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歷史勝利組的條件 「需要」和「有用」

在秦王迎回太后的這一年,秦國還發生了另一件大事,那就是「逐客」事件。

秦國會逐客的原因,在於他的鄰國韓國。韓國是一個位於秦國東方的小國家,所以秦國每次向東侵略之時,韓國都得第一個倒霉。為了防止秦國繼續侵略,韓國人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派了名叫鄭國的水利工程師前往秦國,說服秦始皇在關中地區進行大規模的水利工程。韓王心想,這種大規模的水利工程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會讓秦國沒有餘力東侵,韓國就能保持和平了。

各位好好想一想,韓國這個辦法好不好?

答案是,也好也不好。我不是故弄玄虛,這個辦法的好壞得看韓國自己。

是,秦國確實會因為這樣,有多少年的時間要花費在大規模的水利工程上,它不能夠東侵,這是對的。可是決定辦法好或不好的,在於秦國不能東侵的這段時間,韓國在幹嗎呢?

如果韓國趁這段秦國沒有辦法侵略你的時間,你自立自強、奮發向上,讓自己的國力強盛了,等秦國想再東侵時,它已經很難對付你了。你爭取到了強大的時機,那這個辦法就再好也不過了。

可是如果這麼多年,你韓國就在那裡原地踏步、悶頭睡覺、關起門來做皇帝,什麼都沒改變。我坦白告訴各位,等秦國完成了水利工程,它國力大增之後,第一個倒霉的還是你韓國,那這個辦法不是飲鴆止渴嗎?

方法好跟不好,和用這個方法的人有密切的關係。同樣的計謀,某個人來做就好得不得了,某個人來做就是天下最餿的主意,韓國就是如此。

後來事情敗露,鄭國被抓了。鄭國坦然承認,他真的是韓國派來的「間諜」,但他也真的是「水利工程師」。這個水利工程不是假的,一旦完成後,秦國國力真的會大大增強。

秦王知道自己被騙,他憤不憤怒呢?想必一定是憤怒的。他殺了鄭國沒有呢?不但沒有,還繼續重用他完成了「鄭國渠」。為什麼?因為這對秦國有利!

當時秦國傳統的本土勢力紛紛利用鄭國案,跳出來指責外國來的門客、游士都是間諜,應該將這些人趕出秦國。這是因為秦國曆位國君都重用外國人,百里奚、商鞅、張儀、范雎、呂不韋這些歷代秦相全是外國人,本土勢力抓到了這樣的天賜良機,自然決定大舉反撲,將外國勢力逐出。秦王迫於壓力,因此也不得不同意進行大舉搜索,打算將所有外國門客全部驅逐出境。

就在此時,一位來自楚國的小小門客上書說服了秦王,扭轉了秦國以及眾位外國門客的命運。這個人叫李斯,他的上書就是後來我們在語文課本中常讀到的一篇名作——《諫逐客書》。

李斯為什麼能勸服秦王?他告訴秦王,若只是想要守住一國,將外國門客趕走當然可以。但如果志在天下,就應該能用天下的人才。如今將天下的人才給趕走,若他們回到母國被重用,這樣等於是強大自己的敵人。更糟糕的是,這些被趕走的人必定對秦國懷恨在心,不僅削弱了自己的國家,增強了敵人的戰力,更替自己培養了一大堆仇恨秦國的敵國領導。逐客,這是一件天底下最愚蠢的行為啊!

秦王聽從李斯的建議沒有呢?不但聽從,而且從此重用李斯。他難道不知道這樣做,會讓秦國本土勢力懷恨在心嗎?他當然知道。既然知道,為何還甘願冒這樣的風險也要聽信李斯這樣一個小門客?因為秦始皇要統一天下!

他只問這件事對他統一天下是否有利?有利,他就去做。沒有利,他就不做。隨時把自己的理智擺在感情之上,秦始皇做到了這一點。

而李斯為何被重用呢?

有很多人,常常覺得自己才能很夠,卻懷才不遇,想知道怎樣才能被人重用。我跟大家說實話,這個社會不外乎「需要」和「有用」。

人家需要而你有用,人家自然會重用你;你有用,可是人家不需要,那就白搭了。人家今天需要一個日文說得好的人,你說自己法文很好,人家會重用你嗎?講明白了,就是這麼一回事。

李斯為什麼能說服秦始皇,因為他知道秦始皇需要什麼。秦始皇需要什麼呢?

他需要能統一天下的方法,需要能統一天下的資源,只要能對他統一天下有幫助的,他就會甘冒得罪別人的風險去做,即使面對任何的阻礙,他也要完成它,而李斯看透了這一點,他也明白自己對始皇是有用的。

我們都說秦始皇是暴君,可是各位要明白,秦始皇卻終身重用李斯而不改,這對君臣幾乎是終身相伴。為什麼?說穿了不過就是需要和有用罷了。

秦始皇為什麼能成功?因為他在統一天下之前,無時無刻不把統一天下這個目標放在最優先的地位,他每一刻都把自己的理智放在感情之上。這一念之間,就能決定成功或失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