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1937,這座城沒有不戰而降

對不起,這個故事,可能會讓你有點憋屈,我一度想放棄,因為自己寫著也覺得很憋屈。但是,最終還是想寫出來,讓更多人知道,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那一場在一座城市發生的大屠殺。在此之前,我們都覺得是一場一槍未放、束手待斃的潰敗,但事實上,並不是。這座城市,並沒有不戰而降。

1

1937年12月7日,凌晨5點45分。

南京的明故宮機場起飛了一架飛機。在那架名為「美齡號」的飛機上,坐著的是蔣介石。

此時的南京城外,日軍已準備正式攻城。

在此之前,蔣介石的軍艦一直停在江面上,他希望通過這個信號,告訴南京的守軍:我一直和你們在一起。

但如今,他要坐飛機先走了。

飛機飛離南京的時候,沒有人知道蔣介石當時的心情。但從南京外圍陣地前幾日的戰況來看,蔣介石可能會有點後悔。

因為當初是他力主死守南京的。

2

就在1937年11月20日,日本人得到了一個令他們大為震驚的消息:中國國民政府宣布,將中國的首都從南京遷走,轉到重慶。

剛剛取得淞滬會戰勝利的日本人,一直憋著股勁,要趁勢拿下離上海只有300多公里的中國首都南京,進而使中國政府徹底屈服,坐下來談投降的條件。

但現在,中國人卻宣布遷都了!這是要「奉陪到底」的意思啊!

那麼南京還打不打?當然要打!在淞滬會戰中已經殺紅了眼的日本人,早已視南京為囊中之物,日軍的第十軍司令柳川平助和上海派遣軍總司令松井石根,甚至在沒有得到參謀本部允許的前提下,爭相向南京進發,企圖奪取頭功。

11月28日,在一片少壯派軍人「南京!南京!」的呼喊聲中,本想停止進軍開始和中國談判停戰條件的日軍參謀本部,最終批准了進攻南京的命令。

日本人決定打南京了,那中國人守不守?

蔣介石為此專門召開了一個高級將領的內部會議。

時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態度最明確:南京不能守!

李宗仁的理由其實很站得住腳:南京雖然是十朝古都,又是首都,意義非凡,但現在從戰術上說已經是個絕地,敵人可以三面合圍,而南京北臨長江,又無路可退。另一方面,南京現在的守軍,全是從淞滬戰場上潰退下來的中國軍隊,兵源不足不說,士氣還受到了沉重打擊,根本受不住。

李宗仁的建議是:宣布南京為不設防城市,避免敵人找借口屠殺平民。中國軍隊主力撤到長江兩岸,讓日軍空得南京一城,沒有實際意義。

對於李宗仁的這個提議,時任參謀本部副參謀長,主持制定整個抗日計畫的「小諸葛」白崇禧非常贊同。

李宗仁和白崇禧同為桂系,意見自然一致。而蔣介石自己的親信,剛剛從淞滬戰場上撤下來的淞滬會戰前敵總指揮陳誠同樣也堅決反對守南京,他同樣認為南京孤立,要塞設施簡陋,軍隊士氣低下,不宜死守。他認為日軍在「戰略上已經失敗」(即放棄從北向南,改由從東向西打),那麼中國軍隊應該迅速撤離戰場,開始持久抗戰。

蔣介石的智囊,時任軍令部第一廳廳長的劉斐揣摩出蔣介石的意思。劉斐的意見,算是稍微給了蔣介石一點面子:象徵性地防守一下。

劉斐認為,南京是孤城,守肯定是守不住的,但南京畢竟是首都所在,又不能不做任何抵抗就放棄,所以他的建議是,用十二個團,最多十八個團,象徵性抵抗一下就主動撤退吧。

蔣介石一直不吭聲。

這時候,有一個人站了起來,朗聲說:「南京是我國首都,為國際觀瞻所系,又是孫總理陵墓所在,如果放棄南京,將何以面對總理在天之靈?」

蔣介石點頭:「南京還是要守一下的。」

那個發言的人,叫唐生智。

3

唐生智,湖南東安縣人,出生於名門望族,祖父唐本友,官拜清朝廣西提督。

因為政見不和,唐生智一生有三次反蔣,其中兩次導致蔣介石下野。但最終兩人握手言和。不過無論如何,唐生智肯定不是蔣介石的嫡系。

唐生智常年信佛,人稱「佛教將軍」,但他的部隊,其實戰鬥力很強。北伐戰爭時期,以唐生智的湘軍第四師改編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軍,是整個北伐部隊里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之一。

唐生智在會議上力挺死守南京,其實是有些出人意料的。有人後來曾揣摩,當時不如意的唐生智,可能是希望借這次機會,重新掌握軍權。

但當時的南京危在旦夕,哪怕是出於私心,又有多少人敢出面主持這樣的危局?

