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臣子 第三章 為之奈何?

於是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丞相,立子胡亥為太子。

於是趙高、李斯和胡亥組成了陰謀聯盟,這也就是我所說的「亡秦三人組」。最諷刺的是,這三個人都是秦始皇一生最信任、最喜愛的人,最後卻聯手背叛了他。

2009年1月,北京大學接受一批從海外捐贈的西漢竹簡,完整簡多達一千六百餘枚。內容豐富,包括《蒼頡篇》《老子》《周訓》《妄稽》《魂魄賦》《日書》《堪輿》《雨書》《六博》《荊決》《節》及古醫書等等,其中包括了西漢時代流傳的秦始皇故事《趙政書》。

《趙政書》中有這麼一段記載:

昔者秦王趙政出遊天下,至柏人而病,病篤,喟然流涕長太息,謂左右曰:「吾忠臣也,其議所立。」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

故事中,秦始皇在臨終前命群臣提議繼承人,而丞相李斯領銜建議立胡亥為太子,得到始皇的同意。除了《趙政書》外,2013年5月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九號井第三層發現的《秦二世元年文告》,裡面清楚地記載了「朕奉遺詔」。因此有學者根據以上兩條材料,認為《史記》的記載是錯的,秦始皇確實要傳位給胡亥,胡亥才是真正的繼承人。

事實上,這樣的推論恐怕大有疑問。《趙政書》中所記載的細節與漢代學者的說法出入甚大。例如秦始皇駕崩的地點,《趙政書》說是柏人(今河北省唐山市西),而揚雄、王充、班固都認為是沙丘;秦始皇駕崩時馮去疾的官職是御史而非丞相,此說也僅見於《趙政書》。因此,《趙政書》之說只能是西漢流傳於民間的說法之一,且可信度不高。而《秦二世元年文告》更是胡亥繼位時頒行天下的文告,難道他會說自己是篡位嗎?事實上,這恐怕就是後來胡亥一黨公布天下的宣傳版本。

李斯、趙高要完成這樣的陰謀,最大的阻礙就是扶蘇。扶蘇位居長子,又得到蒙恬的支持,掌握三十萬大軍。如果扶蘇反抗,這件事就不可能成功。請問如果你是李斯或趙高,你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他們想出的解決方法,簡單得超乎所有人的想像。

更為書賜長子扶蘇曰:「……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封其書以皇帝璽,遣胡亥客奉書賜扶蘇於上郡。

他們不過就是送了一封偽造的始皇詔書給扶蘇,內容是斥責扶蘇與蒙恬不但在北方沒有建立功勛,扶蘇還一再上書誹謗始皇,有怨懟之心,因此扶蘇的罪名是「不孝」。而蒙恬既不能匡正扶蘇的不孝,又不揭露扶蘇的陰謀,因此蒙恬的罪名是「不忠」。

值得注意的是,李斯和趙高要求蒙恬將兵權交給王離。而到了後來,趙高想對付東征的章邯,也是派王離去巨鹿和章邯作戰。由此可見,李斯與趙高一黨在秦國軍方中真正的底牌恐怕就是王離。王家與蒙家在秦國軍方中的競爭已經到了第三代,而目前是蒙家壓倒了王家。他們敢於實施這樣的陰謀,就是因為自信在軍方當中能得到王家的支持。

他們要扶蘇自殺,然後判決蒙恬死罪。為了取信於扶蘇,他們在這封詔書上蓋了皇帝玉璽,然後派遣胡亥的門客將這封詔書送給上郡的扶蘇。面對這樣離譜的命令,扶蘇難道真的會乖乖自殺嗎?

請問:如果你是扶蘇,身邊有大將蒙恬和三十萬大軍,接到這樣的皇帝詔書,你會怎麼辦?

在《秦始皇:詐與力的極致》中,我曾談過古人讀史的方法,第一步是設想你是書中的歷史人物,在需要做決定的那一刻,你會怎麼辦?等你做出抉擇,再打開書,看書中的歷史人物是怎麼做的,他的選擇與你有何不同,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這樣用一個又一個的歷史實例來磨鍊自己的智慧,就會如呂祖謙說的「學問亦可以進,智識亦可以高」。

但這個方法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當你面對自己人生的難題時,必須問:「我過去讀過的歷史人物,在面對這個問題時,他們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相信我,你不會是歷史上第一個碰到這個難題的人,過去有無數的人都遇到過和你相似的難題。

就用這個例子來看,請問如果是李世民遇到這種情況,他會怎麼辦?

