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史上最摳門的皇帝 今年過節不收禮

跟父親嘉慶一樣,道光也崇尚節儉,不過他似乎做得有些過頭了,引來歷史學家陣陣嘲笑。

道光的節儉跟嘉慶的節儉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嘉慶的節儉是一種政治姿態,是一種理政作風,他想搞廉政建設。道光當然也有這種意思,但道光更是把節儉當成一種人生樂趣,這就讓人想起了葛朗台。

道光是乾隆的孫子,乾隆的排場他是見識過的,但是到了他自己手中,做法跟乾隆完全相反。他是能省就省,堂堂皇帝花錢居然跟婦道人家過日子一樣,該省的省,不該省的也省。

據說道光之所以如此節儉,還有一些來歷。在他做皇子的時候,有一年跟嘉慶去盛京祭祖,晚上住在瀋陽故宮裡。瀋陽故宮非常簡陋,跟北京的故宮相差太遠。嘉慶心想,這可是一個教育的好機會啊,便把道光叫到清寧宮東暖閣,然後對道光展開了憶苦思甜教育。

嘉慶說:孩子啊,你看到沒有,當年祖先們就住在這個地方,來喜,你去把太祖、太宗等人用過的遺物拿過來。

嘉慶指著這些簡陋的遺物,開始將大清開國的歷史講給道光聽,嘉慶一再強調,祖先創業暴霜露、斬荊棘,才有尺寸之地啊!能有今天的成就,那是付出了多少代人的努力啊!孩子啊,你一定要向你的祖先們學習,學習他們艱苦奮鬥、勤儉律己的精神。

道光不像其他皇子,左耳進右耳出,他全記在心裡了。

回到京城後,嘉慶的那番話還在道光耳邊迴響,節儉兩個字在道光的心裡彷彿變成了一道彩虹,無比的美好,無比的神聖。

在這種類似於宗教般激情的驅使下,道光把心裡的感受告訴了老婆,老婆非常贊同。兩人一商議,決定把寢宮裡所有的物品都搬出去,換成最簡陋的,除了床和桌子。不僅如此,他和老婆還決定以後每天晚上都吃燒餅。需要說明的是,宮中是沒有燒餅的,必須打發太監去紫禁城外去買,來迴路程很遠,等燒餅送過來早已變涼變硬了,但是這對夫妻沒有任何的怨言,就著熱茶能啃完燒餅。之後,立即上床睡覺,據說這樣可以節省油燈錢。

這樣的一個人當上皇帝後,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景是可以想像的,他一定是希望大家跟他一起節儉,誰最節儉誰就是自己最好的臣子。如此治國,只能是本末倒置。

道光當上皇帝後,不久就下達了倡導節儉的《御制聲色貨利諭》,提出了三個最基本的節儉方針:

一、重義輕利,不要貪財。全國人民一起省,皇帝省,大臣省,百姓省。道光還說:「百姓不富,我這個皇帝怎麼能富呢?」皇帝不富,大臣怎麼敢富呢?所以,大家一起來節省。

二、各省停止進貢。在嘉慶時期皇帝就下令停止進貢之風,後來臣下改變政策,認為進貢珠寶是奢侈,那麼進貢一些土特產總該是合情合理的吧。現在道光說,連土特產也不必進貢了,道光甚至抱怨說,這些土特產本來就不值幾個錢,但被大臣們誇得天花亂墜。不管怎麼說,都是老百姓的東西,不收禮就能為老百姓節省點兒。而且,這些土特產從地方運到北京還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三、以後不增建宮殿樓閣。道光說,皇宮已經相當豪華了,不需要再增加一塊磚、一片瓦,以後誰要是提出大興土木,就是大清的罪人,應該重罰。

儘管道光明確表示今年過節不收禮,但是各地的官員卻拿不準皇上的真實意思。口是心非實在是皇帝的一個通病,就拿乾隆來說吧,也是表面上不收禮,但如果你真的不送禮,就只能等著穿小鞋了。

官員們集體陷入了困惑之中,到底應不應該送禮呢?從利益來講,送禮對官員是有好處的,既可以討好皇帝,又能趁機搜刮。如果不送,表面上可能是遵從聖旨,但說不定道光心裡不舒服呢?綜合考慮之下,大家一致決定,無視《御制聲色貨利諭》,堅持送禮。不過說法得改變一下,不能說進貢,得說孝敬,官員們自信把皇帝的心理揣摩得恰到好處。

當全國各地的禮物送進京城後,輪到道光困惑為難了,我不是讓他們不要送禮了嗎?怎麼都不聽話,這是公然抗旨啊,理應懲罰。但是中國從來都有不打送禮人的傳統,別人給我送禮,我反而懲罰別人,世人會不會說我這個皇帝不懂禮儀啊?再說了,全國官員都在送禮,難道全部都懲罰嗎?

道光想來想去,覺得既不能懲罰他們,也不能收禮。收禮的話會顯得自己說話出爾反爾,言不由衷,到時候威信何在呢?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這些禮物全部退回去。這個辦法應該說是不錯的,這麼一退回去,下次官員們肯定會收斂。可惜,道光的老毛病又犯了。送回去固然可以,但是運費都翻倍啊,道光心疼這錢啊,這本來是可以省下的,無端多花一筆錢道光心裡很不舒服。

外省官員和內務府官員紛紛做道光的思想工作,皇上啊,你就收下吧,這是官員們體貼你辛苦理政孝敬你的,他們不忍心看皇上這麼辛苦啊,所以才大老遠送過來給皇上補補身子。皇上您若是不收下,這不是傷大家的心嗎?再說了,這些東西,您不收,我們也得去市場上買啊!

道光撐不住了,只好收下,但換了個說法:賞收。就是說,我不是白白收取他們的東西,我會賞他們一些東西作為補償。換句話說,把進貢變成了交換,道光有沒有賞百官我們不知道,但換一個說法至少有個台階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