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驕傲與滅亡 始皇之死

三十七年,嬴政終於迎來他生命的最後一年。

始皇為了這次的巡遊,決定了一個隨行的名單。當時有左右兩個丞相,一個叫馮去疾,一個叫李斯,他只能帶一個丞相去,另外一個丞相要留守咸陽。最後始皇決定他要帶李斯去,把馮去疾留在咸陽。從後面發生的事情來看,這個決定是錯誤的。如果他帶的不是李斯,而是馮去疾,說不定歷史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他還決定帶他最小的兒子胡亥一起去,因為他特別喜歡這個小兒子。從歷史來看,男人似乎最喜歡的都是比較小的兒子,例如春秋時吳王壽夢最喜歡小兒子季札,三國時袁紹最喜歡小兒子袁尚,劉表最喜歡小兒子劉琮,歷朝歷代也大都如此。

除了李斯、胡亥之外,隨侍在他身邊的還有負責掌管玉璽的趙高,這三個人就構成了後來的「亡秦三人組」。

始皇帝十月出發,就在經過浙江時,遇到了大風浪,只好繞過西邊一百二十里,從狹窄的地方渡江。接下來的事,各位要特別注意了,始皇居然「上會稽,祭大禹」!

各位還記不記得,當年秦始皇第一次巡遊過江的時候,當時也「逢大風,幾不得渡」,始皇那一年怎麼解決這個事情的?他非常生氣,把湘山的樹都給砍光,用來懲罰湘君。那是他一生的巔峰,連神祇也不放在眼裡。

而如今他一樣過不了江,他卻去祭祀大禹。他這一次怎麼沒有把會稽山給燒了呢?讀到這一段,聰明敏感如各位,應該感覺得出來,秦始皇已經氣衰了。

他那麼強悍的人,那麼堅定的性格,到這一刻他終於承受不了,軟弱下來了。為什麼呢?人終究不能一直跟現實作對,你可以自欺,但現實不會因為你的自欺就變好。問題如果沒有解決,它只會不斷惡化下去,終有一天你會承受不下去的。

這不是靠著一味強悍的意志力,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如果不改善現實環境,意志力終究只能夠撐一時。老子說得多好:「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接著始皇又「望於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這個是他終其一生念念不忘的事情。這時大概是因為始皇的健康因素,他對不死葯的需求越來越急,方士徐巿等出海花了很多錢,卻始終沒有得到不死葯,又怕秦始皇譴罪他們。於是:

乃詐曰:「蓬萊葯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願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

各位請注意這個「詐」字,將它先記下來,這是《史記》的一個伏筆。到下一章我會再向各位說明,這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徐巿說,蓬萊仙山的不死葯其實是可以得到的,只是我們去海外仙山的途中,常會碰到大的鮫魚,就是因為它常常阻礙我們,才到不了仙山。希望秦始皇派善射的人一起去,用連弩去射殺大鮫魚。

結果秦始皇「老夫聊發少年狂」,居然決定自己出海去射鮫魚。結果到之罘的時候,真的遇見巨魚,始皇親手將它射殺了,他這一年已經將近五十歲了,你看氣勢多麼豪壯!

問題是,你逞強可以,但身體是受不了的。於是航海回來後,他立刻在平原津就病倒了。哎呀,嬴政,年紀大了就不要勉強了!

始皇這一次病得很重,離死已經不太遠了,但這時帝國還沒有立太子。扶蘇只是長子,他並不是太子。為什麼呢?因為始皇覺得他自己不會死啊,幹嗎要立太子呢?更麻煩的是,他還非常厭惡別人在他面前提「死」這件事,所以群臣當然不會有人去問「如果陛下死了以後,帝國要怎麼辦」這類問題。

你不說,大家也不敢說,並不代表你不會死。人,終究是要死的,誰也不會例外。別人不敢問,扶蘇也不在身邊,那秦始皇終究還是得面對這個問題。他已經病到實在沒辦法了,知道自己已經死定了,到最後一刻才決定賜璽書給長子扶蘇,命令他回咸陽主持葬禮。

璽書已寫好函封,就等著被送出去。問題是,當時掌管皇帝玉璽的人叫趙高,他蓋印後卻遲遲不發。為什麼不發出去?因為在這一刻,趙高產生了一個大膽的念頭,他知道秦始皇快要死掉了。他打算等上幾天,如果秦始皇真死了,他另有打算。

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

秦始皇終於死了,但故事還沒結束。要了解一個人物,必須連他死後造成的影響一併考慮進去。

始皇一死,巡行隊伍中位置最高的人物便是李斯,李斯卻決定「秘之不發喪」。為什麼呢?他的理由是「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所以除了「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外,不讓任何人知道始皇駕崩的消息。

在此又要請問各位,你們覺得李斯這樣做,是對還是不對?

