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清朝的覆亡 袁公出馬一個頂倆

武昌起義爆發,全國都震驚。住在洹上村的袁世凱自然也聽說了,清廷大多數官員聽到武昌革命的消息既感到震撼又感到害怕,唯獨袁世凱臉上浮上一絲微笑,他明白自己出山的機會到了。

剛開始的時候,清廷的很多官員還認為造反的不過是一小撮烏合之眾,只要隨便派個人去鎮壓,這些造反的人就會一鬨而散。有很多人請教袁世凱當時的時局,袁世凱笑著說:「瑞澂和張彪不過是兩個外強中乾的人物,指望他們平定叛亂不可能。攝政王載灃更是眼高手低,根本不可能穩住局面。這些革命黨人絕非一些烏合之眾,要拿下他們絕不是那麼容易的。」

有人建議說:「眼下這種形勢,非袁公出山不可了。」

袁世凱聽了,笑了,但是他很清楚,現在是非常時期,絕對不可以輕舉妄動,非常時期更要鎮定。

武昌起義爆發後,袁世凱就在家裡等,他知道肯定會有人來找自己。清軍中最有戰鬥力的就是北洋軍,但北洋軍除了袁世凱誰也指揮不了。

果然,這次朝野上下一片呼聲,請求讓袁世凱出山,載灃猶豫不決。他對袁世凱可謂是反感到極點,害怕到極點。徐世昌是袁世凱的大哥,他磨破嘴皮子請袁世凱出山,但載灃無動於衷。連滿人軍機大臣那桐都請求載灃讓袁世凱出馬,那桐是滿人,對袁世凱沒有好感,但他也認為現在除了袁世凱,無人能挽狂瀾於既倒。

那桐對載灃說:「我敢以身家性命擔保,現在如果不起用袁世凱的話,我大清只怕有亡國的危險。」

載灃氣得渾身發抖,罵道:「連你也替袁世凱說話。」

那桐說:「臣不是替袁世凱說話,是替大清著想。」

載灃雖然憤怒,卻又不能不承認他說的有道理。

載灃認真想了想,幾天後召見奕劻和那桐,糾結地說:「如果真的起用袁世凱,你們敢保證他沒有異心嗎?」

奕劻拍著胸脯說:「我敢以身家性命擔保,袁世凱這個人絕對沒有異心。」

聽叔叔這樣說,載灃也只好起用袁世凱。聽說載灃要用袁世凱,恭親王溥偉急了,他找到載灃說:「皇叔,你用袁世凱,這是引狼入室啊!」

載灃痛苦地說:「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我何嘗不知道袁世凱是匹狼,但前狼後虎,袁世凱好歹名義上算是我們大清國的奴才,他雖然危險,畢竟比革命黨人要好些。」

溥偉一聽,也只能承認,說:「就算要用他,至少要找一個人牽制他啊!」

載灃問:「找誰呢?」

溥偉急了:「皇叔你是攝政王,難道身邊就沒有一個可靠的人嗎?」

載灃滿眼凄涼,他攝政三年,身邊竟然沒有一個可以相信的人,嘆道:「朝中全是支持袁世凱的人,我一個心腹都沒有。」

載灃一語道破了這三年來的辛酸,原來他攝政三年,手中並無實權,不過是一個被朝臣架空的攝政王。

就在袁世凱在洹水裝模作樣釣魚的時候,朝廷諭旨送到洹水邊,讓他擔任湖廣總督,全權負責剿匪事宜。

沒想到袁世凱忽然擺起譜來,給朝廷回了一封信:「微臣在家養病時,聽到爆發了武昌起義,對此微臣非常痛心。朝廷讓微臣去鎮壓亂黨,微臣理應義不容辭。只可惜腳病還沒好,連生活都不能自理,只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什麼時候等微臣腳病好了,再為朝廷效力吧!」

袁世凱也不是故意要跟清廷為難,只是他嫌載灃開出的價碼太低,一個湖廣總督就打發自己,他實在接受不了。

袁世凱既然不出馬,朝廷只好派其他人,載灃選擇了滿人蔭昌,蔭昌在德國留學,主攻陸軍,後來又在德國軍隊里做了實習生,還跟德皇威廉二世在一個隊里。載灃正是看到蔭昌的高學歷才選擇了他,但蔭昌自己並不自信,他深知自己沒有實戰經驗,所以在赴任之前特來洹上村請教袁世凱用兵之道。

袁世凱聽說蔭昌來求見自己,躺在床上稱兵不見。蔭昌堅持要見到袁世凱,看袁世凱不見自己,直接闖進袁世凱的房裡。蔭昌進去後,立即向袁世凱請罪,並請求他剿匪的問題。袁世凱本來不想見他,但袁世凱欣賞做事認真執著的人,便決定跟蔭昌聊一會兒。

