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中國觀眾來說,她可能是最知名的一位歐洲公主。但通過那部電影所展現的,只是這位公主光鮮的前半生,至於後半生,其實電影並沒有拍……
1
1837年12月24日,馬克西米連·約瑟夫公爵迎來了自己的第四個女兒。
馬克西米連·約瑟夫是當時巴伐利亞王國(後被德意志吞併)王室的一個旁系,他的妻子,是當時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同父異母的妹妹——盧德維卡公主。
一涉及歐洲王室,我們總是會被紛繁複雜的人名和血緣關係搞得暈頭轉向,那麼就來簡單點出這兩個人身份的意義——他們都算是貴族,也和王室沾一點邊,但因為不是直系,所以相對更自由,更不拘禮節。
比如,這位約瑟夫公爵就擁有一個自己的馬戲團,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而且他把一家人搬到遠離宮廷的波森霍芬城堡,讓家人遠離宮廷禮儀的束縛。
在那裡,約瑟夫公爵夫婦和他們的8個子女都還算過得無拘無束,其中也包括他們的四女兒伊麗莎白·阿瑪莉亞·歐根妮(Elisabeth Amalie Eugenie)——她後來有了大家都熟悉的另一個稱謂:茜茜公主。
茜茜在父母營造的相對寬鬆的環境下,和兄弟姐妹們過著開心的日子,不上課的時候,就在山野間騎馬,在溪水邊嬉戲,看夕陽落下,數繁星點點。
這種無憂無慮的時光,一直持續到茜茜16歲。
2
1853年,茜茜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那一年,23歲的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到了需要找一位皇后的年紀。
為皇帝操持整件事的,是他的母親索菲。索菲在奧地利皇室乃至歐洲皇室歷史上,也是一位可以留下一筆的女性。這位被稱為「哈布斯堡家族中唯一的男人」的女人,先讓自己平庸的丈夫繼承皇位,然後再把他勸退,讓自己的兒子弗蘭茨·約瑟夫登基,而自己成了垂簾聽政的皇太后。
索菲太后是一個心高氣傲的人,和世界上的很多婆婆一樣,她並不覺得有哪個女性能配得上自己高貴的兒子,所以與其找一個陌生女子,她寧可「肥水不流外人田」,找自己皇族的親戚,而且必須是政治聯姻。
想來想去,索菲想到了自己的妹妹,有巴伐利亞王室血統的盧德維卡公爵夫人,也就是茜茜公主的母親。
但當時索菲相中的外甥女,其實是盧德維卡公主的長女海倫女公爵。
按照索菲太后雷厲風行的辦事作風,主意一定,她就立刻邀請自己的妹妹盧德維卡帶著自己的外甥女海倫到皇室的夏宮伊舍爾遊玩,而此行的實際目的,就是讓海倫接受奧地利皇帝的求婚——沒錯,這對年輕人連面都不需要見一次。
接到「命令」的盧德維卡就匆匆帶著海倫從慕尼黑出發了,同行的,還有當時不滿16歲的茜茜。但是,因為路上公爵夫人的頭疼病又犯了,所以這家人只能在途中做一次休息,耽擱了行程。更糟糕的是,負責裝送她們晚會禮服的馬車更是不知所蹤。
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因為當時盧德維卡一家正在為她們已去世的姑姑哀悼,一家人都穿著黑色的喪服。但覲見皇帝的時間已經一刻也不容耽擱,在抵達目的地後,盧德維卡只能帶著兩個女兒,穿著黑色的衣裙,第一次出現在了年輕的約瑟夫皇帝面前。
黑色的裙子顯然不適合本來就皮膚黝黑的海倫女公爵,卻把膚色雪白的茜茜映襯得更加光彩照人。
沒有懸念——年輕的皇帝對姐姐並沒有表示出興趣,而是瘋狂地愛上了妹妹。
在約瑟夫皇帝生日的前一天,皇帝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舞會。在那場舞會上,海倫穿了一件高雅的白色絲綢衣裙,額頭戴著常春藤花環。而茜茜穿了一件樸素的淺粉色衣裙。第一支和第二支舞曲響起時,皇帝都沒有進入舞池,大家都在屏息等待。最終,皇帝邀請茜茜進入舞池,並且在舞曲結束後送給她一束鮮花——這是一個傳統的信號,表明茜茜已被選中為未來的皇后。
當時海倫流下了眼淚,而茜茜不知所措。
索菲太后顯然不想改變自己原先的選擇,但23歲的兒子這一次公然反抗了她——如果不能和茜茜結婚,那我就終身不娶!
