製作,有時甚至一干就是一個通宵。
萬籟鳴回憶,當時很多配件都是去舊貨攤找的,「很多人說我們是中國動畫的拓荒者,其實那個時候,更像是拾荒者」。
1926年,萬籟鳴和他的弟弟們拿出了第一部動畫片,是一部廣告片,叫《舒振東華文打字機》,一時間引起轟動。隨後他們又拿出了一部《大鬧畫室》的動畫短片,更是技驚四座。
《大鬧畫室》雖然片長只有10分鐘,卻是真人與動畫的結合,劇情是一位畫家在畫畫時,墨水裡忽然鑽出一個墨水小人,大鬧畫室,最後小人又被捉回瓶子里。
《大鬧畫室》是中國第一部無聲黑白動畫片,當時和萬氏兄弟的另一部作品《紙人搗亂記》一起在各大影院放映,觀者如潮,大受好評。
學會了做動畫片,但萬籟鳴並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他並沒有沉迷於拍商業片或廣告片,而是相繼拍出了《同胞速醒》和《精誠團結》兩部呼籲中國民眾抗日的動畫片,更是在1934年出品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黑白動畫片《駱駝獻舞》。
到了1938年,萬籟鳴已經拍了十幾部抗日題材的動畫片。1939年,萬籟鳴和萬古蟾返回「孤島」上海,目睹了淪陷後上海的種種狀況,決定要再拍一部動畫片。
與以往的動畫短片不同,這一次,他要拍一部大製作。
3
1941年,中國動畫史上第一座里程碑出現了。
由萬籟鳴領銜,萬氏兄弟執導的中國第一部大型有聲黑白動畫片《鐵扇公主》橫空出世,驚艷天下。
在此之前,全世界只有三部有聲動畫長片,分別是《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小人國》和《木偶奇遇記》,統統都是美國迪士尼公司出品的。
《鐵扇公主》是世界上第四部動畫長片,膠片長達9000尺,可以放1小時20分鐘,取材於《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過火焰山,孫悟空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這一段故事情節,片中雙方來回鬥法,相當精彩。
在回憶自己為什麼要做《鐵扇公主》這部動畫片時,萬籟鳴表示:「當時我思想上的考慮是,既然美國人可以搞表現他們西方民族特色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我們當然也可以搞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鐵扇公主》。……就可以有機會讓全國人民包括廣大海外僑胞和一部分外國人一睹兩位『公主』的芳顏,從思想內容到藝術形式做一個全面的比較。」
其實,這只是萬籟鳴製作《鐵扇公主》的一個初心,當時還有一個初心,只可意會,不能言傳:他想通過電影中孫悟空等人齊心協力斗敗牛魔王的故事,鼓舞中國人民的信心,堅決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一個最明顯的證據是,在影片的結尾有一行字幕,但在公映時被剪掉了,那行字幕是:「人民大眾起來爭取最後勝利!」
《鐵扇公主》製作周期長,成本高,一度因為資金短缺差點半途而廢,後來得到資助才得以完成。電影上映後,大受歡迎,連映一個月,場場爆滿。大家對電影背後傳達的主題心知肚明,有時候全影院都會心照不宣地響起熱烈的掌聲。
由於《鐵扇公主》在中國實在太火,讓日本人也動了心,他們拿了一批拷貝到日本放映,也轟動全國,電影院人頭攢動。結果放映了一段時間後有評論家指出,這部電影其實有「反日」隱喻,日本官方這才匆匆將其下架,然後下令全國禁映。
但就是《鐵扇公主》在日本的放映,改變了一個日本人的命運,進而影響了整個日本動漫發展的進程。
這個人,就是後來被譽為「日本動漫之父」的手塚治虫。
1943年,15歲的手塚治虫在日本的電影院里觀看了《鐵扇公主》,深受震撼,並獲得了兩個啟發:第一,原來亞洲也可以做出像美國迪士尼作品那樣的大型動畫片;第二,動畫片不僅僅是拍給孩子看的,成人也可以看。
受《鐵扇公主》的影響,手塚治虫改變了自己原先想要當一名醫生的夢想,立志要為動畫片奉獻一生。而《鐵扇公主》中很多分鏡頭和細節處理,對手塚治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進而也影響了後來日本動漫的風格。
手塚治虫對中國的感情非常深,曾五度來華。1988年第五次訪華時,他專門去拜見了萬籟鳴,拉著他的手激動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