這是一門用思辨學習歷史的課程,每讀一段,都得問自己問題,「思辨」才能開始。李斯這樣做究竟是對還是不對?我們按正面想,確實當時天下情勢不安,李斯害怕讓大家知道秦始皇在外死了,野心家會趁機生事,「秘之不發喪」沒什麼不對吧?

如果各位這麼想,恐怕想得還不夠細。為什麼呢?你可以隱瞞天下人、隱瞞諸公子、隱瞞大臣們,那都沒有錯。可是有一個人,你是萬萬不應該隱瞞的,那個人是誰?這個帝國的真正繼承人扶蘇。

前面不是說除了李斯外,只有「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道嗎?可見李斯沒有通知扶蘇。如果你李斯有一絲一毫的公心,在那一刻你可以誰也不說,但你不能不告訴扶蘇。你可以隱瞞天下人,你應該隱瞞扶蘇嗎?所以從這件事,明眼人就可以斷定出來一點——李斯有異心!

於是趙高和胡亥密謀,最後還說服了李斯:

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賜死。

他們就這樣幾個人串通,把胡亥捧上了大位。趙高這麼做不奇怪,因為他曾擔任過胡亥的老師,與胡亥關係匪淺。但我第一次讀這段時,就不免想到一個問題:

為什麼趙高敢大膽去說服李斯篡改遺詔?

歷史就是研究人的學問,你要明白人性,你才明白什麼叫作歷史。各位要往深處想,李斯是丞相,地位比趙高高得太多,趙高為什麼有膽子敢做這樣的事?李斯和始皇數十年君臣不離不棄,始皇將他從一個舍人提拔成為丞相,可以說就算始皇對不起天下所有人,也絕對沒有對不起李斯,如果他有一絲一毫的忠心,趙高的下場會是什麼?

說得更清楚一點,只要李斯不同意,趙高與胡亥的密謀,絕無成功的希望。李斯才是這場密謀中真正的關鍵人物,大秦之亡,不亡於趙高與胡亥,而正亡於李斯。

但是蒼蠅不抱沒縫的雞蛋,李斯到底是什麼地方露出破綻?我想,正是他的不願通知扶蘇,才被趙高看出來,原來李斯也不希望扶蘇繼位。

再問各位,你們覺得扶蘇收到賜死的命令後,他會怎麼做?

各位要明白,扶蘇此時並不是無權無勢的柔弱公子。扶蘇不僅為人「剛毅而武勇」,更重要的是他身邊有三十萬大軍,還有秦朝最強的大將蒙恬!

結果扶蘇竟然真的就這樣自殺了,詔書叫他死他就乖乖去死。他的死使得秦朝的命運走向了不可挽救的地步。皇長子收到命令,連復請都不敢,立刻就服從命令自殺,秦法之弊,實在可驚可怖。

根據《史記·李斯列傳》的記載,知道扶蘇已死的消息後,「胡亥、斯、高大喜」,大喜啊!你李斯怎麼能「大喜」?連漢高祖聽到呂后殺韓信的消息,都還知道「且喜且憐之」,你李斯聽到始皇的親生兒子、帝國真正的繼承人冤死,竟連一絲哀憐之意也沒有,真是禽獸不如!

為了騙過天下人,李斯、趙高和胡亥將始皇的遺體放在車上,繼續巡遊的行程。不管到哪裡,都假裝秦始皇還活著,照樣把食物送進車上。百官也像平日一樣奏事,由車內的宦官冒充始皇來批閱公文,再交給大臣們去執行,沒有人發現始皇已死。

各位可能會說,這怎麼可能呢?只要有一個大臣當場詢問一個問題,這不就穿幫了嗎?

放心好了,不會有人問的。各位忘了嗎?以前秦始皇不是曾經下令,不讓任何人知道他在哪裡,因此百官不能和他討論政事,只能接受他的決定。

各位現在知道,為什麼始皇死了以後,沒有人懷疑他已經死了吧!因為在這一刻,他所作所為跟他活著的時候是一模一樣的。沒有人能見到他,沒有人能夠跟他討論事情,所有人都只能接受他的決定。這麼做最後的結果,就是把自己和大秦的命運全部給斷送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