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平定張格爾 此去萬里天山路

這年冬天,幾萬將士出發了,西北的冬天寒冷刺骨,有時要穿越寒冷刺骨的戈壁灘和沙漠。冰天雪地之中,將士們拿著武器,背著沉重的乾糧,一步步地走向目的地。這種艱苦是現在人無法想像的,只有那些酷愛戶外運動的「驢友」多少能感受一些,當時這些士兵的條件更差。

他們的乾糧是一整袋紅薯,選擇紅薯是有特殊考慮的,對於一支遠征軍來說,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糧食問題。如果帶的糧食很多,那是找罪受,一路上會累死。可惜當時沒有巧克力棒,否則大家都會帶巧克力棒,這樣既能補充能量,又不會太重。對清軍來說,他們不僅要補充能量,還得補充水,這無疑會加重行軍的麻煩。紅薯含有充足水分,既解決了糧食問題,又解決了水的問題,所以我們不能不說道光讓他們帶紅薯完全是出於經濟上的考慮。

這下,士兵們可受苦了,餓了吃紅薯,渴了還是吃紅薯,整整一個月來全都是紅薯。到了目的地後,大家看到紅薯就反胃。

道光七年(1827年)二月,各路士兵已經糾集完畢,與張格爾的大戰就要開始了。二月二十三日,清軍來到洋阿爾巴特,圍攻固守高崗之上的叛軍。清軍炮火非常強勢,在幾十門大炮的轟擊下,叛軍逐漸抵擋不住。眼看形勢越來越危急,張格爾宣布撤退。清軍乘勝追殺,一路狂追三十里,叛軍死傷成群。

這一戰,清軍大獲全勝,殺敵一萬多人,俘虜三千多人。真實數字估計要打折扣,但無論如何,總之是一場大勝。指揮這場戰役的長齡第一時間把喜訊送到京城,道光很是喜悅,立即加封其為太子太保。

二十五日,清軍在沙都布爾地區搜剿叛軍,這一帶到處是水,叛軍背水列陣,準備用騎兵作先鋒,衝擊清軍。但是大炮是騎兵的剋星,面對清軍一輪輪的炮火轟擊,叛軍騎兵很快敗下陣來。清軍於是發動進攻,步兵正面攻擊,騎兵兩翼包抄,再次擊潰叛軍。據說這一戰殺敵四五萬人,這個數字當然也不可信。不過,取勝應該是事實。

二十八日,清軍與叛軍在阿瓦巴特交火。這一次,清軍還是採取老戰術,用炮火轟擊對方的騎兵。不過,這次張格爾學聰明了,不再讓騎兵一往無前,而是迂迴進攻。這樣一來,大炮的威力大打折扣。清軍只得換一種打法,既然大炮不管用,乾脆讓步兵們穿上貌似虎皮的衣服。奇招一出,敵人的騎兵一近前,看到前面一大群「老虎」,馬匹受驚,四散而逃。清兵趁對方潰亂之機進攻,大挫敵軍。

這一戰,上報的數字說殲敵兩萬多人,還擊殺了幾個叛軍頭目。不過,仍讓張格爾逃脫了。

二十九日,清軍和叛軍在渾河兩岸對峙。張格爾還有十萬的兵力,清軍只有兩萬,雖然兵力懸殊,但清軍畢竟訓練有素,叛軍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長齡和楊遇春知道,這一仗是關係存亡的戰役,打贏了意味著大功告成,打敗了後果不堪設想。

張格爾也明白,生死存亡在此一舉了。

雙方都不敢輕舉妄動,而是隔著河互相射擊,並在夜晚派出小股部隊騷擾。就在清軍召開軍事會議,商議如何作戰之時,天空忽然颳起了沙塵暴,頓時沙塵遮天蔽日,什麼也看不見。長齡心想,完了,這下還怎麼打仗啊!討論任何作戰計畫都沒用了。

是啊,按照正常人的理智,啥也看不見了還怎麼打仗。將領們都認為還是等沙塵暴過去以後再作決定。就在這時,一個人站了出來,此人便是名將楊遇春。名將就是名將,能看出常人無法發現的戰機,楊遇春強烈建議現在就應該發起進攻,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機會。

長齡吃驚地看著楊遇春,如果現在發動進攻的話,士兵們一定會非常詫異,在什麼也看不見的情況下,能夠打敗敵人嗎?如果失敗了,誰能承擔這個責任?這一步棋太險了,但也確實太有誘惑力。

看到長齡猶豫不決,楊遇春說,如果不進攻,那就趕快撤退,一旦敵人進攻,麻煩就大了。楊遇春認為,在這樣的天氣下,誰先發動襲擊誰就佔據了天時。

長齡佩服楊遇春的膽識,勝敗在此一舉了,該賭的時候就應該放開膽子來賭。

長齡命令一下,清軍在漫天風沙之中火速向對岸進軍。情況也正如楊遇春所料,張格爾萬萬沒料到清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搞突然襲擊,叛軍頓時人心惶惶,來不及作出有力的抵抗就紛紛逃竄。這一戰清軍擊殺叛軍六萬多人,張格爾的妻子和親戚等數人被擊斃,但張格爾卻又成功逃脫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