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念 「請問,你為什麼要去攀登珠穆朗瑪峰……」

人類是什麼時候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按照現在的記錄,應該是1953年。但是,在登山界還有一個小小的「爭論」,不過,這其實是一個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爭論」。因為,一部分人相信——或者希望:有人在1924年就登上了珠穆朗瑪峰。

1

1912年7月,一條消息讓喬治·馬洛里陷入了悲痛之中。

那是一條關於英國著名探險家斯科特的消息:他帶著一隊人馬前往南極,試圖代表英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抵達南極點的人。但是,當他們在1912年1月千辛萬苦抵達南極點時,卻發現那裡留下了一面挪威的國旗——挪威探險家阿蒙森早在一個月之前就已經到達了南極點。

更令人感到悲傷的是,斯科特的探險隊在回歸途中遭遇了強暴風雪,五人探險隊最終無一生還。6個月後,斯科特的屍體被人發現,距最近的補給點只有20公里。

斯科特遇難的消息震動了英國,也震撼了喬治·馬洛里的內心。

在20世紀初,人類對自己居住星球的各個角落的探險,正進入一個黃金時期。最具有標誌性的,就是對地球兩個極點的探索。

1909年4月6日,美國海軍中校皮爾里率探險隊第一個抵達北極點,宣布人類征服北極點。

1911年12月14日,挪威人阿蒙森乘著狗拉雪橇抵達南極點,創造了人類第一次征服南極的紀錄。

雖然這兩次征服紀錄的背後,都是無數探險家的殉難,但那種征服和突破極限後的成就感,依舊讓許多探險家接踵而至。

在兩個極點都被征服之後,全世界探險家的目光,都落在了被稱為「世界第三極」的地方——海拔8844米的珠穆朗瑪峰。

從來沒有人能夠登上這個地球上的最高峰,甚至連接近都基本不可能。

喬治·馬洛里同樣也心動了。

那一年,他25歲。

2

喬治·馬洛里,1886年6月18日出生在英格蘭北部柴郡的一個牧師家庭。

馬洛里從小就顯露出了一種特別的天賦:攀爬。他在7歲的時候就爬上了自己父親供職的教堂的屋頂。馬洛里的攀爬姿勢和其他人不太一樣,是四肢並用,帶有滑行的姿態,像波浪一樣起伏。

馬洛里在19歲的時候進入了劍橋大學,成了眾人眼中標準的「校草」:顏值高,功課好,是校賽艇隊的一員,處處散發著迷人的魅力。(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也是他的同窗好友。)

但是,馬洛里的關注點卻和別的同學不一樣,他特別關注世界各地關於探險的新聞。而且,與當時在全世界流行的極地探險不一樣,馬洛里更關注向高處的探險——登山。

1909年,馬洛里從劍橋大學畢業,在法國短暫居住了一段時間後回到英國,在著名的查特豪斯公學任教。任教期間,馬洛里開始頻繁登山。他幾乎征服了歐洲所有的高山,包括最高的勃朗峰。

也正是在這期間,他遇到了自己的摯愛露絲·特納,兩個人很快就舉行了婚禮。就在婚禮之後的第三天,馬洛里就應徵入伍,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

年輕的馬洛里不僅參加了一戰,他所在的部隊還被投入到了一戰最慘烈的戰役之一——索姆河戰役。索姆河戰役是一戰中英國打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戰鬥第一天就傷亡6萬人,總共傷亡58萬人。在那裡,馬洛里近距離目睹了人世間最殘酷的生死。他在給妻子露絲寫的信中這樣說:

「每天死的人不計其數,活著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禮物。」

一戰結束後,馬洛里奇蹟般地生還歸來。

原本大家以為,馬洛里經過戰爭的洗禮,會更珍惜平靜的生活。但馬洛里在目睹近在咫尺的親密戰友被德軍的機關槍殺死之後,卻產生了另一種感悟:人的生命實在太脆弱,人生一定要過得充實,不能留下遺憾。

他的目光,瞄向了此前還從來沒有人登上過的珠穆朗瑪峰。

恰巧,在一戰結束後,滿目瘡痍的英國迫切需要一個能夠振奮國民信心的事件——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準備開始對珠穆朗瑪峰展開史無前例的探險。他們很快相中了具有豐富登山經驗的馬洛里。

