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如何抓住機遇?

這一章要從秦人的祖先開始談起,我們先來看看秦人的祖先是誰?他們又起源於什麼樣的環境?

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

《史記·秦本紀》是從這一句開始的,在這裡太史公很清楚確定地跟大家說,秦的祖先是「帝顓頊之苗裔」。

什麼意思呢?根據《史記·五帝本紀》,太史公認為中華文明的始祖是黃帝,而顓頊是黃帝之孫,也就是五帝之一的高陽。因此《史記·秦本紀》說秦人是「帝顓頊之苗裔」,開宗明義正是要告訴你,他們同樣是黃帝的子孫。

對於秦人的起源,近代某些史學家並不認同《史記·秦本紀》的說法,有著和太史公極為不同的意見。但各位不要急,我在後面就會談一談這個問題。

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

帝顓頊的苗裔中有一位女性的子孫,叫「女修」。有一天在她紡織的時候,天上的玄鳥掉了一顆蛋,女修吞了這顆蛋之後,居然懷孕了,生下來的孩子就叫「大業」。

各位聽到這裡,想必會覺得很奇怪,怎麼可能會有這種事?女人吞了一顆鳥蛋,就會生出一個孩子?難道這種故事是為了告訴我們,上古危機四伏,女人十分容易懷孕,連鳥蛋都不可以亂吃嗎?

當然不是。

像這樣的神話傳說,在上古時代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商人的起源,同樣是位女性,一樣吞了鳥蛋,最後就懷孕生下了商的祖先。周人的起源更神奇,也同樣是位女性,這次她沒有亂吃東西,只不過走路時踩到了一個巨人的腳印,結果一樣懷孕,生下了周的祖先。

這些先民傳說,完全違背了現代科學常識。因此今天有許多同學讀到這樣的故事,就覺得這些東西都不可信,認為《史記》真是一本亂七八糟的書,我們乾脆不要讀。

對於不能接受的東西,採取駁斥或蔑視的態度,這是很容易的事。但我希望各位想一想,世間萬事萬物背後都有隱含的訊息,能否讀出它背後的意義,才是智慧之所在。

這些上古的神話傳說,背後到底隱含了什麼樣的意義?

現代學者最感興趣的,往往是這些故事在圖騰和民族研究中的意義。事實上除此之外,這些傳說的背後至少還隱含了兩個意義:

第一,在這樣的神話傳說中,對於女性祖先往往記載得很清楚,可是對於男性祖先常常是有爭議的。這就代表著這些傳說誕生的時代背景,是「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母系社會,反映了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的變革。

第二,這些上古氏族之所以熱衷於流傳這樣的神話,無疑是想告訴大家,他們的祖先和一般人的祖先不一樣。一般人的祖先是人生的,他們的祖先不是人生的,至少在男性血緣的部分不是人類。他們的血緣是來自神或者來自天,從生下來就跟一般人不一樣。

這種觀念,完全是夏、商、周三代血緣貴族時代才會產生的想法,因為那是一個以血緣決定一切的時代。貴族的子孫永遠是貴族,奴隸的子孫永遠是奴隸。它無疑是想告訴你,貴族的血緣從祖先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神聖的,因此他們能夠高高在上統治一般庶民,這是理所當然的。

大業……生大費,與禹平水土。已成,帝錫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

我們繼續往下看,大業雖然是感天而生,但在歷史上並未留下什麼驚人的事迹。但他的兒子大費,卻相傳曾參加大禹治水的事業。功成之後,帝舜賞賜大禹禮器來獎勵他的功業,這時大禹卻說:「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因為有大費輔佐我,所以才能成功。」

在中國歷史上,大禹是一個很受爭議的人物。他於天下有治水的大功,可是在他死後卻從禪讓的公天下變成了傳子弟的家天下。因此在《禮運》中,孔子不稱禹為聖人,而稱他為六君子之一;在《論語》中,孔子也只淡淡下了「吾無間然矣」(我沒有什麼好批評的)的評價。

但我每次讀到這段記載,就會深深感覺大禹實在是一位胸襟過人的領袖人物,因為他居然願意推薦傑出的下屬給上位者!能念念不忘他人之功,方能得人之死力,歷史上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其實是不太多的。

大費拜受,佐舜調馴鳥獸,……舜賜姓嬴氏。

後來舜因為禹的推薦,也賞賜了大費。大費在治水之後,又幫助帝舜「調馴鳥獸」,立下了許多功勞。

在《秦始皇:詐與力的極致》中,我曾經提過在仰韶到龍山的第一次巨變後,社會階級開始快速分化,產生了所謂的血緣貴族。而這批人之所以能夠長保兩千年的統治地位,除了強調血統的神聖性外,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們壟斷了知識。