答案很清楚,李世民一定會堅稱這是偽詔,然後帶領三十萬大軍殺回都城去「清君側」。這並不是因為李世民知道真相,而是以他的為人,不管詔書是真是假,他都會說是偽詔。

那麼如果是晉獻公的太子申生遇到這種情況,他會怎麼辦呢?

讀過《帝國崛起:王道、霸道與強道的取捨》的朋友就會知道,申生明知道那是驪姬的陰謀,但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最後選擇了自殺,晉國從此陷入大亂。

難道除了造反和自殺之外,就沒有別的路可走嗎?事實上還有第三條路,那就是晉獻公的另一個兒子重耳的做法,他一樣面對父親的亂命,最後選擇了逃走。後來他奔走諸國,最終回到晉國繼位,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歷史最大的功用之一,就是讓你知道,人生不是只有一種選擇,其實可以有各式各樣的不同選擇。但在這一刻,扶蘇面對父親要他自殺的詔書,他到底會怎麼做呢?

使者至,發書,扶蘇泣,入內舍,欲自殺。

扶蘇接到詔書,居然真的要去自殺!

我們不禁要問,扶蘇難道是白痴嗎?面對這樣荒唐的命令,他居然一點也不懷疑這個命令是假的嗎?就算是真的,他為什麼不反抗?事實上,蒙恬立刻就懷疑這是偽詔。

蒙恬止扶蘇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

各位注意,蒙恬的話是很有技巧的。他先強調「陛下居外,未立太子」,然後又說「安知其非詐」,可見他猜測到這可能是有人想改立太子的陰謀。

但蒙恬有沒有直接說出心中的猜想,而要扶蘇直接抗命呢?沒有。因為萬一這真是始皇的意思,蒙恬的抗命就成了不臣的表現,將會給蒙家帶來大禍。所以蒙恬採取了一個折中的做法,那就是「請復請」。

「復請」就是「再次請求詢問」,也就是要確認命令是否可信。始皇晚年已不見臣子,但如果是蒙恬從前線派回來的使者,他應該不會不見,這樣就可以當面確定命令的真偽了。

請問,各位認為蒙恬這個辦法怎麼樣?

蒙恬這個辦法,確實是萬全之策啊!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才智,但任何好的辦法能否成功,都要看實行的人是誰。扶蘇的反應,卻大大出乎蒙恬的意料。

使者數趣之。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屬吏,繫於陽周。

胡亥派來的使者聽見蒙恬的話,擔心事情有變,屢次催促扶蘇自殺。這時扶蘇對蒙恬說:「父親要兒子死,還需要再次確認嗎?」於是就真的自殺了。蒙恬不肯當場就死,使者立刻命令執法官吏將蒙恬抓起來,囚禁在陽周之地。

宋代的蘇軾在《東坡志林》中曾寫過一篇《趙高李斯》,談到扶蘇自殺這件事:

蘇子曰:嗚呼,秦之失道,有自來矣,豈獨始皇之罪?自商鞅變法,以誅死為輕典,以參夷為常法,人臣狼顧脅息,以得死為幸,何暇復請。

方其法之行也,求無不獲,禁無不止,鞅自以為軼堯舜而駕湯武矣。及其出亡而無所舍,然後知為法之弊。夫豈獨鞅悔之,秦亦悔之矣。

荊軻之變,持兵者熟視始皇環柱而走,莫之救者,以秦法重故也。李斯之立胡亥,不復忌二人者,知威令之素行,而臣子不敢復請也。二人之不敢請,亦知始皇之鷙悍而不可回也,豈料其偽也哉?

蘇軾認為,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崇尚嚴刑峻法,以死刑為輕罪,動輒夷人三族。因此人臣犯法後,往往但求一死,根本不敢復請,以免招來更大的禍患。

當這樣的法律施行時,只要想辦的事沒有辦不到的,只要想禁的事沒有禁不了的,於是商鞅自以為能超過堯舜湯武。等到他自己要逃亡而沒有地方可住時,才知道為法之弊。其實豈止商鞅後悔,秦國也後悔啊!

當荊軻刺殺一事突然發生的時候,拿著兵器的衛士個個看著始皇環柱而跑卻沒有人救他,就是因為秦法太過嚴厲的緣故。李斯立胡亥而不擔心扶蘇和蒙恬,就是因為知道法令長期施行之積威,讓臣子不敢復請。扶蘇和蒙恬之所以不敢復請,也是因為知道始皇兇狠強悍,不可能回心轉意,怎麼能料到這是偽詔呢?

在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蘇軾才智出眾,文中所論秦法之弊確實可圈可點。但他所謂「李斯之立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