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大變局時代 他當過兩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你卻未必了解他

這個人,我相信每個人對他的名字都挺熟悉的,但同時,又對他挺陌生的。在整個民國的前半段歷史上,他可謂是個知名人物。但他到底做了些什麼?他後來怎麼樣了?甚至,他是個好人還是壞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民國時期,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1

1914年5月26日這一天,袁世凱決定成立一個叫「參政院」的機構。

為什麼要成立這個機構呢?因為袁世凱在此之前,為了進一步集中自己作為總統的權力,已經解散了國會,在5月1日公布了《中華民國約法》。其中規定,國家的立法機關以後叫作「立法院」。立法院還沒成立之前,由參政院代行職權。

這個參政院聽上去挺厲害,其實沒什麼大用——直到袁世凱去世,立法院都沒成立,在袁去世後,這個機構就被裁撤了。

但是,袁世凱任命的第一任參政院院長,卻是大有來頭。

他的名字叫黎元洪。

對於這個名字,讀過中學歷史教科書的人都很熟悉——武昌起義成功後,革命黨從床底下找出了當時的新軍協統(旅長)黎元洪,拿槍頂著他做了湖北軍政府的都督。

在整個武昌起義乃至辛亥革命中,黎元洪就給人留下了這樣一種印象:窩囊、騎牆、唯唯諾諾、一事無成。

但是,從一開始,這個邏輯鏈似乎就有點卡:革命黨人拋頭顱灑熱血打下了武漢三鎮,為什麼要拿槍頂著一個窩囊廢去做都督?他們不能推選自己人嗎?

這個黎元洪,到底何德何能?

2

黎元洪出生於1864年10月19日,老家是湖北漢陽府黃陂縣木蘭鄉。

按照後人的記載,說黎元洪「素懷大志,富有革命思想」,但這個恐怕也只是黎元洪成名之後的一種說法而已。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黎元洪幼年貧苦,餓肚子的時候,甚至要到別人家地里偷蘿蔔吃。不過吃完後,細心的黎元洪和別人不一樣——他會把蘿蔔葉子重新插在地上,做成偽裝。

在那個考科舉還是唯一成功道路的時代,黎元洪對「考功名」卻沒什麼興趣。1883年,19歲的黎元洪憑藉讀過幾年私塾的底子,考上了天津水師學堂。

天津水師學堂是李鴻章創辦的一所新式學校,目的就是給北洋艦隊培養人才。1888年,24歲的黎元洪畢業,到北洋艦隊的「來遠」艦上實習。

也正是在那個時候,當時的兩廣總督張之洞覺得,廣東作為中國的門戶,也應該有一支自己的艦隊。於是他就向福州船政局訂製了4艘軍艦,第一艘下水的軍艦叫「廣甲」艦。有了船,沒人開可不行,張之洞和李鴻章一商量,從天津水師學堂要來一批學員,其中就有黎元洪。

1890年,26歲的黎元洪因為學的是輪機管理,於是成了「廣甲」艦上的「三管輪」。「廣甲」艦原來的任務挺輕鬆的:負責在天津到廣東一帶沿海巡邏。1894年,「廣甲」艦受命往北方運送一批物資,到了北方,立刻就被李鴻章以「戰事吃緊」而徵用。

黎元洪和他的「廣甲」艦,就這樣莫名其妙地參加了悲壯的甲午海戰。

3

「廣甲」艦和黎元洪的命運,在甲午海戰中甚是離奇。

甲午海戰是一場中日鐵甲艦之間的較量,作為以木殼為主的「廣甲」艦,本來參戰就是不合適的,戰端一開,「廣甲」艦管帶吳敬榮就未戰先怯了。

當和「廣甲」艦一起編組行動的「濟遠」號率先掉頭逃跑的時候,「廣甲」艦也決定掉頭就跑,結果因為太匆忙,居然在大連口那裡觸礁擱淺了。等日艦追上來的時候,管帶吳敬榮決定炸掉艦船後分頭逃命,船上的人只能紛紛跳海,各自逃生。

「廣甲」艦觸礁的地方,離岸邊還有相當長一段距離,一般人哪怕是水手,也挺難游過去的。當時和黎元洪一起跳下水的,一共有12個人,結果淹死了8個,黎元洪是4個倖存者之一。

倒不是黎元洪的泳技高超或體力驚人,而是他在此之前就和別人想得不一樣——他自費買了一件救生衣。

上岸之後的黎元洪從大連跑回了天津,結果立刻被相關部門關押,隔離審查。

審查了三個月,實在查不出什麼,因為不是黎元洪帶頭逃跑的,他也沒做錯什麼事,而且「廣甲」艦本來就是被「拉壯丁」來幫忙的。最終,黎元洪被無罪釋放。

但是,北洋艦隊已經全軍覆沒,水師學堂出身的黎元洪再也沒有了用武之地,從此就告別了海軍。

4

甲午一敗,驚醒諸多夢中人。

「自強練兵」的觀念,終於開始成為晚清政府各個階層力量的共識。當時的張之洞決定在南京編練「自強軍」,發文招納水師學堂的人才,當時31歲的黎元洪在天津聽到這個消息,趕到南京去應聘。

