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念 一個因寫關於中國的小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人

曾經有人說,她才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也有人說,她的獲獎拉低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水平。她是美國人,但加入過中國國籍,她因寫中國而成名,卻在美國引起很多爭議。而在晚年,她也一直無法回到中國。

1

1892年6月26日,40歲的賽兆祥在美國的弗吉尼亞州迎來了自己的女兒。

賽兆祥雖然有一個中國名字,但實際上他是美國人,本名是阿布薩隆·賽登斯特里克(Absalom Sydenstricker)。至於他為什麼會起一個中文名字,那是因為他是美南長老會的著名傳教士,長期在中國傳教。

這個女兒得到了賽兆祥和妻子卡洛琳無上的寵愛——他們之前在中國生了三個孩子,但都不幸患了熱病,不治身亡。為此,卡洛琳專門返回美國生下了這個孩子。

或許是把這個女兒視為中國人傳統說法中的「掌上明珠」,賽兆祥給女兒起名「Pearl」——中文「珍珠」的意思。

在女兒只有三個月大的時候,賽兆祥夫婦就帶著她啟程返回中國,來到了江南名城鎮江。

那個只有三個月大的女兒,就此開始了在中國長達數十年的生活。

她的父母根據她的英文名,給她起了個中文名,叫「賽珍珠」。

2

賽珍珠是美國人,但父母在她10歲那年,給她請了一位中國的私塾先生。

那位被賽珍珠稱為「孔先生」的老師,是一位前清的秀才,負責教賽珍珠漢語和一些中華元典。同時,母親卡洛琳又希望她別「忘本」,親自教她英語和拉丁語。

所以,賽珍珠其實從小就掌握了雙語聽說讀寫的能力。

和很多傳教士的子女一樣,賽珍珠雖然生活在中國,但讀的都是教會學校,直到考大學才返回美國。在美國讀大學期間,賽珍珠最引以為豪的一件事,是在大四的時候包攬了學校的年度「最佳短篇小說獎」和「最佳詩歌獎」。

由於母親患病,賽珍珠在大學畢業後就返回了中國的鎮江,一面照顧母親,一面接替了母親的教會工作。在這段時期,她結識了美國的青年農學家約翰·洛辛·布克,之後和他結婚。

丈夫的職業對賽珍珠其實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因為她因此有了大量接觸中國最基層農村和農民的機會,這也使得她比其他在中國的外國人對當時中國的農村生活有更深刻的了解。

對於賽珍珠而言,儘管她從小生長在中國,但美國家庭出身和在美國大學求學的生涯,使得她能以一個既不同於中國人又不同於西方人的視角來審視中國,這從她在美國拿到文學碩士的畢業論文題目就可以看出來——《論西方對中國生活與文明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她之前還參加過學校歷史系的一個匿名論文競賽,她的長篇論文獲得了第一名並贏得了200美元獎金,這篇論文的題目是《中國與西方》。

1926年,34歲的賽珍珠結束碩士學業再次回到了中國,開始在國立東南大學教書。同時,她在《亞洲雜誌》上發表了她的第一部小說《東風·西風》(1930年正式出版)。

這是賽珍珠第一次嘗試用自己的理解來把她觀察到的中國生活和文化——那些西方人難以理解的「纏腳」「三從四德」「傳宗接代」——用小說的形式表達出來。

《東風·西風》並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但這對賽珍珠本人而言意義非凡,因為她意識到自己可以用這種方式告訴西方人中國的故事,並且她覺得自己很擅長這一點。

1931年,賽珍珠出版了自己的第二部小說。

她原先想用這部小說男主人公的名字作為整部小說的題目,起名《王龍》。但出版商在看了她的書後,認為將她全書表達中國農民最深的執念的一個名詞作為書名更好。

那本小說,就是後來轟動一時的《大地》()。

3

其實《大地》的出版一開始並不順利。

當賽珍珠拿著這本書的原稿去找一家倫敦出版商的時候,對方嗤之以鼻:「誰會關注一個中國農民和他的鄉下女人的故事?你為什麼不寫那些古老的中國傳說?或者紫禁城裡的皇帝和他那幾百個女人的故事?」

賽珍珠沒有放棄,又找到了一家美國的出版公司。那家已經瀕臨倒閉的出版公司的老闆沃爾什看了這部作品後,立刻拍板決定出版,只是提出了那個改名的建議。

1931年春天,裝幀精美的《大地》出版,隨即受到了鋪天蓋地的好評,連續在美國暢銷書排行榜上佔據頭名寶座長達21個月。《紐約時報》的著名專欄作家威爾·羅傑斯甚至給出了這樣的評語:

