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道光的後宮生活 立儲之難

道光得子比較晚,很晚才考慮立儲的問題,這其實是一個二選一的選擇題,只需在皇四子奕𬣞和皇六子奕之間做一個選擇。

道光始終猶豫不決,兩人各有各的長處,很難做出決定。沒辦法,只好考考他們了。

某年春天,道光命令他們兩個到南苑去打獵,看誰打的獵物多。這個測試對奕是非常有利的,他就好這口,喜歡舞槍弄棒,馳騁田獵。奕𬣞對打獵不感興趣,技術肯定好不到哪裡去,怎麼辦呢?奕𬣞只好去請教老師杜受田,杜受田揣摩道光的心理,給奕𬣞出了一個計策。

這計策說白了就是不要拿自己的短處去比別人的長處。

比賽的結果沒有懸念,奕滿載而歸,奕𬣞卻空手去見道光。道光忙問他這是為啥,奕𬣞答道:「現在正是動物繁衍的季節,兒臣不忍心殺這些動物。何況兒臣本來就不喜歡打打殺殺的事情,是以空手而歸。」

道光一聽,捋須微笑:「孩子,你心地仁厚,有君子氣度啊!」

這一回合,奕表面上是贏了,實際卻輸了,奕𬣞城府明顯要深,技高一籌。

儘管這一回合奕𬣞贏了,但道光畢竟更喜歡奕,所以並沒有決定一定要將大位傳給奕𬣞。道光很希望奕能夠再爭口氣,表現得比兄長要高明一些。一天,道光拿出兩個盒子,一個是金的,一個是木的,讓兩個兒子挑選。奕𬣞平靜地說:「還是弟弟先來吧!」

奕也不推辭,直接就把金盒抓進手中。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讓道光確信奕𬣞更適合當皇帝,道光深受儒家傳統思想的影響,認為一個帝王應該有虛懷若谷的氣度。雖然奕更有才能,但品德比不上奕𬣞,所以還是奕𬣞適合當繼承人,儘管在內心裡他一直為奕感到遺憾。

還有一種傳說,道光臨終前讓太監宣六阿哥進宮,當時奕𬣞正準備進宮給道光請安,得知此事,非常不安,立即趕到父皇面前。道光睜眼一看,來的是四阿哥,不是六阿哥,眼睛一閉,說道:「天意,天意啊!」當奕進宮的時候,道光已經咽氣了。

這個傳說應該不是真的,清朝實行的是秘密建儲制度,所以不存在誰臨死前在皇帝身邊就立誰。這個故事只不過反映了道光在立儲問題上的矛盾心理。

類似的傳說還有很多,經過艱難的抉擇,道光還是做出了決定:皇四子繼承大統,皇六子封為恭親王。

道光在臨死前召集軍機大臣,把密匣交給他們,但是八個軍機大臣沒有一個敢接。為啥?原來奕的生母靜貴妃(形同皇后)早已知道其中內容,私下裡讓軍機大臣不許接過密詔,靜貴妃還買通了季昌芝,此人帶頭不接密匣,其他人也就不敢接手了。

道光雖然快死了,腦子還沒糊塗,一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趁著還有最後一口氣,拍著床板大罵:「朕還沒死,你們就不聽話了!」沒辦法,大家只好接過密匣。

咸豐登基也是比較險的,所以他登基以後,對季昌芝非常排斥。季昌芝死的時候,他公開表示「不恤典」,朝廷不出一分錢治喪,這在正一品大臣中是絕無僅有的事情。

道光去世了,但是王朝的命運還在繼續。我們知道道光跟他的父親嘉慶一樣,都是比較悲劇的皇帝,清朝的衰落並不是從他手中開始,卻在他手中光大。道光處在一個王朝衰落的轉折點上,加上資質平庸,是不太可能改變王朝命運的。清王朝的弊病積累了近兩百年,雖然期間經過雍正的整頓,起死回生了一次,但乾隆之後,問題更突出。兩百年的問題和矛盾就像火山一樣,難免有爆發的一天,可偏偏禍不單行,衰落之時半路上又殺出了西方列強。

道光身上悲劇的地方大家都能看到,但如果說道光是幸運的,有人會相信嗎?

道光出生於乾隆年間,深得乾隆喜歡,仗著祖先們的文治武功,平庸的他可以坐穩金鑾殿。他不必像皇太極那樣靠權謀勝出,將兄弟們殺的殺、貶的貶;也不必像順治那樣,在一個強大的攝政王面前戰戰兢兢;他還不需像康熙那樣,那麼小就謀劃著除掉鰲拜這樣的重量級人物;他甚至都不必像雍正那樣,不明不白地登上皇位,然後對兄弟和功臣們大開殺戒。

道光登位如同祖父乾隆一樣,無風無雨,順理成章。在道光統治時期,皇室也還和睦,君臣之間也還融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道光是幸運的,他不必像後來咸豐那樣,飽受戰亂之苦,連紫禁城也待不住,也沒有感受到太平天國如洪水一般撲向清王朝。

所以說,他是幸運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