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敵人 第五章 將情感放在理智之上的結果

前面談了秦始皇的臣子們,現在我要帶各位去看秦始皇的敵人們了。秦始皇要消滅六國,他的敵人自然不會少,但其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就是燕國的太子丹,因為太子丹派來的刺客荊軻,差一點兒要了他的命。

在漢代,流傳著許多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版本,其中為今日所知的至少有三個版本。哪三個版本呢?第一個版本叫《燕丹子》,是西漢的野史,也有人把它當作小說家寫的。不過各位要注意,漢代所謂的小說家和現代不同,並不是指從事純粹虛構的文學創作的人,而是指收集民間野史和逸聞的人,如《漢書·藝文志》所說的:「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第二個版本是《三秦記》,《三秦記》也是一部記載地方傳聞的書,還是一部野史。成書年代和作者並不很清楚,只知道它可能是漢代的作品。第三個版本就是各位所熟知的《史記·刺客列傳》,這也是被後人公認為正史的作品。

《燕丹子》這本書,在太史公之前便已廣為流傳。接下來,我將引領各位一同經歷從野史到正史的過程,讓大家看看歷史是如何寫成的。從《燕丹子》的書名,有些朋友就可以猜到書中的主角是燕太子丹,全書一開始是這樣的:

燕丹子質於秦,秦王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歸。

燕太子丹在秦國做人質,秦王嬴政對他極其無禮,他在秦國十分失意,因此想請求回燕國,但秦王沒同意。

《燕丹子》的作者在這裡並沒有交代為什麼秦王要對燕太子丹無禮,但各位不必擔心,等後面在《史記·刺客列傳》中,就會知道原因了。

秦王不聽,謬言曰:「令烏白頭,馬生角,乃可。」

太子丹想要回國,但秦王不肯讓他回去,還跟他說:「如果你能讓烏鴉白頭,讓馬生出角來,我就放你回國。」

等等,這應該是生物工程學家的專業範疇吧?太子丹想必沒有這方面的教育素養,這不是擺明了要為難人家嗎?

太子丹啊,你永遠回不去嘍!

丹仰天嘆,果烏白頭、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

結果太子丹仰天一嘆,烏鴉立刻白頭,馬也生出角來,秦王只好心有不甘地放他回去。啊,怎麼會有這種事?太不可思議了!這……真是生命的奇蹟啊!

過去有人常說,正史往往是官方的說法,是為政治宣傳服務的,因此野史比較可信。但各位讀到這裡應該可以發現,古代的野史裡面往往混雜了大量的民間傳說,甚至神仙故事,實在讓人很難相信。

因此我從不認為有哪一本書是絕對可信的,具體事件得具體論證,這才是比較科學的態度。

為機發之橋,欲陷丹。丹過之,橋為不發。

秦王為了阻止太子丹回國,在他必會經過的橋上設置了重重機關(真是卑鄙)。只要太子丹走過這座橋,機關就會啟動,把太子丹殺死。

沒想到太子丹經過的時候,機關竟然全部失效,一個都沒有啟動。在古代,通常就會有人牽強附會地告訴你,這是因為秦始皇倒行逆施,這是因為太子丹有天命保佑,所以上天的意思是讓機關不發。不過那是古人的說法,有些事古人不懂。如果這種事發生在今天,我們就知道那八成是因為低價招標的結果,最後一定是這種品質!

夜到關,關門未開。丹為雞鳴,眾雞皆鳴,遂得逃歸。

太子丹後來逃到秦國國境的關卡時,已是晚上。古代的關門都是白天開晚上閉,因此關門不開,太子丹就不能過去。試想,秦王隨時可能反悔,過關分秒必爭,太子丹該怎麼辦?結果太子丹當場學雞叫(原來他還是口技高手),所有的雞聽到都跟著叫,於是守關士兵以為天亮了,就把關門打開,太子丹才逃離了秦國。

等等,這不就是孟嘗君雞鳴狗盜的故事嗎?怎麼主角又變成太子丹了?其實這就是野史中常出現的情況,往往把許多知名的故事變換主角,讓人不知是張冠李戴,還是事有巧合。

深怨於秦,求欲復之。奉養勇士,無所不至。

燕太子丹因為這件事深深怨恨秦國。什麼叫作「求欲復之」?就是他想報仇!可是這仇要怎麼報?論國勢,秦國強大;論軍隊,秦軍無敵。太子丹想來想去,想出來的方法就是用刺客!於是他開始招募天下勇士,對他們極盡所能地好。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他要這些勇士為他賣命!

《老子》說「寵辱若驚」,形容人非常計較得失,可是有時過分的寵或辱,還是要驚的。年輕的朋友,如果遇見有人對你好得超乎常理,一定要小心,人家可能想買的是你的命!

