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無情的圖書館

每個人都有信仰,而且每個人都依賴於有所信仰這一事實,用來支持自身的存在。

——弗蘭克·扎帕

沒有幾分無情,你就無法創建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為了在亞歷山大建立圖書館,托勒密王朝會沒收在亞歷山大進港船隻上發現的所有書卷,只把摹本還給書的主人。他們派使者到地中海沿岸、中東和印度搜集文獻,或買或盜。據傳說,托勒密二世從以色列的所有12個部落里引進了猶太學者,將《摩西五經》譯成本地的首選語言——希臘語。學者們還認為,由此形成的《七十士譯本》成了早期基督教徒解讀《聖經舊約》的基礎。圖書館甚至還收藏了烹飪類書籍。托勒密王朝還試圖收集所能找到的各種圖書的最老版本,從理論上說,這些版本會較少因為抄寫錯誤和後世校訂而出錯。

當時,希臘人也堅持保存最老版本。公元前330年左右,雅典官員不安地發現,演員們正在篡改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德斯的作品,這三位都已去世了至少半個世紀,他們被雅典人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家。所以這些作品的官方版本——儘可能接近可以判定出來的原著——被政府檔案局保管,並作出了法律規定,要求演員忠實於正確的版本。

大約100年後,托勒密三世決定讓亞歷山大圖書館收藏希臘劇作的官方版本,所以他請求借閱以便抄寫。為了確保歸還,希臘人讓他支付了巨額押金,相當於今天的數百萬美元。但是托勒密對收藏巨著的貪婪超過了金錢。他送回了複製版本,為圖書館留下了原版並放棄了押金。

這在2008年10月之前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圖書館罰金,當時谷歌與圖書出版商們達成了一個協議。自從在斯坦福大學獲得數字圖書館倡議的資助以來,拉里和謝爾蓋一直想建立一個電子圖書館。這個理念在他們創立谷歌和致力於網路搜索時暫時被擱置了,但從未被放棄。互聯網並未擁有世界上所有的信息,1995年之前幾乎沒有創建的任何文本。但圖書館實體卻收藏了千百年來所產生的豐富信息。圖書館顯然是搜尋圖書的源頭所在,因為95%的刊印圖書現在都已絕版。那些最大的圖書館花費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經營其圖書收藏,在它們的藏書中,大約有75%的圖書不再刊印,其中一些非常古老。謝爾蓋和拉里希望能像托勒密家族那樣接近這一寶藏。2002年,實現這個夢想的計畫開始成形。

他們必須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將圖書變成數字格式。他們不知道要用多長時間才能把世界上所有的圖書掃描並且數字化。所以拉里決定先掃描一本書來搞清楚。他和時任產品經理的瑪麗莎·梅耶把一架照相機、一本300頁的書和一個節拍器帶到了他的辦公室。瑪麗莎翻書頁,同時拉里為每一頁拍照,利用節拍器來掌握時間。他們花了40分鐘,掃描了所有300頁內容。

拉里和一個小團隊開始走訪其他圖書數字化項目,包括他讀本科的母校密歇根大學的一個項目。他在那裡了解到,該校估計將其全部700萬冊藏書數字化所需的時間是1000年。他告訴密歇根大學校長瑪麗·蘇·科爾曼,谷歌可以在6年內完成。

他還做了一個對於當時的軟體公司來說是不尋常的舉動,僱用機器人工程師研製出可以替代瑪麗莎、拉里和節拍器的機器人翻頁機和掃描儀。其他公司研製的此類裝置在市場上已經存在,但拉里認為谷歌的優秀團隊可以做得更好,他們設計了一個動作非常輕柔的裝置,可以處理較老圖書的脆弱頁面。谷歌的軟體編程人員創建了一個頁面識別軟體程序,可以識別超長類型尺寸的圖書和430種不同語言的罕見字體。

然後,該團隊開始訪問大型圖書館,討論他們的計畫。在牛津大學圖書館,他們檢查了那些有數百年歷史的圖書,這些書被精心保存,很少拿出來,當時僅對有資格的學者出借。谷歌團隊熱情洋溢地談到,可以將這些書數字化,使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經過一年多的討論,牛津最終成為「谷歌印刷品」(後來重新命名為「谷歌圖書搜索」)倡議的首位合作夥伴,並與谷歌達成了一個協議,在三年內將其100餘萬冊19世紀的藏書數字化。

出版商的窘境

這部分工作很簡單。擁有200年以上歷史的圖書已不再受版權保護。但拉里還需要較為近代的圖書,一些是印刷品,一些不是。為此,他需要了解出版業務的人提供幫助。他找來了一位在蘭登書屋工作的年輕人,名叫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

