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抉擇 貝當:62歲的「民族英雄」,84歲的「賣國賊」

一個人,從萬眾擁戴的「民族英雄」,到萬眾唾罵的「賣國賊」,究竟需要多久?究竟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

1

1856年4月29日,亨利·菲利浦·貝當出生在法國北部加來海峽省的一個小鎮。

貝當的母親早逝,父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農民。以這樣的家庭背景,貝當最大的可能,就是像其他鎮上的農民孩子一樣,平凡地度過一生。

但是,1870年的普法戰爭給14歲的貝當帶來了極大的衝擊:貌似強大的法國近乎恥辱一般地輸給了快速崛起的普魯士,這讓年少的貝當決定要改變自己的人生選擇——他立志要做一個軍人。

1875年,18歲的貝當從中學畢業後,如願考入聖西爾軍事軍校。

如果在那個時候有人告訴貝當:「你將來會決定整個法蘭西的命運!」他肯定會覺得你瘋了——雖然後來確實如此。

進入軍界後的貝當,不要說一鳴驚人,就連一名普通軍人的晉陞速度也達不到:他做了5年少尉,7年中尉,10年上尉,直到44歲才晉陞成少校。

貝當的從軍之路如此艱難,不僅僅因為他是沒有任何背景的農家子弟,和他本人的性格也有很大關係:性格耿直,心直口快,嚴於律己也嚴於律人。這種性格讓他得罪過很多人,也錯過了不少晉陞的機會。

貝當還非常固執地堅持自己的一套戰術理論。當時的歐洲,無論英法還是德國,都非常崇尚進攻,認為進攻能夠解決一切問題。事實上,「強調進攻」在軍事上永遠是一個不會丟分的觀點,但貝當卻願意說出很多人不愛聽的話:如果敵人的防禦沒有決定性減弱,那麼一味強調進攻,就是讓士兵去送死。

當時很少有人贊同貝當的理論,但有一個剛剛從軍校畢業的年輕學生卻對貝當佩服得五體投地,甚至主動報名到貝當的麾下當兵。

這個人的名字,叫戴高樂。

1914年8月,貝當終於晉陞成了上校。此時的他,已經58歲了。放到和平年代,此時的貝當其實只有一件事可以做了:等退休。

但「和平」在當時的歐洲已經成了不可求的奢侈品——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58歲的老上校貝當,在幾乎可以平凡普通地走完自己一生的時候,被捲入了時代的旋渦。

2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才一年,貝當就已經晉陞為集團軍司令。這一切,都是貝當用自己的表現掙來的:先是因對自己的部隊指揮得當晉陞為旅長,然後因在「馬恩河戰役」中表現出色被晉陞為第6師師長,再然後是第33軍軍長,最後是第2集團軍司令。

但這與貝當在之後的成就相比,都只是墊場的序章。

真正讓貝當一戰封神的,是被後世稱為「絞肉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著名戰役——凡爾登戰役。

1917年2月21日,已經打了兩年多消耗戰的德國人決定拼力一擊,在法國的戰略要地凡爾登要塞讓法國人徹底「放血」。當天,德國人用超過1000門大炮向法國陣地傾瀉了100萬發炮彈,枕戈待旦的27個德國師如潮水一般沖入法軍陣地。由於當時的法軍總司令霞飛判斷失誤,凡爾登要塞只有少量的法軍駐守,短短几天之內,大量陣地被突破,凡爾登陷落幾乎只是時間問題。

凡爾登是通向巴黎的戰略要地,凡爾登一旦失守,法國基本上就可以宣布退出戰爭了。

在凡爾登幾乎已經成為一個爛攤子的局面下,法軍總司令霞飛把第2集團軍司令貝當調到了凡爾登擔任要塞司令,希望他能夠力挽狂瀾。

那一年,貝當已經61歲了。但貝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廉頗雖老,不僅能飯,而且食量驚人!

