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 道阻且長,而終點可期 1942年,15架美國轟炸機在中國迫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和美國是同一個戰壕的戰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國對中國的援助有很多,從貸款到物資,從「飛虎隊」到武器裝備。

但其實,中國人也為自己的戰友做出很多的幫助。

比如1942年的那次轟炸。

1

1942年9月4日這一天,在中日戰場上的「浙贛會戰」結束了。

這場會戰,在抗日戰爭史上的歷次會戰中,規模不算大,也不算小——中國方面,投入了大約30萬的兵力,傷亡7萬人,而日軍傷亡3萬餘人。

這是一場日本人主動挑起的會戰,但關鍵是,這場會戰,原來完全在他們的計畫之外。

一切的原因,是16架轟炸機。

2

這件事,還是要從1941年的12月21日說起。

那一天,在白宮召開的參謀總長聯席會議上,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了一個要求: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應該儘快針對日本進行一次報復性打擊。

用我們現在的眼光回過頭去看,當時的日本去招惹美國,無疑是自尋死路,美國慌什麼呢?事實上,當時,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剛剛在珍珠港遭受重創,東南亞各個國家的盟軍佔據的據點又在日軍的狂飆突進下紛紛陷落。在整個國家戰爭機器還沒充分運轉起來的時候,美國從白宮到民間,心裡還是有點忐忑的。

所以,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立刻實施一次報復打擊,是提升所有人士氣的絕好辦法。

但是,珍珠港一敗,美國已經暫時將太平洋拱手讓給了日本的聯合艦隊,在那個沒有導彈的年代,要對日本實施報復性打擊,只能派轟炸機去轟炸日本本土。

從美國西海岸到日本本土,遠隔萬里,當時全世界都沒有一個型號的轟炸機能飛那麼遠——關鍵,還要返航。

這個問題困擾了美國軍方整整一個月,直到一個叫弗蘭西斯·羅爾的上校提出了一個想法:用海軍的航母,將美軍的中程轟炸機送到儘可能離日本本土近的地方(當時美國的海軍在太平洋上得偷偷摸摸躲著日本海軍行動),然後轟炸機起飛去轟炸日本本土——飛機一起飛,航母掉頭就走,防止被日本的轟炸機發現並擊沉。

那麼,飛出去的轟炸機怎麼辦?

羅爾的建議是:別回來了。

難道是一場自殺式攻擊?並不是,羅爾規划了轟炸機的降落地點:中國東南沿海的衢州機場。

3

要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首先要選一個帶頭人。最終被選中的人,叫作詹姆斯·哈羅德·杜立特(James Harold Doolittle)。

46歲的杜立特在退役前是陸軍航空隊的一名中校,日本偷襲珍珠港後,他立刻放棄了自己在殼牌公司待遇優厚的工作,重新回到部隊。

選中杜立特還有一個原因:他26歲時,曾駕駛著一架DH-4B飛機,用21小時19分鐘的時間,創造了一天之內從美國東海岸飛到西海岸的紀錄。

有了帶頭人,然後就是要選飛機。

這次轟炸任務對飛機的要求非常高:這架飛機必須是雙引擎的中型轟炸機,因為要攜帶910公斤的炸彈;但這架飛機必須要在25米寬、150米長的短距離內起飛(不然就從航母甲板上掉到海里去了);這架飛機必須能續航飛行4000公里以上(不然也掉到海里去了)。

杜立特最終選擇了最新型的B-25轟炸機——這個型號的飛機,還沒投入過實戰,但一切條件都符合這次轟炸行動的要求。

有了帶頭人,有了轟炸機,接下來就需要一起跟著乾的人了。

杜立特選中了美軍第十七飛行大隊,因為這個大隊的4個中隊,全都配備了B-25轟炸機,每個飛行員都有駕駛這個型號飛機的經驗。

隨後,這個大隊的飛行員們被告知「即將被派遣執行一項非常光榮但又非常危險的任務」,自願報名。

執行任務人員的名額很快就報滿了。

但是,當這批經驗豐富的小夥子在杜立特的帶領下來到航空訓練基地,見到他們早就熟悉的B-25轟炸機時,還是嚇了一跳——整架飛機已經被改裝得認不出來了:

