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 日籍八路軍——抗戰期間的特殊群體

在我們熟悉的各種電視劇和電影中,「八路軍」和「日本鬼子」,永遠是一對勢同水火的存在。但在抗日戰爭期間,在我們的八路軍中間,還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

1

1939年1月2日,位於山西省的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舉行了一場特別的「元旦迎新集會」。

之所以特別,是因為在迎新集會的舞台上,出現了三個日本人。

抗日戰爭進入艱苦時期,八路軍剛剛成立不久的前方總指揮部集會上出現三個日本人,不得不說是一件引人注目的事。

這三名日本人不僅登上了舞台,其中一個叫前田光繁的日本人還站到話筒前發了言。

前田光繁的發言時間不長,但內容卻讓人意外,主要就是三點:

第一,八路軍讓我們獲得了新生;

第二,堅決反對日本法西斯發動的侵華戰爭;

第三,要求參加八路軍。

前田光繁發言完畢,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走上了講台,與三名日本人一一握手。面對台下所有八路軍官兵,朱總司令說:

「我代表全軍,歡迎三位日本青年參軍。這三位日本青年參加我軍,證明了我軍俘虜政策的正確。今天只有三個人,明天便會有幾十人、幾百人!」

話音未落,台下掌聲一片。

前田光繁和他身後的小林武夫、岡田義雄齊刷刷立正,敬了一個標準的中國軍人軍禮。

這三個人,由此成了抗日戰爭期間的第一批日籍八路軍。

2

無論是國民黨軍隊還是共產黨軍隊,在抗日期間都有一點共識:日軍俘虜不好抓。

1938年的台兒庄大捷算是國軍抓獲日軍俘虜比較多的一次,但也只抓到了700多個;1937年的平型關伏擊戰,八路軍更是一個日軍俘虜也沒抓到,讓指揮作戰的林彪大感意外。

那麼,為什麼有日本人不僅做了俘虜,還志願加入八路軍,為中國人作戰呢?

首先,儘管日本當時舉國陷入了軍國主義的狂熱之中,但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心甘情願踏上陌生國土作戰的,甚至有些人並不是作戰人員。

比如發言的前田光繁,他就是1937年作為「滿鐵」員工被派到中國的。1938年,在河北邢台雙廟車站監工的他,在睡夢中就被八路軍俘虜了。

其次,即便是當初抱著「為天皇而戰」的信念加入部隊,有些人實際參軍後也發現現實與想像有巨大差距。

比如後來成為俘虜的日本華北派遣軍的小林寬澄,在新兵入伍第一天就因為戴眼鏡被長官無緣無故用皮鞋抽了一頓耳光,理由僅僅是「看上去有文化,肯定很傲慢」。這種上級欺負下級、老兵欺負新兵的現象當時在日軍中很普遍,有一些日軍新兵甚至因為忍受不了而切腹自殺。

此外,日軍的底層士兵待遇也很差。據後來被俘的大阪師團的小林清回憶,當時他作為上等兵,一個月薪餉也就10.24日元,其中3元是必須扣除的儲蓄金,5元是必須要買的公債,剩下的錢買幾包香煙後就所剩無幾了。而長官還要剋扣下級士兵的薪餉,甚至冒用下級士兵的名字將他家鄉寄過來的錢款貪污下來。

再次,踏入中國戰場後,不少日本士兵目睹自己的戰友在別國土地上姦淫燒殺,感到無法接受。

小林寬澄回憶,有一次他和班長等幾個人外出,迎面走來4個中國男人,班長隨即下令小林上去練刺刀。

「班長叫幾個人上去抓了一個中國人,命令我上刺刀刺那人的胸膛。那個中國人抓住了我的刺刀,我不敢刺下去。結果班長一上來,就把那人踢倒在地,然後將刺刀直接插入了他的胸口。活生生一個人就這麼被刺死了。」

小林一直記得那個村子的名字叫「桐林村」,稱那一幕給他巨大的震撼。

最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厭戰和思鄉情緒。

在侵華戰爭全面爆發之初,日本軍方給官兵們宣傳的是「三個月滅亡中國」,日本士兵的心氣也很高,所以很少有投降的人。但歷經淞滬會戰等一系列血戰之後,日軍雖然在中國戰場進展超出預期,但卻始終無法迫使中國投降,反而陷入戰爭泥淖。

在進入相持階段之後,那些本來就沒有被徹底「洗腦」的日本士兵開始對戰爭的性質和目的產生懷疑,信念開始動搖,對自己未來的生死感到擔憂,戰鬥意志開始逐步瓦解。

3

那麼,就因為這些因素,那些日本人就會拿起武器去阻止乃至抵抗自己的同胞了嗎?

