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太后垂簾,光緒緊張 架空光緒

光緒十六歲的時候,親政問題終於提到了日程表上。光緒是一個非常努力的人,無論是讀書做學問還是做人,都非常嚴謹,慈禧再也不能以頑劣不堪為借口推遲他親政的時間。

光緒十二年(1886年)六月初十,慈禧宣布明年將歸政於光緒,慈禧還讓欽天監選擇吉日,明年正月舉行親政大典。

光緒的父親奕譞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他早就窺出慈禧不是真心歸政,所以自己一定不能掉以輕心,如果露出志得意滿的跡象,搞不好會跟奕一個下場。善於揣摩人意的奕譞給慈禧上了一道奏章,請求太后用「訓政」取代歸政。奕譞知道,慈禧連自己的親兒子同治都不肯歸政,何況是隔了一層的光緒。

奕譞明白,這時候如果不學聰明一點,將來自己的孩子肯定要吃苦頭的,所以果斷地提出讓太后訓政。那意思很明白啊:太后,你繼續掌權吧!

慈禧並沒有答應,對,她在等。果然不久,奕譞帶著王公大臣們一起請求太后訓政,大臣們說皇帝太年輕了,經驗不足,國家大事又不是兒戲,很多事情還要仰賴太后裁決。

慈禧一聽說道:「你們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那好吧,准奏。」

幾天後,慈禧頒布了一道懿旨:「現在國家問題很多,國事繁重,皇帝剛剛親政有很多問題還不了解,碰到一些不能決斷的大事,哀家不能不在一旁提點。本來哀家不想過問政事,無奈王公大臣一再邀請,讓哀家為國再盡一份力,哀家不敢因為死守教條而置國家大局於不顧,勉強答應了,決定在皇上親政後再訓政幾年。」

慈禧的措辭是非常得體的,但目的也是非常明顯的。這道懿旨一出,世鐸等人立即趕製出一道《訓政細則》,規定許多禮儀沿襲垂簾聽政時制度。

光緒十三年(1887年)正月十五日,親政大典舉行。光緒先帶著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到慈寧門拜見慈禧太后,隨後在太和殿受百官朝賀,接著便在保和殿舉行宴會。

光緒當然明白,慈禧把權力牢牢地抓在她自己的手中,自己只不過是名義上親政而已,手中並無可用之兵,也無可用之權,軍國大事還是慈禧一人說了算。光緒很不喜歡這種感覺,這種感覺好像被人挾持了一樣,自己根本無法展開手腳,他決定搏一搏。

光緒十四年(1888年)二月,光緒頒布一道諭旨,說自從咸豐皇帝去世,太后為國家操勞了近三十年,鞠躬盡瘁,宵衣旰食,為了大清嘔心瀝血,很少休息,他自幼受太后的教誨,不敢有絲毫鬆懈,作為一個兒子,他理應擔起社稷之重任,讓太后能夠頤養天年,好生享受。

光緒的話當然也說得很漂亮,但是出這麼一招是非常不明智的,慈禧是何等精明的女人,她還看不出他真正的用意。光緒的用意一出來,她將會視他為潛在的對手,從此對他倍加防範,讓他更難施展拳腳。其實,光緒最好的做法不是跟慈禧斗,因為他還完全沒有跟慈禧斗的資本,最好的辦法就是順著慈禧,讓慈禧明白,他這個兒皇帝非常聽話,你可以對他非常放心。

光緒這道諭旨出來後,立即有大臣上疏。禮親王世鐸又增加了一個《歸政條目》,以《訓政細則》為原本,這是給光緒量身打造的緊箍咒。

御史屠守仁上書請求慈禧仿效高宗乾隆訓政之事,凡重要奏摺一律先交付皇太后審閱。

慈禧一聽,心裡非常舒服,但是為了做出自己是真心歸政的姿態,她嚴厲地批評了屠守仁。為了表明自己並不熱衷權力,慈禧還移居到頤和園,在那裡過著優哉游哉的生活。其實,她的眼睛一刻也沒有離開紫禁城,她時刻關注著文武百官的動向。

就像翁同龢說的,現在跟過去沒什麼兩樣,雞毛蒜皮的事由皇帝裁決,稍微重要一點的事由軍機大臣決斷,碰到軍國要事只有請示太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