飛機上只要條件允許的部位,都被加了各種油箱,包括飛機腹部的炮塔也被改為副油箱;無線電裝置全被拆除;武器系統基本都被拆除,只剩下兩挺機槍;安裝了除冰器。

杜立特再次向所有參加任務的飛行員強調任務非常危險,很有可能會有去無回,「現在退出的話還來得及」。

沒有一人退出。

於是就開始訓練。訓練的場地,是一塊大的平地,上面划了一定的長度和寬度,然後大家就駕駛著滿載炸彈的轟炸機,一次又一次地在那塊畫線的平地上練習起飛。

很快,飛行員全都可以在飛機滑出規定的畫線之前起飛了。

除了杜立特,沒有人知道這次的任務究竟是什麼。

但大家心裡都清楚:這肯定是要在航空母艦上起飛。

4

1942年4月2日,揭曉秘密的那一天終於來了。

美國的航空母艦「大黃蜂號」在一艘重巡洋艦和一艘輕巡洋艦的護衛下,載著16架B-25轟炸機,緩緩駛離舊金山港。在駛離港口後,對任務一無所知的艦長米切爾將軍拆開了寫有「絕密」字樣的信封,終於搞清楚了此行的目標:

艦隊將駛向日本本土,艦上的轟炸機將執行轟炸日本本土的任務。

與此同時,經過秘密訓練的B-25轟炸機的飛行員們,也終於知道了自己原來承擔著轟炸日本本土的任務,作為反應,船艙里傳來一陣歡呼聲。

當以「大黃蜂號」為首的美國第18機動艦隊行進到夏威夷北部海域的時候,以「企業號」航母為首的第16機動艦隊加入了隊伍,因為「企業號」上的艦載機,要隨時準備為「大黃蜂號」護航——雖然「企業號」上的水手根本不知道「大黃蜂號」上裝那麼多轟炸機是要運送到哪裡——他們覺得不可能有那麼大的轟炸機能從航母上起飛,更讓他們困惑的是,當時美國在太平洋上已經幾乎沒有軍事基地了。

由兩艘航母和一批護航艦組成的「特混艦隊」,全程保持無線電靜默,默默地向日本本土方向前進。

4月18日清晨7點38分,意外發生了。當這支美國「特混艦隊」行駛到距離日本本土還有1200海里左右的地方時,他們被日本人發現了。

當時發現這支艦隊的,是日軍巡邏船「日東丸23號」。

日本艦船發現敵船後,第一個行為就是立刻用無線電向國內發回預警。這時候,考驗「大黃蜂號」艦長米切爾的時候到了:如果繼續駛往指定海域再起飛轟炸機,很有可能艦隊會被聞訊趕來的日本陸基戰鬥機和轟炸機摧毀——而這是目前美國海軍為數不多的存貨了。

那怎麼辦?只能讓轟炸機提前起飛,航母提前掉頭返航。

但是如果提前起飛的話,杜立特和他的飛行特攻隊將比原定計畫提前10個小時到達日本上空,由黑夜轟炸改為白天轟炸,轟炸機被日本防空火力擊落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同時,因為提前起飛,所有的B-25轟炸機將多飛310公里,油耗將大大增加,這也意味著它們成功抵達中國機場的概率將大大降低。

換句話說,這支飛行別動隊將成為真正的「敢死隊」,他們生還的概率將大大降低。

杜立特站到了飛行甲板上,眼前是列隊站立的所有參加行動的飛行員。杜立特把突發情況告訴了隊員,然後告訴他們:可以自願退出。有替補隊員願意出100美元,換下不去的飛行員。

沒有一個人願意退出。

4月18日上午8點15分,杜立特身先士卒,駕駛第一架B-25轟炸機在「大黃蜂號」航母的甲板上迎空而起。

1個小時後,全部16架轟炸機起飛升空。所有轟炸機保持無線電靜默,貼著海面低空飛行,撲向日本本土。

5

4月18日下午3點。

在日本近海捕魚的日本漁民,看到低空呼嘯而來的幾架飛機,於是興奮地向空中揮手——他們以為自己看到了大日本帝國的空軍。

但那正是杜立特率領的16架B-25轟炸機。

那艘發現美國艦隊的「日東丸23號」雖然把消息傳回了東京,但日本人認為在那個海域,美國人的艦載機是不可能飛到日本本土來進行轟炸的。

所以,他們並沒有重視那個情報。

就在飛臨東京上空的時候,杜立特的轟炸機中隊看到迎面飛來了一架飛機。事後他們才知道,那是日本首相東條英機的座機,當時,他正準備去視察一所航空學校。

東條英機的秘書西浦大佐首先發現迎面飛來的飛機樣子很奇怪,再仔細一看,他驚恐地發現:居然是美軍的飛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