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大變局時代 「名士」于右任

在民國史上,總有一批人的名字,似乎隨處可見,如雷貫耳,但似乎又總不在舞台的最中央。于右任,就屬於這一類人。

1

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的保險箱,被人打開了。因為這一天他逝世後,大家都沒找到他的遺囑。

考慮到他可能會把遺囑放在保險箱里,于右任的長子於望德便和「監察院副院長」李嗣璁、「秘書長」螘碩、「立法委員」程滄波等人一起,打開了父親的保險箱。

保險箱一開,眾人都傻眼了:沒有錢財寶物,沒有股票證券,大部分都是于右任生前的重要日記和信件。剩下的,就是一堆賬單——為三兒子於中令出國留學借的學費的賬單,借副官宋子才的數萬元賬單等。還有,就是夫人高仲林早年為他縫製的布鞋。

于右任是誰?堂堂國民黨元老,自1930年至1964年,足足做了34年的國民黨「監察院長」。

而作為「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最高監察機關的一把手,他在保險箱里留下的,就是一堆賬單而已。

2

于右任,1879年出生,陝西三原人。

于右任原來的名字叫於伯循,字誘人。為何這個字起得如此「誘人」?並非想走歪門邪道,而是典出《論語·子罕》的「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後來於右任在26歲的時候,在《新民叢報》上發了一篇文章,署名是「于右任」。「右任」與「誘人」諧音,且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掩,稱為「左衽」(區別於中原漢族的「右衽」),後來借指異族統治,所以他就開始用「于右任」作為自己名字。

于右任兩歲喪母,父親在外打工,委託于右任的伯母將他撫養成人。不過於右任自幼愛讀書,且天賦極佳,17歲中秀才,20歲中舉人,到了21歲——差點兒被砍頭。

那一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拉著光緒出逃西安,血氣方剛的于右任給當時準備恭迎聖駕的陝西巡撫岑春煊寫了一封信,表達了自己對地方父母官的殷切希望:手刃西太后!

結果這封信被他的同學苦苦攔住,沒能發出去。一時無處宣洩的于右任把自己剃了個光頭,光著膀子,提了把大刀,以一副對聯為背景照了張相,那副對聯寫的是「換太平以頸血,愛自由如髮妻」。

結果,這張半裸照落到了三原縣令的手裡,再加上後來於右任又印刷發行了自己的詩集《半哭半笑樓詩草》,裡面有一句:「女權濫用千秋戒,香粉不應再誤人」。——雖然當時慈禧已經快70歲了,但大家也都知道「香粉」指的是她。於是,于右任被定性為「革命黨」,遭到通緝,通緝文上寫的是:「無論行抵何處,拿獲即行正法。」

當時的于右任正在開封參加會試,據說出了一個大巧合:西安電報局和路驛同時發生故障,緝捕公文沒到,自己朋友勸他快逃的信先到了。

得知消息後,暫時還沒打算「換太平以頸血」的于右任,趕緊逃亡上海,化名劉學裕,進入當時馬相伯創辦的震旦學院讀書。

當時的震旦學院是法國人贊助的學校,因為法籍神父試圖將學校徹底改為教會學校,馬相伯憤然離校,諸多學子跟隨退學。于右任四處奔走,出錢出關係,和邵力子等人協助馬相伯,在1905年一起創辦了復旦公學,即復旦大學的前身。

「復旦」這個名字,就是于右任建議的,典出《卿雲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3

1906年,于右任在日本認識了一個很重要的人,名叫孫中山。

然後,他加入了一個很重要的組織,叫同盟會——于右任後來被稱為「國民黨元老」,即由此而來。

不過,成為真正的革命黨之後,于右任還是沒準備「換太平以頸血」,因為對他這樣的人來說,有比槍和炸彈更拿手也更有效的東西:筆。

1907年,于右任在上海創辦了平生第一份報紙《神州日報》,「報人于右任」由此名聞天下。

《神州日報》上來就「骨骼清奇」:報紙上的紀年方式與別家報紙不同,不用清朝皇帝的年號,而是統一使用公元紀年。這讓人耳目一新。而報紙的內容,也多為針砭時弊、立場鮮明的稿件。一時之間,洛陽紙貴。

不過,《神州日報》才創刊37天,就遭遇了一起離奇火災,報社從內到外被燒得乾乾淨淨。雖然報社上了火險,馬上就恢複了生產,但凝聚力受挫,內訌不斷,最終,于右任選擇拍拍屁股走人——他在《神州日報》前後一共待了80天。

