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的怒吼 科威特戰爭:「敝國雖小,硬骨頭還是有兩根的」

1991年爆發的那場海灣戰爭,不少人都有印象,而引發海灣戰爭的那一場戰爭,不少人未必了解,因為那場戰爭規模實在太小。不過,它也值得說一說。

1

每年的2月27日,對科威特這個國家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這個國土面積不到1.8萬平方公里,僅比中國的北京市稍大一點的中東小國,於1961年6月19日從英國殖民統治中獨立,至今也就59年的歷史。

它的國慶日是2月25日(系1950年第十一任埃米爾登基日,埃米爾是阿拉伯語中統帥的稱號,現為阿拉伯世界某些君主世襲制國家元首的稱謂),但8月2日和2月27日,卻是這個國家每個人都無法忘記的兩個日子。

1990年8月2日,鄰國伊拉克悍然入侵,攻佔科威特全境。

1991年2月27日,科威特宣布恢複獨立主權。

那場國家被入侵的戰爭,史稱「科威特戰爭」。

2

時間還是要回到1990年。

在那一年,一直夢想成為中東霸主的伊拉克,日子越過越難受。原本堪稱富庶之國的伊拉克經歷了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名堂沒打出一個,本國經濟卻被打得千瘡百孔,直接經濟損失超過3000億美元,還欠了近800億美元的外債。

就在此時,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又開始大幅度下跌,從每桶40美元直接跌到14美元,伊拉克在1990年上半年蒙受的經濟損失就高達140億美元。而那筆巨大的外債光在1989年就產生了35億美元的利息,伊拉克當時全國一年經常項目的盈餘才20億美元,一進一出,這就意味著伊拉克只能靠借貸還錢,越還越借,越借越多,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而與糟糕的經濟情況相比,伊拉克在兩伊戰爭後軍事實力迅速崛起,全國原有的常備軍從20萬人一下子膨脹到了120萬人,並且擁有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號稱「中東第一軍事強國」。

可以想像,當一個村子裡唯一一個自己折騰得家徒四壁的窮光蛋擁有了最大口徑的獵槍,那麼和他相鄰的手無寸鐵的富人們會遭遇怎樣的命運。

伊拉克手握雄兵百萬,囊中分文不名,不由得開始打量起那些富得流油的海灣鄰居們。選來選去,伊拉克選中了一個最對胃口的對象:科威特。

3

科威特國土面積雖小,卻是一個真正意義上「富得流油」的國家。

根據已經探查出的數據,科威特以區區1.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佔據全世界10.8%的石油資源,排全世界第四。

早在1986年,科威特光國家投資局用於國外投資的兩個「儲備金」(「後代人儲備金」和「國家儲備金」)就分別高達547億美元和372億美元,僅這兩項投資每年就能獲利45億至50億美元。1988年,科威特的國際儲備就已經達到了192.35億美元,這還不包括黃金。科威特的人均國民收入很早就超過了1.4萬美元,可謂「國富民富」。

而這樣一個富得流油的國家,軍事力量卻弱得可憐,全國連警察加在一起的常備軍隊人數還不到2萬人,這在北邊的強鄰伊拉克眼裡簡直不值一哂。

關鍵是,在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為了維持戰爭物資供應四處舉債,其中科威特就是一個大債主,戰爭期間一共借給伊拉克的錢有150億美元之巨。

可想而知,當自己家藏萬貫的鄰居每天大門敞開,家裡連狼狗都沒養一條,關鍵還借給自己一大筆已經無力償還的債務,伊拉克的心是如何蠢蠢欲動。

4

1990年7月,在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的授意下,一系列針對科威特的「找碴」行為開始了。

首先,伊拉克搬出了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理由:兩伊戰爭不是我們伊拉克在為自己打,而是在為整個阿拉伯世界打,所以你們應該無償贊助我們。秉持這樣的理由,伊拉克單方面宣布不會償還科威特(還包括沙特等一些國家)的債務。

沙特等國家斷然拒絕,而科威特對此的反應是,對伊拉克這種單方面做出的決定無法接受。其實這話還留了一點餘地:你吃相不要那麼難看,我們可以先談談看,你或許可以少還一點。

但伊拉克根本不打算留緩和的餘地,隨即又提出一條:科威特違反了歐佩克的產油規定,在1990年上半年日產石油超標50萬桶,導致國際石油價格下跌,伊拉克因此損失了140億美元。