蔣介石隨即任命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

那麼唐生智手裡有多少牌可打?說實話,實在不多。算上淞滬會戰退下來的殘兵,有七個軍,但因為都是編製不全的部隊,所以滿打滿算,只有十五個師,大約10萬人——按照另一種確切的說法,大概8萬人左右,還是士氣低落的8萬人。

而日本方面,因為是要攻佔敵人的首都,都像打了雞血一樣,整個投入的兵力為30萬人左右,南京正面戰場大約聚集了10萬日軍,攜帶大量優勢裝備。

但唐生智還是決心死守。

為了表示決心,唐生智向交通部長俞飛鵬提了一個要求:把唯一能從南京出逃的長江邊的下關碼頭到對岸浦口碼頭的輪渡和各類船隻全部撤走。唐生智還要求駐防江對岸的中國軍隊:凡由南京向北岸渡江的任何部隊和軍人個人,都必須制止,必要時「可以開槍射擊」。

有一種說法,說唐生智接受了守衛南京的任務,但第二天就把家眷都轉移了。但從唐生智兒子的回憶和其他一些史料來看,唐生智和他的家人都留在南京,直到最後一刻。

唐生智曾回憶當時他和蔣介石的一段對話:

唐:我同意守南京,掩護前方部隊的修整和後方部隊的集中,以阻止和延緩敵人的進攻。

蔣:哪一個守呢?

(唐生智回憶:當時沒有一個人作聲。)

蔣:如果沒人守,我自己守。

唐:用不著你自己守,派一個軍長或總司令,帶幾個師或幾個軍就行了。

蔣:不行,他們資歷太淺。

第二天,蔣介石又找到唐生智。

蔣:關於守南京的問題,要麼就是我留下,要麼就是你留下。

唐:你怎麼能留下呢?與其是你,不如是我吧!

蔣:你看把握怎麼樣?

唐:我只能做到八個字:臨危不亂,臨難不苟。

從後面發展的情況看,唐生智應該是做到了後四個字,卻沒有做到前四個字。

4

1937年12月7日,日軍全面攻城的一刻,終於來臨。

清晨,在佔據絕對優勢的炮兵和航空兵的火力掩護下,日軍開始向南京城外的第一道防禦陣地展開猛烈攻擊。

其實從12月1日開始,日軍就開始轟炸南京,12月3日,開始對南京周邊發動正式攻擊,僅僅用了4天,就三面突破,推進到了南京城外的第一道防線。

武器落後、編製不全的中國軍隊,實在是難以抵擋殺紅了眼的日本軍隊。12月7日,南京東面的湯山陣地首先被突破,南京衛戍司令部急調三支部隊三面圍堵夾擊突入的日軍,但中國軍隊還未趕到,日軍的增援部隊就源源不斷地湧入。

當時進攻南京的日軍,配有2000門以上的大炮,其中150毫米加農炮和240毫米榴彈炮就超過700門。在敵人的優勢火炮面前,中國軍隊搭建的防禦工事根本不堪一擊,很多優秀勇敢的機槍手,直接就被轟死在機槍掩體里,一槍未發。

5

12月8日,南京保衛戰進入第二天。

南京城外圍的東面、南面、西南面陣地,相繼被日軍突破。

防守南京東南面淳化鎮陣地的,是第七十四軍。第七十四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中央軍,所轄的第五十一師和第五十八師,都是中國陸軍的王牌師。

第五十一師師長王耀武是山東人,一向敢打敢拼,他指揮的部隊和進攻的日軍打起了對攻戰,激戰三晝夜,迫使日軍數次增援,依舊不克。

第五十八師師長馮聖法,黃埔一期生,做過蔣介石警衛團的參謀長。在戰鬥中,他穿著嶄新的軍裝端坐在師指揮部,他說他如果被打死,日軍會向他的遺體敬禮,因為他會讓日軍認識一個死戰死拼的師長。

擁有當時中國軍隊罕見的反坦克炮的五十八師,擊毀了日軍5輛坦克,斃敵300人。

只是局部的勝利,無法挽回整體的敗局。

到了12月8日晚,南京外圍陣地已經基本喪失殆盡,衛戍司令部命令:中國守軍全部退守南京城郭陣地。日本軍隊就勢完成了對南京城的包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