這些貴族多半掌握了一門到數門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有的氏族專長天文,有的氏族掌握占卜,而秦人的專門技術就是調馴鳥獸,後來在馴馬跟馭馬方面更是特別傑出。各種高精尖的知識,在那個時代只能在貴族之家中代代傳承,這些人便藉此來保持他們優越的地位。

而因為大費有「調馴鳥獸」的功勞,帝舜「賜姓嬴氏」。在《秦始皇:詐與力的極致》中,我曾經談過姓與氏的分別,秦始皇之所以姓嬴,正是從此而來。

秦人的祖先是否真的起源這麼早?是否真的曾經參加大禹治水和為舜馴鳥獸?或者這都只是先民萬神殿式的傳說?現代學者對這些問題有各種不同的意見。但是,至少秦人自己對這些祖先傳說是深信不疑的。

其玄孫曰費昌,……費昌當夏桀之時,去夏歸商,為湯御,以敗桀於鳴條。……遂世有功,以佐殷國,故嬴姓多顯,遂為諸侯。

大費的玄孫叫費昌,費昌是什麼時候的人呢?他是夏桀時候的人。熟悉先秦歷史的朋友看了可能會問:「不對啊,大費與大禹是同時代的人物,大費到費昌才五代,可是大禹到夏桀足足十四代十七位天子,費昌怎麼可能與夏桀同時代?」可見古人連計數都不會,造假都造得如此離譜,其說實在無稽。

其實這可能是後人對「玄孫」一詞的誤解,在古代典籍中,「玄孫」除了有「第五代孫」的意義外,有時也泛指「遙遠的子孫」。例如《左傳》中說「有渝此盟,明神殛之,……及而玄孫,無有老幼」,便是指後者而言。

夏桀是夏的最後一位天子,在夏桀的末年,秦人的祖先迎來了決定他們命運的第一次變局。那就是夏商興替,新興的商湯要打倒舊有的夏桀,來建立新的王朝。在這次天翻地覆的改朝換代的變局中,秦人的祖先應該將寶押注在哪一邊?

結果秦人的祖先「去夏歸商」,把全族的命運押在商湯的那一邊,族長費昌親自為湯駕車,幫助商湯在鳴條擊敗了夏桀。他們押對了寶,賭贏了這場巨大的賭博,有了一飛衝天的機會。此後秦人的祖先世世代代都為商朝王室服務,一步一步地建立功勛,終於成為諸侯。

秦人的祖先原來到底是什麼地位?對此歷史學家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秦的祖先可能是奴隸出身,也有人認為秦的祖先本來是最低的一級貴族。但不管是哪一種說法,至少從「遂為諸侯」四個字來看,在這之前他們絕對不是諸侯。

這一族從下層通過幾百年的不懈努力,在商朝末年終於得到了諸侯的地位,實在令人佩服。然而得到了諸侯的地位,是不是代表他們此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

到了商代晚期,費昌的子孫叫蜚廉(有的書寫作飛廉),蜚廉的兒子叫惡來。這對父子在中國的小說《封神榜》中實在太有名了,因為他們是「助紂為虐」的奸臣。

蜚廉生惡來。惡來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周武王之伐紂,並殺惡來。

從《史記》的描述中,看得出這對父子的才能出眾,兒子是大力士,父親善於賓士,我個人懷疑這一點和秦人善於駕馭車馬與作戰有關。他們父子倆得到商紂的賞識,原本可以憑藉這一點安享富貴。但這一次,秦人在經過了幾百年之後又迎來了第二次天翻地覆的變局,也就是商周更迭。一邊是周武王,一邊是商紂王,秦人的祖先應該將寶押注在哪一邊?

很不幸的是,這次他們押錯寶了,把全族的命運押在商紂的那一邊。結果當然如各位所熟知的史實,周勝而商敗,隨著商紂的滅亡,惡來也就這樣被殺掉了。

人生都免不了賭博,哪怕你準備得再充分,思慮得再周密,在遇到關鍵抉擇的那一刻,也有不得不賭博的時候。但歷史的殘酷就在於,賭博結果的押對或押錯,往往命運就相去甚遠。秦人的祖先當年押對了一次,在商朝就有了幾百年的榮顯和富貴,但這一次押錯了,他們將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又會面臨什麼樣的命運?

關於秦人祖先後來的命運,我們等一下再談,在這裡要先問各位一個有趣的問題。

對於秦人的起源問題,歷史學者素有「東來說」和「西來說」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看法。傳統學者相信《史記》中的記載,認為秦人確實是嬴姓一族,而上古嬴姓諸氏族多居於東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