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念 海底兩萬里——不管你是否凝視,深淵總是在那裡

毛主席曾寫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不過從人類科技發展史來看,上九天難,下五洋,也難。

1

在人類的探險史上,1960年1月23日是值得記錄的一筆。

在這一天,瑞士探險家雅克·皮卡德和他的搭檔唐納德·沃爾什,搭乘由皮卡德與他的父親奧古斯特·皮卡德設計的潛水器「的里雅斯特2號」,下潛到距離海平面約11000米的深淵。

那是馬里亞納海溝的底部。

作為地球海洋的最深點,馬里亞納海溝被認為形成於6000萬年前,最深深度為10911米。這個深度是日本探測艇「海溝號」(Kaiko)於1995年3月24日測得的,是目前公認的最精確深度。

10911米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呢?就是如果把陸地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整體填進去,峰頂離海平面還有2000多米的距離。

考慮到深海的各種不可測因素和令人恐懼的壓強(可能相當於在一個指甲蓋上壓一輛坦克),再加上人類下潛工具的落後,馬里亞納海溝的溝底一直是一片未知區域。

那個未知世界,直到1960年1月23日才被人類觸達。

2

先來說說人類探索海底的歷史吧。

人類早期進行的專業化潛水,不是為了探險,也不是為了看魚,而是為了尋寶和謀生,比如說採集珍珠。在明人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就有關於當時潛水技術比較詳細的圖文記載。

當然,這種潛水方式基本上等於徒手潛水,潛水的深度完全受到人類自身肺活量和對水底壓強承受能力的限制。

人類目前徒手潛水的最深深度是吉翁·奈瑞於2015年創造的129米,可惜因為他在上浮途中失去意識,紀錄未能獲得主辦單位正式確認,但仍被公認為自由潛水比賽史上最深的下潛距離。

那麼,如果人類帶上裝備呢?

這裡就必須提到全世界潛水界殿堂級人物:雅克–伊夫·庫斯托,他對人類潛水之路的一個里程碑式貢獻,就是在1943年發明了「水肺」。這套可以讓潛水員自動調整及提供壓縮空氣的吸氣器,使得人類的潛水深度大大拓展。

目前世界公認的人類帶裝備潛水的紀錄是332米,這是由埃及男子阿梅德·加布爾在2014年創造的。阿梅德·加布爾當時41歲。他之前曾在埃及特種部隊服役,同時是一個擁有17年潛水經驗的教練。為了創造這項紀錄,他足足準備了4年。當時他花了12分鐘潛到這個深度,並花15小時重新浮出海面(上浮過快會對人體造成巨大傷害)。

應該說,無論是徒手還是帶裝備,人類潛水的深度,是不太可能超過水下400米了。

那麼,如果是搭載人的潛水裝置呢?

從達·芬奇設計所謂的「可以在水底航行」的船開始,人類就一直在這條路上摸索。1620年,荷蘭裔英國物理學家克尼利厄斯·雅布斯縱·戴博爾應該算是「潛艇之父」,他成功地製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艘潛水船——木質結構,外面覆蓋塗油脂的牛皮,船內裝有作為壓水艙使用的羊皮囊,可載12名船員,人力划槳驅動。

那麼,這艘木質潛水船能下潛到什麼深度呢?

3~5米。沒錯,還沒有徒手下潛的深度深。

隨後,出於戰爭的需要,人類的潛艇技術發展得相當快。但考慮到潛艇對機動性、武器攜帶性的需求,所以下潛深度並不是被主要考慮的。

真正要進行深海科研性探索,還是需要專門製作的深海探測器。

這時候,就輪到皮卡德父子登場了。

3

居住在瑞士的皮卡德一家,可謂是真正的「探險之家」。

皮卡德的父親奧古斯特·皮卡德,其實是一個高空氣球探險家——他是全世界第一個乘坐熱氣球達到15000米高度的人。而皮卡德的兒子伯朗特·皮卡德是全世界第一個乘坐熱氣球不間斷環遊世界的人。

至於皮卡德本人,則成了全世界第一批到達最深海底的人之一。

皮卡德的父親無疑是一個設計潛水器的天才。早在1948年,他就製造出了一個名叫「弗恩斯2號」的載人可操控潛水器,下潛深度約為1370米。

僅僅三年之後,皮卡德父子來到了義大利港口城市的里雅斯特,製造了另一艘15米長的潛水器「的里雅斯特號」,頭三次下潛就分別達到了1088米、3048米、3150米——每一次都打破了人類潛水器的下潛紀錄。