再強勢的母親,最終還是希望自己的兒子開心的。
5天後,奧地利皇帝宣布和茜茜公主訂婚。
8個月後,在維也納的奧古斯丁教堂,一場盛大的婚禮持續了三天三夜,陪著姐姐去出嫁的茜茜公主,就這樣成了奧地利皇后。
這是一個似乎只存在於童話書中的愛情故事,不過,這個故事只是剛剛開了個頭:公主嫁給了國王,後來幸福嗎?
3
正如你們預料的那樣,茜茜在經歷了最初的甜蜜之後,便開始體會到皇室宮廷的另一面。
因為有一個相對開明的父親,茜茜從小生活在相對不受禮儀束縛的環境里,甚至有相當長的時間可以在山野之間玩耍,但奧地利皇室的宮廷,一切都有規矩,一切都講禮儀,這讓她非常不適應。
更糟糕的是,即便茜茜想遵守宮廷的規矩,也未必能得到很好的機會,因為她雖然出身貴族,但其實並非皇室正統血脈,這在講究出身的宮廷里是會被人看不起的。
在其他溝通和交流方面,茜茜雖然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但當時歐洲的宮廷里普遍流行說法語——從小就說巴伐利亞語的茜茜完全不會,這也阻礙了她和王公大臣以及貴族之間的交流。
茜茜是皇后,這點毫無疑問,但在宮廷,皇后的地位和尊嚴,很多時候取決於她生出的孩子——或者她能否生出孩子。
和約瑟夫皇帝結婚第一年,茜茜就生了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兒,取名為索菲——這個名字不是茜茜起的,是她的婆婆索菲起的。
茜茜不僅沒有給自己孩子起名的權利,連陪伴自己孩子的權利也是沒有的。按照宮廷的規矩,孩子出生沒多久,就被婆婆索菲派人給抱走了。
一年之後,茜茜又生下了第二個孩子,依舊是女兒,取名為吉塞拉——和姐姐索菲一樣,茜茜不能給孩子取名,更不能和孩子待在一起。
婆婆索菲對此行為的解釋是:「茜茜自己還是個孩子,哪裡會照看孩子?」
但茜茜現在面臨的最嚴重問題,已經不是和婆婆爭奪孩子撫養權,而是危及她皇后地位的一件事——她沒有生齣兒子。
有一天,茜茜在房間的桌子上發現了一本小冊子,有些句子下面被畫了重點線:
「……王后的職責自然是誕下王位繼承人。如果王后幸運地為國王帶來了王儲,那麼她的野心就該終結——她絕不應該干預帝國政府事務,關心這些事不是女性的任務……如果王后沒有生下兒子,那麼,她在這個國家內只不過是一個外國人,而且也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外國人。因為她永遠不希望在這裡被親切地看待,並且一定盼望回到自己的祖國,因此,她總是設法通過非正常手段贏得國王。她將通過鉤心鬥角和挑撥離間爭取地位和權力,危害國王、國家和帝國……」
雖然沒有證據,但最可能放這本小冊子給茜茜看的,就是她的婆婆索菲。
文中的「干預帝國政府事務」指的是什麼呢?指的是1857年,20歲的茜茜和丈夫約瑟夫一起訪問了當時臣服奧地利的匈牙利。
遠離奧地利宮廷生活的旅行讓茜茜變得非常開心,她很快愛上了匈牙利和那裡的音樂、藝術以及人民,甚至開始自願學習匈牙利語——但是,茜茜的婆婆索菲以及一班宮中的貴族是非常討厭匈牙利的。
這次愉快的旅行最終卻是以悲劇收場的:茜茜的兩個女兒在旅途中腹瀉不止,二女兒吉塞拉恢複了過來,而大女兒索菲卻沒有挺住,最終夭折。
女兒的去世對茜茜造成了重大的影響,甚至被認為是之後困擾她一生的抑鬱症的源頭,從此她開始變得鬱鬱寡歡,而對二女兒吉塞拉的愛也大不如前。
一個公主嫁入宮廷的美好愛情故事,眼看就要以悲劇結尾,但此時又出現了一個轉折——1857年12月,茜茜再度懷孕,9個月後,生下了魯道夫。
這個孩子,是整個奧地利宮廷從上到下都盼望的男孩。
4
母憑子貴,在中外宮廷都是一樣的。
生下了皇太子魯道夫,茜茜在奧地利宮廷里的地位漸漸提高了。當索菲太后試圖像之前的兩個孫女一樣抱走魯道夫的時候,茜茜在忍了幾年之後,終於站出來反抗了。
魯道夫最初顯然是被按照奧地利未來皇帝的標準培養的,所以他被安排了大量的軍事化教育,被委派的教官甚至將6歲的魯道夫扔到水裡「培養他的勇氣」。眼看性格懦弱、敏感的魯道夫即將被逼瘋,茜茜給皇室下了一道最後通牒:
「我要求掌握一切有關孩子問題的決定權,他們所處的環境、居住的地方、受教育的方式,一句話,這一切都由我一人決定,直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