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失敗但不屈服 支持民間抗英鬥爭

鴉片戰爭後,對英軍惱恨的不僅是朝廷,人民對英軍為非作歹的行為也非常痛恨。在廣東、福建等沿海省份,人民發起了自發的反抗侵略者的行動。

戰爭結束後,英國侵略者以勝利者自居,在廣州橫行無忌,經常欺負當地人民。特別是在交易之時,他們仗著自己是勝利者,盛氣凌人,經常和民眾發生爭執。有時候在街上買東西,討價還價吵起來後,居然拿起東西就走人。他們上街的時候對民眾進行呵斥,如果不讓路就用鞭子抽,這些蠻橫無理的行為激起了廣州人民的激烈反抗。

廣州人自古就有一股血性,清軍失敗之後,他們早就對清軍的無能和英人的霸道極為憤慨,大呼:英國人僥倖獲勝,還真以為中國人軟弱可欺啊!一些被欺負的廣州人發出這樣的喊聲:「英國人焚燒我們房舍,姦汙我們妻子,殺害我們父兄,此仇不共戴天。」

在反抗侵略者的過程中,廣州人民體現出了高度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他們組成一個個社團,當時稱為社學。社學本是地主階級辦的書院,後來演變為團練和鄉勇,在廣州各縣遍布。如果是平常時候,組織這種大規模的社團,政府早就要過來解散鎮壓了,但這次情況不一樣,他們針對的是外來侵略者。所以,政府不但不阻止,反而積極支持。

1842年12月7日,一個英國士兵強買小販陳亞九的橙子不給錢,陳亞九讓英兵付錢,英兵非但不付錢,反而用刺刀劃傷了陳亞九的胳膊。看到這種事情,圍觀的群眾一個個義憤填膺,圍住滋事的英兵,讓他掏錢。英兵無奈之下,只好掏錢,接著逃了出去,跑到洋房,將門緊緊關閉。群眾一路追著他,將洋房圍得水泄不通。

樓上的英軍看到這種情況,用磚頭砸下面的群眾。此舉激起了人民強烈的憤怒,一個叫蘇亞炳的彪悍鄉民路過這裡,問清原委後勃然大怒,帶著民眾到了十三行門口,用石頭撞開大門。然後衝進去將房屋點燃,英軍看房屋起火了,過來撲救。蘇亞炳等人拔刀砍向英軍,混戰中,兩名英兵當場身亡,蘇亞炳等人也中槍倒地,其中有五位民眾傷重而亡。

火燒十三行之事很快就傳到道光那裡,道光點評說:「廣州人民這麼做,實在是因為洋人傲慢無禮所致,跟尋常的鬧事有所不同。」道光要求地方官員要秉公辦事,不可以偏袒洋人委屈民眾。

璞鼎查要求廣州巡撫賠償,廣州巡撫給璞鼎查的答覆是:「這事真沒法賠償,當時百姓萬眾一心,鬧起來誰也制不住,如果閣下執意要觸犯眾怒,那後果不堪設想,連政府也控制不了。」璞鼎查也是明白人,無奈之下,只好作罷。

1844年,英國軍艦駛入珠江口,又對清政府提出了六個過分的要求:一、英國人兩年後可以在廣州居住;二、英國人可以在廣州河兩岸建造洋樓;三、英國人可以在十三行開河截段;四、允許英國人在廣州設立天主教堂;五、允許英國在廣州設立領事館;六、允許英國人在天津建造房屋通商。

清政府還沒有給英國人答覆,他們就在廣州河一帶勘察地段,對於這種行為,政府能夠忍受,廣州人民卻忍受不了。消息一出,廣州各界聯合起來,商議每個鋪戶捐出一個月的鋪租,湊齊三百多萬兩銀子,召集鄉兵十萬多人,準備和英國人大幹一場,並給英國一封公開信,稱如果他們堅持這種無理的行為,將與他們決一死戰。

英國人收到信後,嚇壞了。英國人也許不怕道光領導的清政府,但是卻非常害怕這些彪悍的鄉勇,火燒十三行的事件已經表明為了維權這些人是不怕死的。

珠江沿岸,當地人又稱為河南,跟省城廣州隔河相對。這是一塊人口稠密的地方,地皮非常寶貴,而且這裡也是一塊戰略要地,佔領了這裡,可以封鎖進入黃浦江的船隻。英國人為了獲得這塊寶地,剛開始打算用重金購買,但是遭到了當地人民的強烈反對。誘買不成,英國人便想強行佔有。

璞鼎查帶著人到這裡插旗劃界,想強行佔有這塊地方,造成既成事實後,逼迫清政府承認。5月21日,雙州書社幾千名群眾集體投書,控告英國人非法佔有的行為。後來,廣大群眾又圍住英國領事館,要求領事給一個說法。領事先是推說不見,無奈群情洶湧,只好將河南租地一事叫停。

1847年夏天,在廣州的黃竹岐村發生了一起更大的糾紛。在鴉片戰爭期間,廣州沿江的許多村子紛紛圍起柵欄,算作一種自我保護吧!當時英國人上岸,只要不到村裡鬧事,村民都任由其自由出入。

戰爭結束後,也就是1847年夏天,一些英軍乘船到黃竹岐村打獵。上岸之後,他們得意揚揚,看見漂亮的婦女就調戲,許多婦女嚇得驚慌逃跑,英國士兵居然在婦女背後開槍射擊,當然他們是為了嚇唬人取樂,不是真的要殺人。村民們聽到槍聲,紛紛敲鑼打鼓,附近各村的村民全都拿起武器沖了過來,將英軍圍住。英軍頓時嚇壞了,驚恐暴躁,企圖拿槍嚇唬村民。

這些彪悍的村民憤怒異常,當場擊斃了六名英軍,並將英軍的屍體綁在石頭上,沉入江底。其中,有一個村民陳亞辰被英軍殺死。英軍看事情鬧大了,趕緊逃走,向領事報告。英國領事立即照會耆英,要求他嚴懲兇手。耆英嚇壞了,立即把英軍的屍體打撈上來,歸還領事。但是新任的廣州巡撫徐廣縉支持鄉民,對英國人說:「自古以來,殺人償命,天經地義,你們的人殺害了我們的鄉民,我們鄉民報復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迫於政府高層的壓力,徐廣縉不得不做出姿態,處死三個鄉民。但是,英方對這個結果還不滿意,繼續給耆英施壓。沒辦法,耆英只好要求鄉民們寫一份保證書,保證以後永遠不許濫殺英國人,英國人這才平靜下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