「它不僅是關於一個民族的最偉大著作,而且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著作。」

《大地》寫的是一個名叫王龍的中國貧農,娶了一個富戶的女傭阿蘭做妻子後發生的故事。阿蘭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婦女:吃苦耐勞,沉默寡言,默默地為家庭付出一切,卻一直不知道爭取自己的地位。而王龍一方面展現了中國農民勤勞樸實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彰顯了人性的局限:在通過一次偶然機會發財之後,他在阿蘭的幫助下慢慢富了起來,卻嫌棄妻子相貌平庸,另外娶了一個妓女。在王龍年老之後,他終於慢慢又回歸了本心,臨終前告誡子孫們無論做什麼都不能「賣地」,因為土地才是他們最珍貴的財富。

在這部17萬字的小說中,賽珍珠展示了自己不動聲色卻又非常傳神的寫作手法,開篇第一章第一句非常簡單,卻把讀者深深抓住了:

「今天是王龍結婚的日子。」

在接下來的短短1萬多字里,賽珍珠通過簡單的白描,栩栩如生地向讀者展現了當時中國最基層農村的各種元素和傳統:紙糊窗、灶台、幾個月洗一次澡、喝茶、辮子,以及孝道、面都沒見過就可以結婚的親事、妻子像用人一樣服侍丈夫、傳宗接代……

《大地》在美國受到熱捧,一方面是因為「中國人」的形象此前一直停留在很多美國人的想像之中:異教徒;開餐館和洗衣店的;賊眉鼠眼長辮子,姦猾狡詐貪便宜。通過閱讀《大地》,他們第一次認識到中國人是和他們一樣有傳統、有生活、有奮鬥、有喜怒哀樂的活生生的人。另一方面,美國當時正好處於經濟大蕭條時期,《大地》中那些一直生活在艱苦環境但一直堅持努力活下去的農民,深深感染了同樣感受到生活艱辛的美國人。

隨著《大地》的暢銷,德文、法文、荷蘭文、瑞典文、丹麥文、挪威文等譯本很快出現。就在出版的第二年,《大地》獲得了美國的「普利策文學獎」。

但更大的榮譽還等待著賽珍珠。

1938年,經評委會一致認定,寫出以《大地》為代表的一系列文學作品的賽珍珠,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三次有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第一次有美國女作家獲獎。事實上,這也是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第二次出現女作家(第一位是瑞典作家塞爾瑪·拉格洛夫,她的代表作是《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賽珍珠和她的《大地》就此轟動世界。

4

但是,《大地》給賽珍珠帶來巨大聲望和財富的同時,也給她帶來了不少爭議。

不同的聲音首先出現在美國的文學界。

首先,美國的很多作家並不認為賽珍珠的寫作技巧有多高超。著名的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就曾公開不客氣地說:「如果賽珍珠都能得到諾貝爾文學獎,那麼每個人得獎都不應該成問題。」

在美國的作家們看來,賽珍珠只會用簡單的白描敘事,但在西方重視的心理刻畫這方面卻乏善可陳。更重要的是,《大地》成了一部超級暢銷書——在他們看來,純粹的文學和暢銷書絕對是矛盾的。

其次,是因為賽珍珠長期生活在中國,幾乎和美國的文學圈子形同陌路,很多作家都不認識她。她寫的題材又發生在遙遠的中國,而且還是中國的農民而非精英階層,這更顯得她和美國的主流文學圈格格不入。著名小說家威廉·福克納就曾說過:「我寧願不拿諾貝爾文學獎,也不願意同賽珍珠為伍。」(福克納後來在1949年開心地去領了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是《喧嘩與騷動》。)

第三個原因就比較隱晦了。在賽珍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美國有兩名作家獲獎:辛克萊·劉易斯(1930年)和尤金·奧尼爾(1936年),都是男性。在諸多「嗷嗷待獎」的美國男作家群體中,忽然天外飛仙般空降來一個他們聞所未聞的女作家,很多人在心理上或情感上接受不了。

由於賽珍珠的傳教士家庭背景和身份,她的這部《大地》還在宗教問題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在《大地》這部小說的世界裡,基督教和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中國人按照他們傳統的信念敬天地、祭鬼神,所有的祈福活動都是對自己信仰的神靈進行。即便在小說中偶爾出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