黎元洪從水師學堂畢業,又有實戰經驗,做事穩妥,很快得到了張之洞的賞識。張之洞一開始讓黎元洪監工炮台的建設(也算是從海軍過渡到陸軍),黎元洪完成得非常出色,隨後張之洞又任命他為炮台的總教習官。

等到張之洞要回任湖廣總督的時候(他當時是接替劉坤一代任兩廣總督),已經練成了2000名完全按照新式方法訓練的新軍。張之洞向劉坤一表示,自己要帶500名「種子」回到湖北繼續編練新軍,而作為其中一枚重要的「種子」,黎元洪隨著張之洞回到了湖北。

張之洞確實堪稱黎元洪的領路人。他欣賞黎元洪,也一直在著力培養他,表現之一就是從1898年開始,派黎元洪去日本學習、考察。從1898年到1901年,黎元洪曾三次考察日本,其中有一次是專門去日本學習軍事。

在考察日本之外的時間裡,黎元洪就在不斷地編練湖北新軍。當時張之洞編練新軍其實就靠手下的兩個人,一個是張彪,另一個就是黎元洪。

張彪的業務能力不強,級別雖然比黎元洪高,但整個湖北新軍的編練,靠的就是黎元洪。

那麼,黎元洪編練出來的湖北新軍,水平究竟如何?

1906年,清政府在河南彰德舉行了一次秋操,派了袁世凱和鐵良(當時的兵部侍郎)前來校閱。演習的雙方,一方是由河南和湖北新軍組成的「南軍」,由張彪和黎元洪統領;另一方,是赫赫有名的「北洋軍」組成的「北軍」,由段祺瑞和張懷芝統領。

這場操練的規模非常大,各省和各國來參觀的人員接近500人。演習結束,袁世凱被南軍表現出的戰鬥力折服,向清廷彙報時說,湖北的新軍是東南第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1908年還舉行過第二次秋操,由黎元洪指揮的南軍和由兩江地區新軍組成的北軍演習,三次演習,北軍「三戰皆北」。

不過黎元洪這人比較低調。1906年,清政府統一全國軍隊的編製,要求湖北只能保留一個「鎮」(相當於一個師),而湖北原來有兩「鎮」,分別由張彪和黎元洪統領。由於張彪是張之洞家女僕的丈夫,所以擔任了第八鎮的統制(相當於師長),而黎元洪當了第二十一混成協的協統(相當於旅長)。

但其實,黎元洪當時還負責統帥「六楚」艦隊(楚材、楚同、楚豫、楚有、楚觀、楚謙六艦)和「四湖」雷艇(湖鵬、湖鵲、湖鷹、湖集四艇),實際上等於掌握了長江艦隊,把持了湖北陸軍和水師兩支重要的軍事力量。

更何況,張彪基本上是目不識丁,當時訓練新軍官兵的一些教材都是由黎元洪校定的。新兵的每一本教科書上,都印有黎元洪的名字,這使得他在湖北新軍中的名氣非常大。

所以說,與張彪相比,黎元洪其實是當時湖北軍界的真正實力派。

5

協統黎元洪,就這樣來到了1911年的10月10日。

那一天晚上,第八工程營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第八工程營是張彪第八鎮的部隊,黎元洪聽到槍聲後,知道事情要糟,但他立刻做了一件事:他把自己麾下的部隊將官都召集在一起,唯一的命令就是——誰也不許離開。

黎元洪的意思很明確:我們按兵不動——既不參與起義,也不鎮壓起義。

這是黎元洪人生中最矛盾的時刻。

黎元洪對士兵一直很好,和公開貪污受賄的張彪形成鮮明對比。而且在武昌起義爆發之前,黎元洪的部隊里不止一次被發現有革命黨人,但黎元洪最後都從輕發落。

但是,就在當天晚上,黎元洪親手殺了兩個士兵。一個叫鄒玉溪,他聽到革命黨起義,想從營隊中溜出去參加革命;另一個叫周榮棠,他是革命黨派來聯絡的共進會會員,想翻牆到黎元洪的部隊報信。

遠處炮聲隆隆,但哪怕就在黎元洪身邊的親近將官,都不知道黎元洪的內心究竟在想什麼。

很有可能,黎元洪自己也不知道。

直到最後一刻,黎元洪必須要做出決定了——武昌起義的部隊在蛇山上架起大炮,炮彈打到了黎元洪的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