為書與其傅鞠武曰:「……今秦王反戾天常,虎狼其行,遇丹無禮,為諸侯最。丹每念之,痛入骨髓。」

太子丹寫了一封書信給他的老師鞠武,信中先說:「現在秦王違背天地間的常理,行為猶如虎狼。」秦王做了什麼事情,讓太子丹如此憤慨?不是殘民以逞,不是欺男霸女,而是「遇丹無禮,為諸侯最」。秦國有來自各國的使者和人質,而秦王唯獨對太子丹最為無禮,無禮到了讓太子丹每每想到就「痛入骨髓」的程度。各位看看,太子丹對秦王的恨到了什麼地步!

「計燕國之眾不能敵之,曠年相守,力固不足。欲收天下之勇士,集海內之英雄,破國空藏,以奉養之,重幣甘辭以市秦,貪我賂,而信我辭。一劍之任,可當百萬之師;須臾之間,可解丹萬世之恥。」

但問題是燕國的軍隊打不過秦國,就算想和秦國長期對峙,恐怕燕國都辦不到。該怎麼辦呢?太子丹想到的辦法,就是聚集天下的勇士英雄,用燕國的財力來奉養他們。同時用重金和甜言蜜語來逢迎秦國,讓秦國因為貪圖賄賂而相信燕國的話。接下來,就可以實施太子丹真正的計畫。什麼計畫呢?就是刺殺!

太子丹認為,拿著一把劍去刺殺秦始皇,比帶一百萬軍隊去攻打秦國更有用;劍刺進去的一瞬間,就可以解除太子丹萬世的恥辱。太子丹真正想要的目標只有一個,他要秦王死!

「若其不然,令丹生無面目於天下,死懷恨於九泉,必令諸侯指以為笑。……謹遣書,願熟之。」

如果辦不到呢?太子丹說,他覺得自己無顏見天下,死了也會懷恨於地下,因為這必然會讓諸侯們指著他恥笑。於是太子丹寫了這封信,希望老師幫他好好想個辦法,來達到這個目的。

請問,如果你是太子丹的老師,看到這樣的書信內容,你贊成還是不贊成?

我們看看鞠武如何回信:

鞠武報書曰:「臣聞快於意者虧於行,甘於心者傷於性。……事必成然後舉,身必安而後行。……」

鞠武的回信開頭就說:「行事只求一時稱心快意的人,最後必然對他自己是有所損傷的。」所以《孫子兵法》說:「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孫子認為發動一場戰爭的原因,絕對不可以因為情緒,絕對不可以因為理想,絕對不可以因為正義,絕對不可以因為和平;發動一場戰爭永遠只能因為一個原因,就是「我會打贏」!這也就是所謂的「事必成然後舉」。

而一個智者考量事情,向來是「未慮勝,先慮敗」。也就是在做事之前,先要考慮萬一事情失敗了以後,能不能承受這個代價?如果能承受才去做,如果不能承受就不要去做。這也就是所謂的「身必安而後行」。

鞠武勸太子丹的,完全是理智的做法。做事想成功,絕不能憑一時的感情和衝動,就如同我在《秦始皇:詐與力的極致》中說過的,如果想要成功,你就必須把理智放在感情之上。

「太子貴匹夫之勇,信一劍之任,而慾望功,臣以為疏。」

鞠武接著說:「如今太子重視匹夫的勇武,相信刺客會拚命,而想要獲得成功,臣以為這種想法實在是未經深思熟慮的。」從這段話來看,鞠武顯然是反對刺客的。為什麼呢?因為派刺客去刺殺秦王,即便獲得成功,秦國難道就會滅亡嗎?秦國倘若不亡,新王勢必立刻進攻燕國以報國讎。假如失敗了,那燕國如何面對秦王的怒火?各國又會因此而援助燕國嗎?

那該怎麼辦呢?就算不派刺客,秦國最後還不是要滅了六國?

「臣願合從於楚,並勢於趙,連衡於韓、魏,然後圖秦,秦可破也。……太子慮之。」

鞠武提出個辦法,就是與楚、趙、韓、魏各國聯合,一起對抗秦國,這是唯一能戰勝秦國的方法,希望太子丹能好好考慮。各位或許注意到,這份合縱名單中少了一個國家。對的,就是齊國。這一點,要等到後面《史記·刺客列傳》再補充說明。

秦國想滅六國,天下皆知。鞠武的辦法看起來沒有新意,但其實是當時六國唯一可行的辦法,也就是「拖」!不要忘了,秦滅六國是各個擊破,當一國滅亡時,其他各國都在袖手旁觀或各自為戰。如果當時各國能聯合抵抗,秦國絕對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就輕易統一天下,這樣還能等待日後的變化,替燕國找到一條生路。

太子得書,不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