而需要支持的馬洛里,也欣然答應。

3

1921年,35歲的馬洛里,帶著一支12個人的探險隊伍,正式向珠穆朗瑪峰進發。

他們花了整整8個月的時間,終於來到了珠穆朗瑪峰的山腳之下。

馬洛里是從北面的西藏地區進入珠穆朗瑪峰山區的。現在的人們都知道,珠穆朗瑪峰的攀登路線是從尼泊爾境內的南面上去容易,北面上去困難。但在當時,尼泊爾完全不對西方人開放南面路線,所以馬洛里的隊伍只能嘗試從北面登頂。

馬洛里是這樣描述自己第一次看見珠峰時的感受的:

「就像是夢中最狂野的傑作!珠穆朗瑪!一個崎嶇的巨人,一個白色的巨大獠牙,一個被雪覆蓋著的巨大石頭!在登山者的眼裡,沒有比這個更大的挑戰了!」

馬洛里他們隨即開始尋找登山的線路,為此花了整整一個月,因為馬洛里他們是試圖攀登這座世界最高峰的第一批人類——沒有前人留下的路線,沒有任何一張地圖。

終於,在8月底的時候,馬洛里發現了一條巨大的冰川峽谷,順著這條峽谷走到盡頭,再爬上一堵高達300多米的冰牆,就可以從最近的地方開始攀登傳說中的珠穆朗瑪峰。

馬洛里興奮地給妻子露絲寫信:「我親愛的露絲,我們找到了登上這座山峰的路……我們為那些熱愛冒險的人確定了登上珠峰的路線!」

但是,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珠峰地區的季風季來臨了。漫天的暴風雪宣告他們不可能再進行任何登山活動,馬洛里只能宣布撤退。

第一次嘗試,無功而返。

但只過了6個月,馬洛裡帶著隊伍又回來了。

這一次,馬洛里他們還帶了攝像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珠峰風貌的畫面。當然,他們最主要的目的,是要登頂。

這一次,馬洛里的隊伍正式開始了登山,而且進展順利。但是不幸的是,他們在登山過程中遭遇了一場巨大的暴風雪,為了躲避暴風雪,馬洛里讓隊伍躲到了冰坡下的一個角落裡,然後,就發生了一場巨大的雪崩。

在這場雪崩中,7名隊員遇難。

這也是有記錄以來,第一批在征服珠峰過程中遇難的人類。

因為這次雪崩,第二次登頂努力也宣告失敗了。

這次雪崩,也給馬洛里留下了巨大陰影,他在給妻子露絲的信中說:「我親愛的露絲,7位勇士遇難了,我應該為此負責。事已發生,我的任何舉動都於事無補。」

在回到歐洲的一年多時間裡,馬洛里似乎真的決定遠離登山,忘記關於雪崩的一切。他開始陪伴家人,把更多的時間留給自己的妻子和三個孩子。

但是,英國皇家地理學會關於攀登珠峰的探險計畫卻沒有停止。

隨著時間的推移,馬洛里內心似乎越來越煩躁。

終於,他和妻子露絲吵架了。

露絲的觀點很簡單:

「我愛你,你也愛我,這是一生中最幸福的事了。但我真的需要你,我想和你一直生活在一起,一起分擔歡笑和苦難,當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我們不能再分開。」

而馬洛里的想法也很直白:

「我進退維谷,很痛苦。選擇遠走而離開將是一個殘酷的決定,但更殘酷的是,眼看著別人征服那座巔峰,而不是我。」

1923年3月,馬洛里被一件事觸動了。

他應邀去美國紐約做一次關於珠峰冒險的演講。在場的觀眾都被他描述的珠峰風貌和艱苦環境所震撼。

一位《紐約時報》的記者隨後向馬洛里提了一個問題:「請問,你為什麼要去攀登珠穆朗瑪峰?」

馬洛里想了一下,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也就是那句流傳後世的著名回答:

「因為,它就在那裡。」

4

1924年,馬洛里最終做出了決定:第三次挑戰珠峰。

那一年,他已經38歲了。

這一次,他為了能夠一次性成功,還精心挑選了一個助手——來自牛津大學化學系的安德魯·歐文。

歐文沒有嘗試過登山,但他是一名出色的賽艇選手。在牛津與劍橋一年一度的著名賽艇對抗賽中,他的體魄和技巧給馬洛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歐文的專業知識可以保證氧氣瓶在高海拔地區的正常使用。

歐文對能夠得到當時最頂尖的登山家的邀請而感到榮幸:

「我們全都要到達山頂!如果真的要死的話,沒有什麼比征服珠穆朗瑪峰更好的死法了。」

1924年2月29日,馬洛裡帶著助手歐文以及其他成員,從利物浦登上了開往印度的輪船。

他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