貝噹噹時剛到陣地,就患了嚴重的肺炎,一度只能躺在病床上。但他還是立刻就做了三件事。

第一,拖著病體去前線,去戰壕,在德軍的炮火之下去慰問最基層的士兵,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司令官和他們一直在一起。

第二,提出著名的口號:「他們不會通過。」在法軍防守的陣地上划出一條紅線:誰如果退過這條紅線,無論軍官還是士兵,一律射殺。

第三,力保後方與凡爾登的唯一一條還能通行的公路「巴勒迪克——凡爾登公路」,拚死向凡爾登「輸血」——在一周之內運過來19萬法軍士兵和2.5萬噸物資。

在貝當冷酷又堅決的調度和指揮之下,原本離全盤崩潰只有一步之遙的法軍漸漸在凡爾登站穩了腳跟。在貝當「車輪戰」的調配下,各支法國部隊輪番開赴凡爾登,開始和德軍打起了拉鋸戰,這也導致凡爾登戰役成了一個用雙方士兵血肉堆積起來的人間煉獄——法軍在整個戰役過程中傷亡高達65萬人,德軍的傷亡也高達45萬人。

但歷經10個月的艱苦拉鋸,凡爾登畢竟守住了。

在凡爾登戰役之後,貝當已經聲名鵲起。1917年4月,因為霞飛的繼任者尼韋爾要求盲目進攻,法軍在一次戰役中折損了12萬人,這徹底引發了整個法國軍隊的嘩變——他們只願意待在堡壘里防守,不願意再無意義地送死進攻。

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還是貝當。

接任法軍總司令的貝當一上任就提出了「多用鋼鐵,少流鮮血」的口號,和以往一樣,他親自去炮火連天的戰壕里探望最一線的士兵,改善他們的伙食和休假制度,然後帶領他們去打了一個又一個勝仗,將面臨崩潰的法軍再一次從懸崖邊拉了回來。

到了1918年年末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62歲的貝當已經是當之無愧的法軍總司令,他在所有部隊里都擁有崇高的威望。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前,貝當只是一個上校。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貝當成了法國元帥。

但當時的法國民眾不願意稱呼貝當為「元帥」,他們更願意叫另一個他們送給他的稱號:法蘭西救星。

3

成為「法蘭西救星」的貝當,享受了當時他能想到的最高規格的待遇。

在國內,貝當成了「軍神」一般的人物,在軍中唯一比他資格更老的福煦元帥退休後,他成了當之無愧的法國軍界頭號人物。

在國外,尤其是在協約國體系內,貝當的個人榮譽也達到了最高峰,在很多國際場合,貝當甚至成了法蘭西的象徵。

1920年,貝當被任命為法國最高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22年,兼任法國陸軍總監;1931年,擔任法國防空總監和陸軍部長。貝當人生前58年被耽擱的「官運」,在6年之內得到了驚人的釋放。

即便「官運亨通」,貝當倒沒有忘記自己的本行。他對當時最先進的裝甲部隊和空軍的運用,都有自己的獨到看法,甚至也意識到了「閃電戰」的可能性。但是,出於一生對「穩固防守」的信任,他大力支持修築著名的「馬奇諾防線」。

另一個讓人注意到的變化是,可能因為地位的提高和資歷的增長,貝當開始漸漸不再刻意隱藏自己的政治傾向:他討厭效率低下的民主制度,對獨裁統治表現出了超乎一般的好感。

但是,大家並不擔心一個已經80多歲的昔日「國家英雄」能產生多大的實際影響,大家要做的,就是給貝當應有的榮譽,然後讓他安享晚年。

1939年,83歲的貝當被任命為法國駐西班牙大使——他和西班牙的獨裁統治者佛朗哥私交甚篤。

現在,貝當再次回到了1914年他58歲時的那個狀況,同樣準備安享晚年了。

然而,這一次的希望再一次落空。

第二次世界大戰又爆發了。

4

按理說,作為一個已經80多歲的老人,二戰對貝當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但是,這一次的情況似乎有點不一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和德國死磕4年的法國,在這一次戰爭中兵敗如山倒,從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發動全線進攻開始,法國人只抵抗了一個月就全線崩盤。崩盤的開端和著名標誌,就是德國的A集團軍以全新的「閃電戰」打法,繞過了貝當和很多法國將帥引以為豪的「馬奇諾防線」,從阿登地區突入法國,直插法國腹地,一個月打穿法國全境。

此時的法國,已經滿目瘡痍。更糟糕的是,面對德國數十萬陷入亢奮狀態的虎狼之師,法國本土那些被擊穿防線後的陸軍已經七零八落,毫無鬥志——很多人都不想打下去了,但是沒人敢說出來。

這時候,他們想到了「法蘭西救星」——已經84歲高齡的貝當元帥。

貝當是在1940年5月從西班牙被召回國的,當時他被任命為內閣副總理,統領法國的所有軍隊。有一些法國民眾盼望他能和一戰時一樣,面對德國納粹,再一次喊出:「他們不會通過!」

然而,這一次的貝當,卻和他們想的完全不一樣。因為貝當被召回的一個主要目的,並不是領導法國繼續戰鬥。貝當顯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