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失敗但不屈服 發生在台灣的冤案

《南京條約》簽訂後,璞鼎查強行佔領了鼓浪嶼,借口等候清軍釋放英國戰俘。隨後,璞鼎查製造出了「台灣冤案」,誣陷說台灣清軍殺害了英軍戰俘。

事情是這樣的。簽訂條約時,浙江被俘的英軍大多已經釋放,英軍侵略台灣時,有一百多人被台灣軍民俘虜,這些人一直被拘留在台灣。當璞鼎查派人去台灣索要俘虜時,台灣兵備道姚瑩正告英軍使者:在台灣有一百三十多名英軍俘虜,有的已經病死,有的已經按照中國的法律被處死,目前只剩下九個人,再加上因為颳了颱風被台灣軍民救起的二十五人,總共有三十四人。

姚瑩將俘虜交給英國使者,使者非常感激,和姚瑩等人在船上飲酒表示歡慶。本來是皆大歡喜的一件事,但是使者回去告訴璞鼎查後,璞鼎查非常不滿,聽到有俘虜被殺,他詐稱這些被殺的俘虜都是英國商人,要求清廷將姚瑩和達洪阿正法,並賠償撫恤金給死者家屬。

道光得知此事後,讓怡良前去調查,怡良受耆英指使,故意誣陷達洪阿和姚瑩,製造了一起冤假錯案。

事實上,在鴉片戰爭中,唯一取得勝利的就是台灣這個小島。所以,英國人一直對姚瑩和達洪阿耿耿於懷,恨不得處之而後快。

道光對達洪阿和姚瑩兩人是非常感激的,在清軍一邊倒的失敗中,是他們多少為清廷挽回了一些尊嚴。本來璞鼎查誣陷姚瑩和達洪阿這件事不會引起什麼大的風波,一查就清楚,但由於這兩人是耆英的對頭蘇廷玉和李廷鈺兩人的親信,耆英正好借著這個機會彈劾姚瑩和達洪阿殺良冒功。

怡良奉耆英之命整姚瑩和達洪阿,雖然沒有找到證據,但也要給他們治罪,以欽差大臣的身份讓人把他們捆綁起來。台灣軍民聞訊,群情沸騰,跑到怡良面前申辯,要求他明察。

道光未必知道耆英要整這兩人,不過他還是有正常理智的,他知道這兩人都是抗英的功臣,因為他們英勇作戰,為大清贏回了一些面子。道光對耆英等人說,英國人是絕對不會按照我們的要求處置他們的將領的,所以我們也不能這樣做;再說了,在鴉片戰爭中,我軍傷亡的將士更多,難道向英方要求賠償,他們就會賠嗎?

道光的話在情在理,但是迫於英方的壓力,還是表面上責備了姚瑩和達洪阿一番。風聲一過,道光立即起用姚瑩和達洪阿,雖然沒有書面表態,但實際上是為這兩人平反。

後來,咸豐登基後,公開為姚瑩和達洪阿平反,指出是穆彰阿、耆英等人嫉妒他們的功勞,蓄意構陷,想置他們於死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