事實上,歐佩克成員國都有過超產行為,伊拉克自己也經常超產。一般這種情況下,成員國都相互協商,進行一些調整和溝通。但伊拉克完全沒有溝通的意向。

第三點最致命,伊拉克搬出了領土說:科威特自古以來就是伊拉克國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應該是獨立的。

這個說法就有點滑稽了。從歷史上看,伊拉克和科威特在奧斯曼帝國崩潰後,都是英國的「保護國」,之後相繼獨立。科威特在1961年獨立後,伊拉克確實不承認,但到了1963年,科威特向伊拉克付了一筆3000萬英鎊的巨款,換得了伊拉克承認「科威特是一個獨立國家,放棄對科威特的領土要求」。

之後,兩國雖然在邊界問題上一直有糾紛,但還算可以維持。兩伊戰爭期間,因為科威特提供資金支持,伊拉克一直沒有發什麼聲音。兩伊戰爭一結束,伊拉克又開始提出領土爭端問題,說科威特長年來一直在「蠶食伊拉克的領土」。

這個說法,即便不知內情的人看了也心知肚明:一個連警察加在一起軍隊都沒有2萬人的國家,怎麼敢去「長期蠶食」一個擁有120萬常備軍的「中東第一軍事強國」。

事實上,伊拉克對科威特要求的「爭議領土」,都是一些石油礦藏豐富的地區。

1990年7月31日到8月1日,經過時任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的調解,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成員伊扎·易卜拉欣和科威特王儲兼首相薩阿德·薩利姆·薩巴赫在沙特的吉達市舉行了會晤。

這不是一場成功的會晤。在會上,伊拉克在石油開採、領土爭議和債務償還等問題上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甚至直接提出要科威特讓出兩個資源豐富的島嶼,科威特表示無法接受。但雙方表示後續會談會在兩國首都巴格達和科威特城繼續進行。

儘管這次會談不成功,但海灣國家乃至全世界都認為,雙方會進一步溝通,縮小分歧。

但誰也沒想到,就在幾個小時之後,伊拉克竟然動武了。

5

1990年8月2日凌晨1點,伊拉克突然向科威特邊境發動了全面進攻。

在350輛坦克的引導下,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三個精銳師在空軍、海軍和兩棲特種部隊的配合下,如同潮水一般撲向了幾乎手無寸鐵的科威特。儘管並非沒有心理準備,但孱弱的科威特軍隊實在無法抵擋眼前這群剛剛經歷過兩伊戰爭,配備先進武器的虎狼之師。

伊拉克的部隊在短短几個小時之內就殺入科威特的首都科威特城,包圍了王宮。在那裡,伊軍遭到了科威特王室親衛隊的激烈抵抗,而帶領親衛隊的,就是國王賈比德的八弟法赫德親王。

當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消息傳來後,科威特的王室立刻做出了去沙特避難的決定,但法赫德親王拒絕了這個要求,理由是「當國家遭遇危難的時候,必須有王室成員帶頭站出來抵抗!」

法赫德親王不顧家人的勸阻,驅車從王宮附近的家中趕向王宮,指揮親衛隊抵抗伊軍的進攻,而他的兩個兒子也放棄了逃跑,和父親一起投入了戰鬥。

由於出行匆忙,法赫德親王只帶了一把隨身的手槍和五發子彈,他和王宮親衛隊戰鬥到了最後一刻——他在射完最後一顆子彈後,被伊軍射中,倒在了王宮的樓梯扶手旁,據說臨死前還保持著射擊姿勢。他的兩個兒子也都在戰鬥中陣亡。

法赫德親王犧牲時只有45歲。他同時還有一個職務:亞奧理事會主席。他在任期間曾力主讓中國舉辦1990年亞運會。由於當時國際輿論認為北京不安全,他帶著自己的妻子和女兒專門到訪北京作為表態,鼓勵北京辦好這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舉辦的最大的國際體育運動會。

為了支持北京亞運會,法赫德親王準備到開幕式現場致辭,並為此專門學習了中文。但就在亞運會開幕前一個多月,他為保衛自己的祖國獻出了生命。後來在亞運會開幕式現場,亞奧理事會副主席代他讀完了當初寫好的發言詞。

伊拉克前後一共只花了14個小時就佔領了科威特的首都科威特城,第二天佔領了科威特全境。薩達姆·海珊宣布,科威特從此併入伊拉克,成為伊拉克的第19個省。

但是,戰爭其實並沒有結束。

6

法赫德親王雖然倒下了,但整個科威特的反抗從沒有停止過。

按照伊拉克在入侵後給出的說法,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