在「的里雅斯特號」成功的基礎上,1958年,皮卡德又設計了「的里雅斯特2號」潛水器,第一次下潛就創造了5600米的世界紀錄。

而這絕非皮卡德的目標。對他而言,「的里雅斯特2號」的使命,就是到達人類從未到達過的馬里亞納海溝溝底。

即便用現在的眼光看,「的里雅斯特2號」潛水器都堪稱天才之作:

這艘深海潛艇長16米多,看上去像是一艘普通潛艇,但它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由鋁製外殼製成的長筒狀容器,裡面充滿了比水輕的汽油——油比水輕,這是潛艇上浮的動力,也不會被壓強擠爆。另一部分是一個重達14噸的鋼球載人艙室,有一個觀察窗。整個球體直徑只有2米,可以容納兩人。鋼球附近系了重達9噸的鋼珠,返航時通過扔掉鋼珠上浮。

1960年1月23日,到達菲律賓海域的皮卡德和沃爾什鑽進了這個鋼球,開始下潛。

他們的目的地,正是馬里亞納海溝溝底。

這絕非一次輕鬆的旅程。

在整個下潛的過程中,潛艇內的溫度越來越低,最後只有2攝氏度左右,凍得發抖的皮卡德和沃爾什只能靠吃巧克力棒補充熱量。比這更糟糕的是,當潛水器下降到海底9000多米處時,鋼質球體外的那個樹脂玻璃觀察窗被海水壓裂,雷鳴般的破裂聲在寂靜的海底響起時,兩位探險家的魂都被嚇飛了——如果這時候他們直接暴露在海底,巨大的壓強會在2毫秒之內將他們壓扁。好在觀察窗是雙層的,內層的塑料窗沒有破裂。

在下潛了近5個小時之後,潛水器終於在10911米處的海底緩緩著陸(當時潛水器顯示的深度是11521米,後來校正)。

在人類之前沒有抵達過的深海海底,皮卡德和沃爾什做了什麼?

他們什麼都沒做,靜靜待了20分鐘。

4

於是,一個令人關心的問題來了:

在海溝的底部,皮卡德和沃爾什看見了什麼?

事實上,他們兩人什麼都沒看見。

在寧靜的馬里亞納海溝底部,皮卡德和沃爾什肉眼看到的只有黑暗,以及透過微弱探照燈燈光照出的平靜海底。

不過,在整個下潛過程中,兩個人還是驚訝地看到了一些從舷窗外游過的魚——原先人類認為,在那個深度是不可能有魚類生存的。

所以,皮卡德和沃爾什的這次下潛,在相當程度上豐富了人類對深海的認知。

一般來說,深海分為中層帶、深層帶、深淵帶與超深淵帶。

中層帶指的是200~1000米深的水層。在這個層面,雖有些微光線透入,但也不足以進行光合作用,只能供生物辨識。此層也是深海生物密度較大和種類較多的一層。代表生物是磷蝦。

「深層帶」指的是1000~4000米深的水層。這一層因為完全沒有陽光,所以一般認為這裡的生物不是眼睛退化,就是演化出「照明設備」。但是,就在1960年的那次下潛中,皮卡德和沃爾什發現在這個深度的一些魚類依舊長有眼睛,這令他們大為驚奇。

深淵帶指的是4000~6000米深的水層。在這一層,生物種類已經大為稀少,由於溫度大大降低,生物高度集中在海底熱泉附近。

超深淵帶指的是6000米以下的水層。在這一層,人類發現有海蜇、蝰魚、管蟲與海參等生物生存。但由於這一層的生存環境已經類似於外星球,所以即便有生物,也和我們所知的種類長相大為不同——也就是所謂的「反正沒人看,可以隨便長」。

在馬里亞納海溝的最底層,當初皮卡德和沃爾什沒有發現有生物存在的跡象,但那是因為肉眼無法觀察到。

由於皮卡德和沃爾什的那次下潛純粹是為了檢測是否能下潛到那個深度,所以沒有帶任何科學實驗器材。按照他們的想法:既然這次實驗成功,那麼下次人類可以頻繁探測這一區域。

但是他們沒想到的是,自他們那次下潛後整整52年,人類就再也沒有去過。

5

這個紀錄,一直維持到2012年。

2012年,終於有一個人又一次到達了當年兩位探險家下潛到的那個深度:10911米。

而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好萊塢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