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打仗還得靠左宗棠 左宗棠不爽李鴻章

鴉片戰爭後,中國就沒少接受炮火的洗禮。

1874年,日本悍然發兵台灣,中國竟然被這樣一個彈丸小國欺負,不僅損失了琉球島,而且還要賠給日本一筆巨款。這場戰爭讓清廷意識到中國海防的薄弱,11月5日,以李鴻章為首的總理衙門呈上了一份奏摺,強調必須加強海防,重點提出練兵、引進新式武器、多造船的策略。11月19日,前任江蘇巡撫丁日昌呈奏《海洋水師章程》,請求建立北洋、東洋、南洋三支海軍,分別守衛北海、東海、南海三面海域。

李鴻章更是呈奏了一篇「萬言書」——《籌議海防折》,條分縷析,說中國江海門戶大開,敵人可以隨便出入,這是非常危險的事,只有建立一支現代化的海軍,才能確保江海門戶的安全。如果李鴻章只是建議加強海防的話,倒不會引起太多的爭執,關鍵的是他還說自古清廷一直重視西北的邊防,但現在形勢發生了改變,政府應該更加重視海防。

李鴻章的意思是政府應該把海防當成頭等大事,至於西北邊防相對沒有那麼重要,李鴻章還抱怨說西北即使平安無事,每年還耗費三百多萬兩銀子,很不值。當時,新疆問題很嚴重,俄國軍隊已經侵入伊犁,左宗棠聽說李鴻章建議暫緩西征,立即跳了起來。

左宗棠當時是陝甘總督,主持西北的防務,如果清廷採納李鴻章的建議,必定削減西北的軍費。左宗棠立即上了一道奏章:「海防固然重要,塞防也很重要,兩者不可偏廢,新疆一定要收復。」

清廷經過反覆考量,接受了左宗棠的建議,海防與邊防並重,一面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事務,一面讓李鴻章辦理北洋海防事務,沈葆楨辦理南洋海防事務。

當時清廷財政比較拮据,最後不得不放棄同時建立三支海軍的打算,決定先打造北洋海軍。李鴻章著手建立北洋海軍後,建議朝廷購買外國戰艦,清廷沒辦法,只好在國外購買了46艘戰艦。此外,福州船政局和江南製造局也造了23艘小型艦船。

1885年10月,清廷成立總理海軍事務衙門。1888年海軍衙門制定了《北洋海軍章程》,任命丁汝昌為北洋海軍提督,留英的海軍人才林泰曾、劉步蟾為總兵。除了北洋艦隊之外,清廷也在陸續建立廣東、福建、南洋三支艦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