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母子冤家 叔嫂可以同治

咸豐駕崩時,懿貴妃只有二十六歲,鈕祜祿氏比她還小。這兩個年輕的女人能夠駕馭龐大的大清國嗎?很顯然是不能的,所以她們必須仰賴恭親王奕的經驗。

1861年10月4日,桂良上奏請求給太后上徽號,東宮太后為慈安皇太后,西宮太后為慈禧皇太后。此前兩天,內閣就太后垂簾聽政之事展開討論。名為討論,實際是讓大家舉手贊同。根據大臣們的觀點,在現在這種情況下,太后聽政是必需的。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聽政,換句話說就是確立聽政的程序。

11月7日,內閣發出上諭,將新皇帝的年號由「祺祥」改為「同治」,所謂「同治」就是讓兩個太后一同治政,同時也有太后和小叔子一起分享大權的意思。

垂簾聽政的程序基本上是這樣的:兩個太后聽政的地點是養心殿東暖閣,小皇帝坐在龍椅上,兩個太后坐在後面,中間隔著一道帘子,跟武則天當年所作所為一模一樣。

除了聽政之外,大臣奏摺和緊急軍情也要交給兩宮太后審閱,太后審閱之後,再下發給議政王和軍機大臣。

太后垂簾聽政是清朝歷史上的大事件,因為在此之前還沒有太后聽政的先例,孝庄雖然很有頭腦,也只是通過自己的想法影響順治和康熙,從沒有直接干預朝政。古人說,牝雞司晨,國之不祥。從後來的歷史看,確實是這樣,同治和光緒接連早逝,而且沒有留下子女。甲午戰爭,中國海軍全軍覆沒,戊戌變法百日維新即宣告破產。袁世凱崛起後,逼退清廷,自己稱帝,旋即退位,一命嗚呼,隨後便是軍閥混戰。一個字:亂。

雖然名為兩個太后聽政,實際上是由慈禧一人聽政,慈安是個沒主見的人,再加上本性懦弱,一切都聽慈禧的。

在慈禧攫取大權的過程中,奕是最給力的一個幹將,慈禧提出賞其一個鐵帽子王,奕是聰明人,當然拒不接受。慈禧說:「既然六叔堅持不受,那這事就暫時緩一緩吧,將來等同治親政後,讓他來辦也行。」

這一階段,大清的實際政權掌握在奕的手中,他相當於一國丞相,兩宮太后是名義上的最高領導者,而同治呢,只是帝國的一個象徵。

這時候的奕權勢熏天,朝中大臣多是他的黨羽,地方督撫很多也是支持他的,就連西方勢力也挺他,把他看成是中國未來的希望。在西方國家眼裡,奕是一個頭腦開明的人,非常適合做清政府的代理人。有奕在,他們與中國的商貿合作將更順利。

英國領事羅伯遜甚至建議大英帝國扶植奕為皇帝,所以奕在後人眼裡又是一個投降派、賣國派。這種看法顯然是不公平的,奕跟列強妥協是事實,但妥協跟賣國完全是兩碼事,不妥協的下場我們已經看到了,如果單純從效果來說,不妥協反而造成了「賣國」的結果。

面對一個強盜,你打不過他,這時候硬碰硬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行為。幸好老外的想法跟我們不太一樣,他們沒有說趕走了皇帝自己當皇帝,只是搶些金銀珠寶。但也不是所有的洋人都沒有「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美國人白齊文就是劉邦項羽式的人物,他是洋槍隊的隊長,看到清軍被擊潰,政府近乎崩潰,他忽然產生了自己當皇帝的想法。當然,憑他的力量還不能做到這點,所以他找英國人戈登商量。

幸虧白齊文的想法不是歐美的主流思潮,戈登覺得這個人完全是個無賴,是個瘋子,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還別說,如果白齊文真得到了支持,然後組織一支兩萬人的軍隊,說不定還真能當上皇帝。

戈登雖然反感白齊文,但很看好李鴻章,他曾對李鴻章說:「中國現在沒希望了,以後恐怕無法在世界上立足,除非老兄你能夠取而代之啊!老兄如果想當皇帝,跟兄弟我說一聲就行了,我手下的洋槍隊必定唯老哥你馬首是瞻啊!」

李鴻章一聽,當然嚇壞了。老李有才,但沒有膽,稍微有膽的話,可能後來就不會被貼上賣國賊的標籤了,反而是民國的國父了。人這一退縮成啥樣了,在以成敗論英雄的社會裡,不存在什麼公平的,大家只看結果。

說這麼多,無非是說恭親王不是一個賣國賊,他是有自己難處的。你不能指望他變出一支現代化的軍隊,把洋人們都趕盡殺絕。雖然他不能變出一支現代化的軍隊,但他確實很努力,知道中國只有自強一條出路,這是他跟洋人打交道過程中的實踐總結。

實際上,恭親王掌權以後也確實做了不少好事,對內對外都是如此。內有「長毛」之患,恭親王要搞定他們,必須重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這些人。曾國藩雖為兩江總督,但是管理四省軍務,分別為浙江、江蘇、江西、安徽四省,奕還授他為協辦大學士。此外,奕提拔左宗棠為浙江巡撫,李續宜為安徽巡撫,曾國荃為浙江布政使,李鴻章為署理江蘇巡撫。這些安排無非是希望儘快平定內亂,為國家的自強和發展製造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

在跟外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恭親王更是忍辱負重,如履薄冰,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好在他天性聰明,很多問題能夠處理得恰到好處。一方面,大清的政權是一定要保住的;另一方面,盡量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洋人支持。要把洋人伺候舒服又不能讓他們獅子大開口,外交就是這麼練出來的。

奕認為:英國人是最霸道的,俄國人居心叵測,法國人貪財,美國人相對來說性情要淳樸一些。他這個看法大體是正確的,美國的獨立原本就是反抗霸權和控制的結果,所以美國在建國時很注重自由與民主。自由的一個最重要的內涵是不侵犯別人的自由,這個別人也可以升級為別國,只要你不把美國惹毛了,他一般都可以跟你有話好好說。

奕還提出,國家要自強,首先靠練兵。而練兵首先要有利器,不能拿著長矛亂舞,得有先進的洋槍洋炮。要有先進的洋槍洋炮,必須花錢買,錢從哪裡來?奕說,從海關的稅收中來,用洋人交的稅購買洋人的槍。史載奕聰明看來一點不假,他當然也知道買別人的東西始終是下策,最好的辦法是自己能夠製造,但是洋人太狡猾了,把那些好技術都捂得緊緊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