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人性的抉擇 人神之間吳清源

在我們這一代人中,如果你要問誰是「一代棋聖」,十有八九,只會說一個人的名字:吳清源。

1

1914年出生在福州的吳清源,應該說還算個望族之後。

吳清源的祖父吳維貞,當時在浙江省做到了道台(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正廳級官員)。從官場上退下來後,獲得了鹽的專賣權,生意做得很大。在當時的福州,「陳、林、沈、吳」號稱四大家族。

吳清源的外祖父叫張元奇,也是做官的,一度做到御史大夫,後來被貶到浙江,隨後又投靠了徐世昌,最後的官職是奉天省省長。

吳維貞和張元奇都是福建人,也是好友,於是雙方就給兒女訂了親。

吳家兒子叫吳毅,張家女兒叫舒文,他們倆結婚的時候,證婚的是徐世昌(袁世凱的重要謀士,當過中華民國大總統)。

吳毅是吳維貞快70歲時才得到的兒子,在家中排行最小。當時中國的有錢人家,一般把長子和次子送到美國和英國留學,三子以下,送到日本留學。

去日本留學的吳毅別的沒學到,卻學到了一個將來影響自己兒子一生的東西——圍棋。

2

吳毅有三個兒子,吳清源排行老三,本名吳泉,「清源」是字。

大概在吳清源7歲的時候,父親開始讓他接觸圍棋了。

吳毅本身的圍棋水平一般,但因為從日本回來,所以受到過當時世界最強的日本圍棋的熏陶。吳毅經常會郵購一些日本的圍棋棋譜或圍棋雜誌,比如幕府時期棋聖秀策的棋譜等。

這些棋譜對吳清源早期棋力的增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起之前父親讓他一直背的四書五經,吳清源覺得看棋譜和擺棋的日子要快樂得多。

沒多久,吳清源的棋力就超過了兩個哥哥。

1925年,吳毅病逝,年僅33歲。吳毅去世前,把三個兒子叫到跟前,把一本練字的字帖給了老大(後來做了官),把一本小說給了老二(後來做了文學家),給吳清源的,是一盒圍棋。

其實父親在世的時候,吳清源家已經家道中落了。搬到北京後,吳家雖然也從祖父的遺產中分到了一處四合院,但是由於吳毅收入一般,很難養活一家人,所以要靠變賣一些家產度日。

父親去世後,吳清源家變得更加貧困。但當時,吳清源作為「圍棋神童」,已經小有名氣。當時有一位圍棋高手叫顧水如,有意栽培吳清源,就把他帶到了一個大官家做「棋客」。

這個大官,就是段祺瑞——時任中華民國國務總理。

段祺瑞一生酷愛圍棋,在家中養了一批「棋客」陪自己下棋。他自稱水平有「七段」,相當於日本的職業四段。

當11歲的吳清源被帶到段祺瑞面前時,稚氣未脫。一盤棋下來,「七段」的段祺瑞被11歲的吳清源輕鬆擊敗。

按照段祺瑞的習慣,是下完圍棋後吃早飯的。輸了那盤棋後,他就一個人走進裡屋沒有出來,連早飯都沒吃。

不過,吳清源憑這一局,拿到了段祺瑞開給他每月的「對局費」:100塊大洋。

3

吳清源就這樣成了段祺瑞府上的「棋客」。

據吳清源的回憶,段祺瑞很喜歡在對方的腹地打入,然後做活一小塊,他把這樣的方式叫作「在公園裡搭小房子」。

當時的日本已經開始從各方面滲透中國,吳清源回憶,作為親日的軍閥,段祺瑞的態度卻很明確:「搭建個小房子是可以的,但不能歸為己有。」

不過,在軍閥混戰的年代,很難有一個長盛不衰的勢力。1926年,段祺瑞失勢,躲到天津當起了「寓公」。

他走倒不要緊,作為他的「棋客」,才12歲的吳清源一下子就失去了「對局費」的巨額經濟來源。

無奈之下,吳清源只能去當時北京的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參加下棋比賽——那些有錢的人會提供各種獎品。吳清源成了那裡的「霸主」,每次都會贏回很多東西,比如花瓶、硯台等。

漸漸在北京圍棋圈聲名鵲起的「小神童」吳清源,開始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一位姓林的先生,開始帶他去一家日本人開的圍棋俱樂部下棋。

圍棋雖然起源於中國,但當時全世界的圍棋中心在日本。把吳清源引薦入段祺瑞府上的顧水如,在當時的中國已經算是一流高手(他有日本留學的經歷),但當時他和一個叫喜多文子的日本女職業五段下過一盤棋,受讓二子,還是輸了。