蔭昌的境界還處在紙上談兵的層次上,他說:「武昌的叛軍不過一群烏合之眾,又沒有一個像樣的領頭的。我相信,這場叛亂很快就會撲滅的。」

其實,蔭昌說這話是沒有底氣的,他不過是想看袁世凱如何回答,從袁世凱的回答中套出一些戰略。袁世凱完全明白蔭昌的用意,他假裝糊塗,說自己這些年不問世事,信息不通,不敢對國家大事妄發議論。說實話,袁世凱很擔心叛軍被撲滅,叛亂一撲滅,朝廷就用不著他了,他更不可能開出更高的價碼。

袁世凱想了想,又說:「聽說武昌的叛軍中有一個叫黎元洪的,這個人資歷很老,如果叛軍推舉他的話,就難辦了。」

蔭昌走後,袁世凱急了,他擔心蔭昌真的平定了叛亂,那自己就永無出頭之日了。袁世凱遂給內閣發了一封電報,聲言自己雖然有病在身,但是既然國家有難,還是應該為國分憂,希望朝廷讓自己出馬,並撥款四百萬兩銀子作為軍費。

過了幾天,袁世凱又讓朝廷准許自己的老部隊配合自己作戰,說白了袁世凱正在想盡辦法收攏自己的勢力。

載灃現在是完全處於被袁世凱要挾的狀態,袁世凱提出的條件他也只好答應。

武昌起義之後,起義軍成立了武昌軍政府,蔭昌平叛不力,叛亂反而愈演愈烈。不出袁世凱所料,湖北軍政府果然推舉黎元洪任總督。其實,黎元洪並不敢挑這個頭,他是被人用槍指著當上總督的。起義軍之所以看上黎元洪是因為他的資歷相當老,黎元洪是湖北黃陂人,畢業於北洋水師學堂,甲午戰爭時他是一個大副,後來加入張之洞的自強軍,當上了旅長。

黎元洪並沒有革命思想,他一直是清廷的一個軍人,只是他為人忠厚,士兵們比較愛戴他。武昌起義發生後,黎元洪不敢捲入是非,嚇得藏起來。後來被士兵們找出來,要推舉他當總指揮。黎元洪說什麼也不願意,革命黨人一怒之下用槍指著他:「你不挑這個頭,只好讓你先為清朝陪葬了。」

沒辦法,黎元洪只好硬著頭皮當上了這個總督,由於他非常怕事,士兵們給他起了個外號:泥菩薩。

武昌起義成功後沒多久,革命在全國範圍內發展起來了。

10月22日,湖南宣布獨立。

10月23日,江西九江獨立,陝西獨立。

10月25日,廣州將軍鳳山被革命黨人刺殺。

眼看著大清即將垮台,袁世凱並沒有急著出力,他選擇了冷眼旁觀,讓北洋軍不要輕易出擊,原地待命。袁世凱要幹嗎?他在等待載灃對自己讓步。載灃很快明白了這層道理,召回蔭昌,任命袁世凱為欽差大臣,節制海陸軍,並節制各省督撫。這樣一來,袁世凱又是大權在握。

10月27日,陸軍十鎮的統制張紹曾等人擁兵給清廷施壓,要求清廷成立國會、制定憲法,組織責任內閣,還提出皇族成員永遠不能擔任內閣大臣和國務大臣等職,同時要求釋放所有政治犯。

張紹曾非但是在口頭上進行要挾,還扣留了清軍運往湖北的軍火,並致電黎元洪,表示自己不會與他開戰的。沒過多久,山西宣布獨立,閻錫山出任總督;接著,雲南宣布獨立,蔡鍔出任總督;南昌新軍起義,江西全省宣布獨立。

各省都在宣布獨立,而且張紹曾已經有倒戈的跡象,隨時可能殺進北京。朝中一片慌亂,隆裕太后和載灃已經做好了逃亡的準備。

眼看大清江山要丟,這時候載灃已經顧不上其他了,先保住江山再說,他立刻出台了四項政策:同意實行憲政;立即起草憲法;解散皇室內閣,成立責任內閣;釋放所有政治犯。

11月1日,載灃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沒想到袁世凱竟然推辭了。袁世凱推辭的理由很簡單,袁世凱說根據憲法精神,你載灃沒有權力任命我為內閣總理大臣,必須經過國會選舉,我才是合法的內閣總理大臣。載灃雖然氣壞了,但也只能按照袁世凱說的辦。

11月8日,國會召開,袁世凱正式當選為內閣總理大臣。此時,國家的軍政大權基本上操縱在袁世凱手上。袁世凱率領軍隊進入北京後,對載灃說,既然實行憲政,你這個攝政王也就是多餘的,回家好好休息吧!

載灃就這樣回家了,不過他並沒有失落,反而感到有些慶幸,總算把這個爛攤子交給別人。回家後,載灃滿臉高興地對老婆說:「從今天起,每天都可以開開心心地在家裡逗孩子玩了。」載灃天生就不是一個政治人物,居家的日子對他來說確實是幸福的,袁世凱還算厚道,每年給他一筆豐厚的津貼。

至此,大清國皇權基本只剩下空架子,真正的實權掌握在袁世凱和革命黨人手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