史密斯並非你常見的那種穀歌怪才。他高高的個子,30歲光景,體格健壯、身材修長,頭髮修剪得一絲不亂,在我遇見他的那天非常健談,流露出成功人士的自信微笑,儼然一副他曾經擔任的出版業年輕高管的春風得意的樣子。2003年,史密斯在《紐約時報》上寫了一篇關於蘭登書屋對走向數字化頗感興趣的文章。這篇文章引起了谷歌小夥子們的注意。當年8月,他同意和拉里、公司顧問戴維·德拉蒙德和廣告主管蘇珊·沃西基見面,他們準備在幾天後趕到紐約。這並非一次求職面試,但是加州人史密斯希望如此。「我在想,這是我回到加州的機票。」他說。

這次見面未能如約進行。這幾位谷歌人在紐約的露面,簡直令曼哈頓停擺。谷歌在2003年11月召見史密斯進行了正式面試。那時他終於見到了拉里。

像往常一樣,這次會見更像是一次信息傾瀉,而不是一次面試。「拉里對出版業、它的運作和他們的動力感到好奇。他想知道他們的推動力和他們的興趣點。他很想以一種我所謂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來洞察這一行業。他說:『出版商一定有難題,那麼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這是一個龐大的產業,而互聯網準備在其中發揮某種作用。所以從產品的角度,谷歌應該如何看待這一點?』」

史密斯的回答給拉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將其僱用。2003年12月,史密斯正式加入谷歌。一年後,谷歌宣布了它所結成的夥伴關係,它將把5座圖書館——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牛津大學、斯坦福大學和紐約公共圖書館——的圖書數字化。在每種夥伴關係下,谷歌都將支付所有費用。實現他們建立世界上最大圖書館的宿願,這一點非常重要。「從斯坦福大學時代起,拉里和謝爾蓋就一直未放棄他們將圖書數字化的夢想。」史密斯說。

計畫宣布之後,一時間爭議四起。法國國家圖書館的官員們立即抱怨說這裡面存在偏見。正如亞歷山大圖書館極度偏愛希臘書卷,法國人抱怨谷歌的數字化方案偏向英語語言類圖書。爭議的平息相對比較簡單。首席執行官施密特前往巴黎解釋這項計畫,谷歌也會將這項業務擴展到外國圖書館。這從一開始就是拉里的意圖,他的目標顯然和托勒密一世的目標一樣雄心勃勃。「我們需要世界上所有的書籍,每一種語言的,」史密斯說,「而且我們希望能夠全文搜索所有圖書。」

起初,他們認為將圖書數字化的想法會很容易得到認同。首先,所有出版商都在關注著紙質文字走向數字化,爭著搶著設法加入這一演變過程。「這個行業正在實施其第一波電子圖書戰略,」史密斯回憶道,「他們並未獲得一直期望的動力。把設備留給他們自己,他們能否向公眾提供電子圖書,這一點尚不清楚。」

史密斯和他的團隊發現了一類敏銳的受眾。他們會見了主要出版商,向他們提供了與圖書館相同的合約:出版商供應圖書,谷歌將其數字化,把它們放到網上,向公眾提供圖書的簡短摘要,並提供網站鏈接,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到那些網站購買圖書。谷歌將支付所有費用,甚至不收取任何買方參考費用,儘管出版商也可以像其他廣告客戶那樣,在顯示文本旁邊做廣告,支付競價點擊費用。在圖書受版權保護的情形下,人們可以全篇搜索以發現某條信息,但是谷歌每次將只提供全文的簡短片段。對於提出要求的出版商,圖書訪問將進一步受限,將每月提供的文字量限定為全書的20%。

谷歌聲稱,這樣做對出版商的主要好處是可以加強對所售圖書的簡單介紹。大多數人不願意在網上閱讀整本書,如果他們發現一本書十分有趣,他們寧願購買便於閱讀的紙質版本。史密斯說,谷歌的方法是提供一種「類似於走進書店翻閱圖書的體驗」。

他們發現,每家出版社都有人擁護谷歌的想法。其中多數人都表示贊同,一些人則不確定,想看看方案實施情況再說。還有人對提供免費訪問圖書的機會將促成人們購買的觀點心存疑慮。

谷歌還將這一方案提供給有書要賣的任何人。作者可以將可供搜索的作品掃描件在其博客上發布,並鏈接至亞馬遜網站,每次有人點擊亞馬遜鏈接和購買圖書時,他可以從亞馬遜網站拿到10%~15%的回扣。

這個方案已經取得了成功。今天,它已經將大約700萬冊圖書數字化並予以發布。史密斯說,谷歌已經發現,人們瀏覽的書頁越多,最後越有可能購買整本書。

碰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