事實上,當時的亂世中國,如果有一個中國棋手能贏日本的職業棋手一盤棋,哪怕對方只是初段,那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在當時有一個說法:一個日本圍棋的五段選手,可以橫掃全中國。

結果有一次,在那個日本人的圍棋俱樂部,12歲的吳清源得到了一個和一位日本職業初段棋手下棋的機會——吳清源最後以6目的優勢取勝。

整個俱樂部都轟動了。

那一局棋,旁觀人中有一個叫山崎有民的人。看完吳清源下棋,他就給在日本的著名圍棋七段、日本棋院的聯合創建者瀨越憲作先生寫了封信:

「中國有一個天才少年!」

吳清源確實在繼續著自己的「天才表演」:1926年,日本的職業棋手岩本薰四段到中國訪問,吳清源和岩本薰下了兩盤受讓三子的棋,都贏了,輸了一盤受讓兩子的棋(岩本薰我們後面還會提到,作為職業高手,他後來下出「核爆之局」)。

這個成績驚動了日本的圍棋界人士,於是,「讓吳清源赴日留學」這件事,就開始被運作了起來。

吳清源當時被日本人重視到什麼程度呢?

一起運作吳清源出國的人士中,有犬養毅(後來的日本首相)、望月圭介(擔任過日本的郵政首相和內相)、著名的大倉財閥第二代掌門人大倉喜七郎。

1928年,14歲的吳清源的棋力已經達到了讓日本人不敢相信的地步——當時的另一個日本天才棋手橋本宇太郎四段(後來成了本因坊 ,「核爆之局」的另一位弈對局者),代表日本棋院來給吳清源下最後的測試棋,兩盤讓吳清源執黑先行,吳清源一盤勝6目,一盤勝4目。

瀨越憲作當時看了吳清源的棋局,給出了一個評價:「他是秀策再世。」(秀策,被日本人認為是江戶時代最偉大的棋聖。)

4

1928年10月,14歲的吳清源終於赴日本留學。

他的老師是瀨越憲作,而在財政上支持他的人,是大倉喜七郎。大倉喜七郎給吳清源每月的生活費是200日元——當時,一個剛畢業的日本大學生,月薪是40日元。

但是,大倉喜七郎的資助有一個期限:三年。三年之後,吳清源必須參加日本的「大手合」(段位賽)。

換句話說,三年之後,吳清源如果沒有證明自己的實力,對不起,你愛幹嗎幹嗎去吧。

吳清源沒有讓大倉喜七郎失望。

他初到日本,就受讓二子贏了當時日本圍棋界的大人物——號稱「不敗名人」的本因坊秀哉。要知道,當時日本很多職業八段的棋手受讓兩子和秀哉下,也是要輸的。

1929年,吳清源被日本棋院授予了「職業三段」的頭銜,但因為身體虛弱,休養了一年,到1930年才開始參加「大手合」。

在春季賽上,吳清源7勝1敗,秋季賽8戰全勝,由此輕鬆升為四段。

那一年,吳清源才16歲。

在1930年一整年,16歲的吳清源在日本棋界下出了31勝6敗2和的成績。1931年,他下出了35勝5敗1和的成績。1932年,他更是下出了44勝5敗1和的成績。至此,他的勝率接近90%。

馬上就要成年的吳清源,準備開始橫掃日本圍棋界了。

5

吳清源的成名之旅,是從與本因坊秀哉的對局開始的。

1933年,讀賣新聞社主辦了一場由五段以上棋手參加的日本圍棋錦標賽,吳清源一舉奪冠,獲得了向本因坊秀哉挑戰的機會——就是五年前,還要讓吳清源兩子的那位「不敗名人」。

在那場受人關注的挑戰賽中,吳清源下出了驚世駭俗的「三三·星·天元」的全新開局,舉座皆驚,也讓秀哉完全陷入了長考。

那場比賽,從1933年10月16日開始,下到1934年1月29日才結束,整整下了三個半月。為什麼?因為這盤棋整個過程中一共「打掛」(暫停)13次,秀哉一碰到吳清源下的妙手,就說頭疼要「打掛」。有一次,吳清源一招妙手,秀哉長考三個半小時後,說頭疼「打掛」,然後就直接回家去了——這是當時日本棋界的奇怪制度,可以回家休息。

而這種中斷比賽休息的結果,就是秀哉召集所有弟子一起研究下一步的對策(這也是被允許的)。最終,秀哉因為在第160手下出一招大妙手,逆轉局勢,最後以2目贏了吳清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