必須承認的是,共產黨軍隊的俘虜政策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事實上,無論是前田光繁還是小林寬澄,那些後來成為八路軍的日本人在一開始被俘虜時想到的都是兩個字:自殺。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所謂的「忠君報國」思想,更因為日軍一直向他們灌輸的是「中國軍隊虐殺俘虜」。一想到自己的軍隊在中國做了那麼多惡,他們也覺得自己肯定凶多吉少。

但恰恰是之前的宣傳,讓他們被俘後在心理上感受到了巨大的反差。

前田光繁在被俘時,也就挨過一個耳光——因為俘虜他的八路軍戰士太恨日本人。之後他被安排與曾留學日本的八路軍129師政治部敵工科科長張香山同住一個窯洞。每天他吃的伙食是饅頭加有肉的炒菜,而一般的八路軍戰士只能吃小米飯加野菜湯。

張香山每天都會和前田光繁講八路軍的政策,以及日軍侵華的本質。並對他說:

「我建議你先了解一下八路軍,好不容易來了,體驗一下我們的生活有什麼不好,日本不是有句俗話說『捨命最愚蠢』嗎?不要急,可以多用些時間慢慢考慮,如果你想回去,就讓你回去!」

被俘虜的日軍士兵一個共同的回憶,就是八路軍非常尊重俘虜的人格,不虐待他們,也不會動他們的隨身財物。這和抗戰初期八路軍就頒布的俘虜政策有很大關係:

一、不殺敵軍俘虜,優待俘虜;

二、不取俘虜財物,唯軍用品沒收之;

三、醫治敵軍傷兵;

四、在可能條件下,將俘虜放回;

五、願在我部隊服務者,給予適當工作;

六、不干涉俘虜宗教信仰。

這些政策在實際運用中都被切實執行,這也使得日本俘虜在長時間和八路軍相處之後,不僅在情感上被打動,在思想上也發生了改變。

原日軍中尉醫官山田一郎被八路軍129師俘虜一年半,一直在策劃逃跑計畫。他曾在日記中寫道:

「一年半的時間裡,心中一直隱蔽著一個秘密計畫,那就是逃跑——把我的行動報告給日軍,然後死掉。不管八路軍怎樣熱情地對待我,我都無動於衷。」

但是,有一次他發高燒三天三夜,在八路軍醫生的悉心照料下脫離危險。當他醒來後,守候在他身旁的是129師師長劉伯承,手裡還拎著一桶當時在八路軍中很珍貴的醬菜。

山田一郎在日記中寫道:

「我睜開眼向外望,從壞了的窗紙處可以看見太行山山峰上的積雪和藍色的天空,積雪在陽光下放出耀眼的光。那一瞬間,不知為什麼,在我的心中,一種『新生』的感覺如同泉水一般涌了出來。」

當然,鑒於日軍對本方被俘虜士兵的嚴酷態度和審查制度,不少日本被俘士兵也不願意再回去。當時也確實曾有過一例:一名被俘日軍士兵堅決要求回去,八路軍放行。但歸隊後的他被長官嚴酷虐待,並要交軍法處判刑,最終他又逃出來重新向八路軍投誠。

前田光繁就說過一句話:「八路軍是其他軍隊無法相比的不可思議的軍隊。一到八路軍的部隊,就會被他們的優良作風吸引住,再也不想離開這支隊伍。」

4

那麼,那些成為八路軍的日本籍戰士,主要做什麼呢?

首先,是發揮他們自己的特長。

由於日軍的武器裝備比中國軍隊先進不少,所以不少有技術特長的日軍俘虜,最後成了八路軍中的技術骨幹。

比如小林清在日軍部隊中是機槍手,也會操作擲彈筒。當時的擲彈筒對八路軍來說還屬於比較先進的武器,繳獲來了卻不會用。小林清就成了教授使用這些武器的教員。

前田光繁本身就有技術底子,在抗日戰爭結束後,他還奉命來到解放軍的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擔任日工科長,負責政治思想工作(當時航空學校的教員、技師、飛行員都是原關東軍日本航空教練大隊的成員),間接幫助航校培養出一批優秀的中國飛行員。

其次,就是利用自己日本人的身份,做最有說服力的反戰宣傳。

1939年11月7日,前田光繁等7名日本人在八路軍總部成立了「覺醒聯盟」,並創辦機關刊物《覺醒》。這是在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成立的第一個日本人反戰組織。消息很快傳遍了八路軍、新四軍和各個抗日根據地。隨後,「在華日人反戰同盟」「在華日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