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嬴政的選擇 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

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議,決定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這就是中國從封建到郡縣制的一個里程碑。此後兩千年不是沒有封建,但郡縣制始終是中國政治體制的主流,和這場廷議有莫大的關係。

秦始皇為什麼接受李斯的建議?因為他希望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戰爭,他說:

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

天下為什麼戰爭幾百年,就是因為分封了諸侯王,只要沒有諸侯王,天下就不會再發生戰爭了。

這個想法確實是好的,單從這一句話來看,秦始皇真是悲天憫人,真是入聖了。所以有很多歷史學家覺得,秦朝當時有一個消弭天下戰爭的和平理想。這說得沒錯,問題是,秦始皇想要消弭天下戰爭的目的是什麼。

接下來,始皇頒布一連串的政治措施,包括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收天下兵器,統一度量衡、車軌和文字。其中影響最深遠的,便是統一文字。

當時天下各國都有自己的文字,寫法已各有不同。雖然從我們今天的角度來看,所謂六國文字跟秦文字還是同一套方塊字的系統,但溝通畢竟不便。如今始皇要將所有不同的文字,全部統一成一個寫法,目的是方便公文書的傳遞,利於秦朝統治廣闊的天下。

這項措施的影響非常深遠巨大,到了今天,中國各地雖然有不同的方言,但始終都有統一的文字,能夠維繫這個國家於一體而不墜,始皇可謂功莫大焉。

除了上述的措施外,始皇還有一項命令值得注意:

更名民曰「黔首」。

什麼叫「黔首」?「黔」是黑,「首」是頭,是當時對一般百姓的稱呼。至於為什麼這麼稱呼,後世學者有各種不同的解釋,但這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

重點是「更名民曰『黔首』」的意義,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事。

對六國而言,秦國是征服者。古今中外,征服者征服了那麼龐大的土地,通常最簡單的治理方法就是設立等級制度,把他們自己變成最高等的民族,而其他被征服的民族則一層一層降低,雅利安人統治下的印度是如此,羅馬帝國統治下的西方是如此,元朝統治下的中國也是如此。

但秦始皇沒有這個想法,普天下的人民在統一以後,不分你原來是秦國人、趙國人或楚國人,一律平等,統統都是「黔首」,沒有征服者與被征服者的差別。

或許有人會說,這真是了不起的平等思想。是的,這真是了不起的平等思想,但是凡事都會有兩面,兩面是並存的。中國文化講陰陽、正反、表裡,就是不希望用單一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為什麼秦始皇要頒布一個將老百姓全部視為平等這樣的命令呢?因為在他的心中,所有人都是他的臣民,說得更直接一點,所有人都是他的奴隸,有什麼不平等的呢?

不信的話,各位還記得尉繚的評語嗎?

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

各位以為我在污衊秦始皇嗎?不要急,看到後面,各位就會明白我為何如此評價秦始皇了。

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殿屋復道周閣相屬。所得諸侯美人鐘鼓,以充入之。

這一段是什麼意思呢?始皇滅掉趙國後,就在咸陽模仿建造和趙國一模一樣的宮殿;等滅掉魏國後,又在咸陽模仿建造和魏國一模一樣的宮殿……由此類推,等他消滅完了天下所有的國家後,那麼全天下的宮殿都在首都咸陽可以看到,這是多大的氣勢啊!

各位可以想像一下,今天如果有一個國家滅亡了地球上所有的國家,它把美國的白宮、法國的羅浮宮、英國的白金漢宮等等,全部搬到它的首都裡面,這是多麼宏偉的氣勢,象徵著天下統一新時代的來臨。

問題是,天下經過了幾百年的戰亂,此時是做這些事情最適當的時機嗎?做這些事情是誰在出力?做這些事情又對誰有好處呢?

所有得到的各國美人、寶物,統統填入這些宮室裡面,只供秦始皇一人享受。讓苦於戰禍的人民,耗費無數人力物力,就為了一個人的快意,難道不是把天下人都當成他的奴隸嗎?

我寫這些文字,就是要告訴各位,人是很複雜的,每個人有很多面貌。這是歷史人物課,目的是分析人物、了解歷史。因此當你們讀到任何一位歷史人物時,要反覆地在心中琢磨,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如果你是他,你的做法會有不同嗎?

當然,這絕不是問你有沒有更蠢的做法,而是問你會有比他更好的做法嗎?如果你能發現更好的做法,你才能夠學到怎麼做人處世,這才是有用的歷史教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