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溥儀退位後的生活 溥儀大婚

溥儀結婚時十六歲,用現在的標準來看有些早婚了,但在清朝的皇帝中還算結婚比較晚的。

溥儀結婚時是在1922年,也就是民國十一年。儘管他只是一個過了氣的皇帝,但畢竟還是做過皇帝啊,所以很多女人以嫁給他為榮。其實,很早就有人看中了溥儀。民國四年(1915年),也就是袁世凱稱帝的時候,曾經讓人去找溥儀提親,想讓自己的女兒嫁給溥儀。後來袁世凱稱帝失敗,這事就沒辦成。

民國六年(1917年),一個德國人寫信給溥儀,表示德國皇室支持清朝復辟,並想與清朝皇室聯姻。對這件事,溥儀的老師陳寶琛不同意,他始終覺得清廷的復辟不能藉助外人的力量。後來,張勳搞復辟時,也想把女兒嫁給溥儀。

民國十年(1921年),皇室開始正式操辦溥儀的婚事。究竟選誰好呢?溥儀自己是不能做主的。聽說溥儀準備結婚,那些蒙古王公們個個蠢蠢欲動,準備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溥儀。當時,溥儀的七叔載濤收到了大量的相冊,全是蒙古王公們為自己女兒製作的,退位皇帝的婚禮不亞於選秀,由此可見,皇權思想在當時還是深入人心的。

甚至連徐世昌、張作霖這些與時俱進的人也不能免俗,他們聽說溥儀準備結婚,也是託人說媒,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溥儀。有意思的是,溥儀拒絕了,理由是清朝有祖制,滿漢不能通婚。

到底應該選誰當「皇后」,還得由宗族中地位高的人決定。當時,隆裕太后和庄和太妃已經去世,還剩下三個太妃,她們都想從自己家族中挑選一個女的做溥儀的皇后,藉此抬高自己的地位。最後,皇室中人給候選人照相,再把這些照片送到溥儀的案頭。

溥儀當時不懂何為愛情,拿到這些照片,他覺得大婚不過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自己結婚後就獨立自主了,不用再受管束了。溥儀是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感覺的:「經過這道手續,別人就不能把我像個小孩子似的管束了。」

經過重重篩選,最後挑出四張照片,當這四張照片送到溥儀面前時,溥儀覺得四個人一模一樣,看不出差別,每個人的身段就像紙糊的桶子,而且照片中頭部非常小,分不出美醜來。溥儀只能根據她們旗袍的花色來判斷究竟誰更有品味些,溥儀憑感覺選了一張照片。

這個姑娘叫文綉,字蕙心,比溥儀小三歲,出身並不高貴。雖然溥儀選中了她,但是端康太妃不同意,主張選出身較好頗有氣質的婉容。最後經過王公大臣們的懇求,溥儀娶了她們兩人,一人為後一人為妃,溥儀自己是不打算要兩個妻子的,但王公大臣們說皇帝既要有後,也要有妃。就這樣,內務大臣榮源之女婉容被立為皇后,端恭之女文綉被立為后妃。

婚禮的舉辦還是挺豪華的,一切儀式模仿前朝皇帝的禮儀。

溥儀曾回憶這段婚姻:「我從結婚的那天起,一遍又一遍地想著這個問題:我有一後一妃了,成了家了,這和以前的區別何在呢?我一遍一遍地回答自己:我成年了。如果不是鬧革命,這時候我就應該親政了。」

根據溥儀的說法,結婚的當天他並沒有跟兩個妻子同房。溥儀是這樣說的:經過正常的儀式後,我就進入了一間暗紅色的房子里,我覺得很憋氣,整個房子里一片紅色,好像一攤熔化的紅蠟燭,我覺得很不自在,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我覺得還是回養心殿實在,於是便回到了養心殿看書。

溥儀身上有一些詩人氣質,對於包辦婚姻是不滿的,結婚沒多久,他就給兩個老婆聘請了英文教師,教她們學習英文。溥儀給婉容請的是美國牧師的女兒任薩姆,給文綉請的是英文專家凌女士。溥儀這麼做一方面是想讓她們增長點見識,另一方面也想跟她們能有更多的共同語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