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 是非留待後人說 五個小故事,重新認識這個「賣國賊」

這個人的名字,可能是我們歷史教科書上出現頻率最高的名字之一,他叫李鴻章,他的一生,用百萬字立傳,恐怕都未必能盡述,所以,今天我們只講關於他的五個小故事。

1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1860年,李鴻章37歲的時候。

彼時的李鴻章,辦過團練,稍微有了點名氣,最多算一個「小V」。之所以還能算「小V」,也主要是因為他加了一個「大V」(擁有眾多粉絲的用戶,小V即粉絲較少的用戶)的「微信」,進入了他的朋友圈。

那個「大V」,叫曾國藩。

安徽合肥人李鴻章,1823年出生,17歲中秀才,21歲中舉人,23歲以「年家子」身份進入曾國藩帳下。

什麼叫「年家子」?就是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和曾國藩是同年中的進士,稱為「年家」,「子」就是子女。在那時候,「同年進士」一般都互相抱團,官場上相互照應,本身就是個利益團體。

曾國藩以「識人」聞名。當23歲、身高超過一米八、儀錶堂堂的李鴻章出現在曾國藩面前時,就被一眼看中。從後來的發展看,曾國藩對李鴻章也是刻意培養,確實是把他視為自己的接班人。

可以說,晚清三大名臣里,如果沒有曾國藩的提拔和指點,可能還是會有左宗棠,但基本不會出現李鴻章。

李鴻章一直恭恭敬敬地稱曾國藩為「老師」,自稱「學生」,但在他37歲那年,卻和曾國藩鬧翻了。

鬧翻是因為兩件事。

第一件事,當時負責追剿太平軍的曾國藩,把大本營安扎在了安徽的祁門。當時擔任曾國藩幕僚的李鴻章堅決反對。他認為,祁門易攻不易守,且是個「絕地」,無路可逃,大本營安扎在這裡是自尋死路。

曾國藩不聽。

第二件事,曾國藩當時任用另一個親信幕僚李元度守徽州。李元度文人出身,帶兵到徽州後,不聽曾國藩「堅守不出」的意見,貿然出擊,徽州轉瞬就被攻破。徽州是祁門的門戶,徽州一失,祁門門戶大開。曾國藩盛怒之下,要向朝廷參奏李元度的過錯。

李鴻章認為,李元度是曾國藩幕僚中資格最老的親信,在最困難的時候一直力挺曾國藩,還救過曾國藩的命,不應該因此就參奏他。於是李鴻章帶著一干幕僚,去和曾國藩講道理。

曾國藩還是不聽。

兩個建議接連不聽,李鴻章怒了,一氣之下,決定走人。

李鴻章要走,曾國藩也怒了:老夫這麼關照你,在我最困難的時候要走?罷了,滾!

後來呢?太平天國的大軍果然直撲祁門,曾國藩退無可退,當時把遺書都寫好了,把刀掛在帳上,隨時準備殉國。幸虧手下悍將鮑超率援軍在千鈞一髮之際解圍。

而李元度後來被重新起用,平苗亂,修炮台,辦洋務,做得有聲有色(當然,曾國藩後來還是密薦了李元度)。

第一個故事,說的是李鴻章的「倔」。

但「倔」的背後,折射出李鴻章當時的一些能力和見識,至少已不在老師曾國藩之下了。

2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1863年,李鴻章40歲的時候。

那時候的李鴻章,已經是江蘇巡撫(相當於江蘇省省長),算得上是一個「中V」了。更重要的,是手下有了自己的軍隊——淮軍。

這一切,還是靠曾國藩。

就在負氣出走的第二年,李鴻章還是在諸人的「勸和」下,回到了曾國藩的帳下。一方面,曾國藩發現帳中少了李鴻章,怎麼都不順暢;另一方面,李鴻章發現離開了曾國藩,自己也是一事無成。

這次複合後,師徒倆再也沒有翻過臉。曾國藩對李鴻章開始加速「提拔」——傾力幫李鴻章打造淮軍,甚至親自幫李鴻章訂立營規,並把湘軍中戰鬥力相當兇悍的幾個營送給李鴻章。

1862年初,李鴻章奉曾國藩之命,率淮軍共13個營9000人南下上海,開始在江浙地區與實力強大的太平軍周旋。在上海,李鴻章不僅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更是開始和洋人打交道,將淮軍慢慢更新為「洋槍洋炮」,發展到了六七萬人,羽翼初成。

然後,就發生了「蘇州事件」。

1863年,李鴻章率軍圍攻蘇州。蘇州當時是太平天國名將李秀成苦心經營的底盤,雖然李秀成已去救援天京(南京),但蘇州城依然易守難攻。

李鴻章當時得知,守蘇州的「慕王」譚紹光手下四「王」四「天將」(太平天國後期封了2000多個王,阿貓阿狗都成了王)對譚紹光不滿,密謀投降,便與對方聯絡。雙方請當時的「洋槍隊」(那時已叫「常勝軍」)隊長戈登(英國軍官)作為證人,許諾只要八個人獻出蘇州,均能加官晉爵。

