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誰騙誰?誰能騙誰? 誰為為之?孰令聽之?

二世三年,這是胡亥人生的最後一年,也是大秦的最後一年。

這一年,趙高擔任丞相,第一件事就是殺了李斯,除掉他的心腹之患。

接著,章邯帶領秦軍包圍了趙國的巨鹿,楚國上將軍項羽帶領楚軍前去救援。這是決定秦朝命運的一戰,也就是後世我們人人都知道的「巨鹿之戰」。

章邯和項羽打了幾場仗,戰況都不利,於是二世派使者去責備他。章邯覺得非常害怕,前方戰敗,後方又強烈責備,他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派副手司馬欣到咸陽去跟二世解釋現在的情況。

司馬欣先去見丞相趙高,趙高卻置之不理,因為現在秦國最能威脅趙高地位的就是大將章邯,他巴不得章邯吃敗仗。而二世皇帝除了趙高,早就誰也不見了,各位想一想,司馬欣這個時候該怎麼辦?

走投無路的司馬欣害怕了,決定逃回前線。

趙高聽到司馬欣跑了,就知道大事不妙了,他是要章邯吃幾場敗仗,好趁機奪權,並不是要逼反章邯。他派人追司馬欣,卻追不到了。於是司馬欣逃回章邯軍中,面見章邯說:「趙高用事於中,將軍有功亦誅,無功亦誅。」為什麼呢?

章邯如果有功,順利打敗了項羽,剷平了東方六國起義的勢力,章邯的功勞就比趙高還大,趙高除了把丞相讓給章邯,他還能怎麼辦?趙高不想把丞相讓給章邯,他就只能殺章邯。

如果章邯打了敗仗,趙高也一定會殺章邯以謝天下,順便奪取軍權。

這時候項羽與秦軍決戰,結果秦軍大敗,走投無路的章邯只好帶著秦軍投降項羽。六國終於大獲全勝,這一刻誰也挽救不了秦朝滅亡的命運了。

趙高知道事情不妙了,他每次都告訴二世,關東六國群盜不足為懼,又拒絕派援軍給章邯。如今六國大獲全勝,秦軍全軍覆沒,二世皇帝要是知道真相,趙高的項上人頭就未必保得住了,因為胡亥也是「以殺治天下」。

如果你是趙高,這一刻你該怎麼辦?

還是殺,不過不是殺六國,因為趙高殺不了,這次他決定殺二世。

歷代史書都勸領袖人物要「親君子,遠小人」,可是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小人太好用了!只要你能給他權勢利祿,你想要他去做任何事,不管那件事再荒謬、再無恥、再違背良心、再困難,他都會去做。你要一百分,小人能排除萬難,幫你做到一百二十分,哪個領袖不喜歡這樣的部下呢?

如果你用一個君子,只要叫他去做一件不對的事,他立刻就會義正詞嚴地諫勸你。如果你硬逼他做,他就不幹了,哪個領袖會喜歡這樣的部下呢?

既然小人這麼好用,為什麼史書還勸你不要用小人呢?因為通過對幾千年歷史的觀察,我們發現小人的慾望會不斷膨脹,只要你喂不飽他,他終究要反噬其主。

秦始皇多麼相信趙高,連玉璽都交給他保管。等秦始皇一死,趙高怎麼對付秦始皇?二世多麼相信趙高,信任他到了極點,如今他怎麼對付二世?

歷史學不講空話,所有道理都要用實例來驗證。

可是趙高要起來作亂,光他一個人不行。因此他想要試驗一下群臣,看看如果真的起事,這些人究竟會站在哪一邊?

怎麼試驗呢?這個局,就是我們後世人人熟知的「指鹿為馬」。

趙高獻上了一頭鹿給二世,當著群臣的面,指著那頭鹿說:「這是馬。」二世聽了大笑說:「丞相,你弄錯了吧?這明明是鹿,怎麼會是一頭馬呢?」

於是詢問左右群臣,有人不說話,有人說是鹿,有人說是馬。

你們乍聽之下,不覺得趙高這樣的計策實在簡單幼稚得可笑嗎?但各位要明白,計策在乎有用,不在乎難易深淺。幼稚不幼稚無所謂,有用就是好計策。這個計策正因為它幼稚,所以才這麼有用。為什麼呢?

因為它讓所有的人無可迴避。

你設下一個太深的計謀,別人可以裝看不懂、聽不懂。但「指鹿為馬」這個計謀,沒有人能裝不懂,他最多只能閉口不講話。就這樣,趙高就可以試出所有人真正的心意,讓人無可迴避,可以試出這人到底是會不分是非地逢迎自己,還是熬不住良知,或者是碰到重要關頭就不敢講話,這不就全部試出來了嗎?

就用這一條計策,趙高就試出誰可能是他的支持者、誰是反對者、誰是牆頭草,這樣就能羅織罪名,一下子就把所有反對他的人統統剷除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