不過,嘗到「辦報啟民智」甜頭的于右任,在1909年又創辦了《民呼日報》,宣稱宗旨是:「以民請願為宗旨,大聲疾呼,故曰民呼,辟淫邪而振民氣。」

《民呼日報》延續了于右任在《神州日報》針砭時弊的勇氣和態度,文筆尤其辛辣。比如那一年甘肅大旱,陝甘總督升允卻三年瞞報災情,結果造成甘肅省內竟然人人相食。當時《民呼日報》立刻刊登了一篇文章《如是我聞》:「一飢餓老嫗,讓女兒到野外尋草根回來充饑。女兒摳得手指出血,只得一把草根回來,而母親已無蹤影,唯見地上一攤血。原來被人吃了。該女悲得昏死過去,第二天未出門,鄉鄰推門探看,只見地上一堆骨節,她又被人吃了。」

《民呼日報》隨後還刊發點評:「升允之肉較嫗肥百倍,甘民竟不剖食之,意者甘民雖餓,猶擇人而食呼?」

這種報道,這種文筆,讀者當然要看,《民呼日報》銷量急劇上升,不過,當然也得罪了當局,尤其是升允。

《民呼日報》曾組織過一次賑災活動,升允隨後與上海道台蔡乃煌等勾結,誣陷于右任侵吞賑災款,將于右任逮捕下獄,一個月審訊7次。為營救老大于右任,《民呼日報》只能在當局的暗示下「自行停刊」——這張報紙一共生存了92天。

于右任雖然沒有「頸血換太平」,但確實是把硬骨頭。出獄沒幾天,他又創辦了《民吁日報》,名稱的來由是:「民不能言(呼)則唯有吁耳!」而且,細心的人不難發現,「吁」,就是「於」右任的「口」在說話。

和《民呼日報》一樣,《民吁日報》依舊揭露黑暗,而且敢把鋒芒直接指向日本——當時的日本,已經開始蠶食中國。

1909年10月26日,日本名相伊藤博文被朝鮮志士安重根在哈爾濱刺殺,上海數十家報紙大多默不作聲,《民吁日報》在顯著位置刊登消息,並稱伊藤博文為「大渾蛋」,是「死有餘辜」。

結果日本當局暴跳如雷,指令上海當局立刻查封《民吁日報》——這家報紙只生存了48天。

「過一過二偏偏還要過三」的于右任,於1910年10月11日在上海再創立了《民立報》,請宋教仁做主筆,在報紙上開出《民賊小傳》,專寫清朝貪官污吏,為辛亥革命的發動起了不小的推動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于右任專門教導當時自己報社的新聞記者要有新聞道德,提出:「為維護新聞自由,必須要恪守新聞道德。新聞道德與新聞自由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新聞道德的記者,比貪官污吏還可惡。」

1913年,宋教仁被暗殺,《民立報》率先發文是袁世凱幕後指使,于右任於是被通緝,逃亡日本,報紙遂停刊——這張報紙活得最長,活了三年。

于右任一手創辦的《民呼日報》《民吁日報》《民立報》,就是中國報史上赫赫有名的「豎三民」。

4

于右任善寫詩做賦,但更有名的,是他的字。

于右任最擅長草書,有「當代草聖」的稱號。1932年,于右任發起成立草書研究社,創辦《草書月刊》,將篆、隸、草與行楷融會,打通魏碑,自成一家,每一個字都自有意境。

于右任也愛寫字。年輕的時候,他常背著一個褡褳袋子,裡面既不裝衣物,也不裝錢財,就裝兩個印章。有人來求字,提筆就寫,寫完蓋章,分文不取。

于右任寫字不看人,也不分貧富,更不會「惜字如金」,以確保自己字的價格。販夫走卒來討字,只要于右任喜歡,來者不拒。但如果碰到他不喜歡的人,怎麼討也不給。比如他不喜歡宋子文,宋子文曾專門準備了一個精緻的扇面託人請他題字,他就是不肯寫。但他在飯館吃到一道好吃的菜,提筆就給店家寫一塊匾額,甚至給女服務員也題字。

于右任到了台灣後,很多人都假冒他的名賣字,他的下屬知道後表示要「嚴懲」,但于右任特地關照「不要為難」他們。一次,他在馬路上看到一家商店的牌匾是假冒他名題的字,就走入店內,讓店家摘下牌匾,重新寫了一幅,且分文未取。

于右任給人題字比較隨意,但題的內容卻不隨意。

他給張大千題的字是「富可敵國,貧無立錐」;

為蔣經國(當時在台灣,于右任已看出蔣介石欲讓他接班)題的字是「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

他的復旦校友黃季陸赴台後主管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