結果,八個太平軍叛將果然一刀割下譚紹光首級,送到李鴻章帳下,並打開城門,迎清軍入城。

清軍入城之後,按照李鴻章後來的說法,他發現太平軍依舊佔據著半個城池,要求自己兌現諾言。於是李鴻章在晚上就辦了一桌酒宴,宴請投降的四「王」四「天將」。八人興沖沖赴宴,酒酣耳熱之際,被李鴻章安排的武士一刀一個,全都砍下了首級。之後,清軍屠城,又殺害投降的太平軍2萬餘人。

這就是著名的「蘇州殺降」事件。

「殺降」事件發生之後,輿論大嘩。英國人戈登甚至因為李鴻章背信棄義,拿著手槍要與他決鬥。李鴻章避而不見,上表朝廷,說「常勝軍」勞苦功高,賜賞銀7萬兩,隨後又給了戈登個人白銀1萬兩。戈登隨之作罷。

第二個故事,與其說展現了李鴻章洞悉洋人心理的手段,倒不如說,暴露出李鴻章的一個「狠」字。

3

第三個故事,發生在1864年,離上個故事只過去一年,李鴻章41歲。

彼時的李鴻章,憑藉日益強大的淮軍,已經基本肅清了蘇南地區的太平軍,可以算是一個大V了(曾國藩那時算超級大V)。

此時太平天國也已經進入生死存亡階段。曾國藩的湘軍已經將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團團圍住,但久攻不下。

朝廷急了,連連下詔,催李鴻章的淮軍迅速進軍天京幫忙。當時的形勢是,誰拿下天京,誰就等於最後剿滅了太平天國,那是對整個清朝而言最大的功勞。咸豐帝曾經承諾過:誰能攻破天京,就封誰為王!

但李鴻章就是按兵不動。

李鴻章不想封王?當然想。但他知道,這個「桃子」必須讓給曾國藩。

李鴻章深知,曾國藩自在湖南辦團練以來,最大的目標,就是剿滅太平天國。那麼多年來,曾國藩率領湘軍浴血征戰,最後終於合圍天京,一圍就是兩年。這個時候,如果李鴻章出兵,等於一間亂七八糟的房間,湘軍掃地、拖地板、倒垃圾,把臟活累活全乾完了,然後淮軍進房間灑點香水,說是和湘軍一起整理的這間房間。

所以,李鴻章的部下雖然不斷地請戰,但全被李鴻章壓住。他今天回覆朝廷,說部隊太累了,要休整,明天回覆朝廷,說自己生病了,病好了再說。實在扛不住,居然率部隊進入了當時閩浙總督左宗棠的地盤追擊太平軍,氣得左宗棠上書朝廷,說李鴻章「越境掠功」。(同為曾國藩幕僚的左宗棠,當時也已經成了一個大V,他的故事參看《一個被低估的「大V」的成長之路》)

但是,朝廷一再催促,李鴻章又不敢公然抗命。於是,他不斷派人打聽,圍困天京的湘軍部隊到底準備得如何了。等聽到湘軍已經差不多挖通了進城地道,他才假模假樣開始集合部隊。

但在發兵之前,他先給當時圍困天京的湘軍大帥曾國荃(曾國藩的弟弟)寫了一封信,說我受朝廷之命,就要來增援啦!

這封信的言下之意其實很明確:兄弟,加把勁啊!抓緊攻破天京吧!不然我實在頂不住就要過來啦!

曾國荃收到這封信後,當眾朗讀給了所有高級將領,說:我們在這裡苦苦圍困了天京兩年,是不是功勞就要讓別人搶去了?!(「他人至矣,艱苦二年以與人耶?」)

眾將怒吼:拼了!(「願盡死力!」)

曾國荃出示信件的第二天,湘軍就攻破了天京城。

城破之後,曾國藩見到李鴻章,他握著李鴻章的手說了一句話:「愚兄弟薄面,賴子保全。」意思是,我們曾家兄弟倆的面子,全靠你保住了。

所以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李鴻章的「精」。

時人評價:曾國藩會識人,左宗棠會打仗,而李鴻章會做官。

4

第四個故事,發生在1881年,李鴻章58歲的時候。

這一年的11月8日,從唐山到胥各庄(今唐山丰南區),開通了一條9.7公里長的唐胥鐵路。

不要小看這條鐵路,這是中國第一條國人自己鋪設的鐵路(英國人設計)。

為了這條10公里都不到的鐵路,李鴻章可謂是費盡心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