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嘉慶猝死之謎 難得奢侈一次

嘉慶之死又是清廷的一樁懸案,用暴斃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從發病到死亡前後只有一天。嘉慶死後,各種流言紛紛而起,有人說嘉慶是痰塞氣管窒息而死,也有人說嘉慶是跟太監廝混的時候被雷電劈死……

嘉慶到底是死於何因?還是讓我們從他六十大壽說起吧!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是嘉慶的六十大壽,也就是古人所謂的甲子之年。經過二十多年的辛苦,帝國終於安定下來,各方面也正在恢複。想到自己馬上六十大壽,嘉慶決定得好好慶祝一下,這一次不能再節儉了。

不過,嘉慶仍然非常擔心奢靡之風捲土重來,為了避免內外大臣以祝壽為理由層層搜刮,嘉慶提前一年跟他們打招呼:「來年就是朕六十華誕……只是現在吏治不純,民風未正,朕心懷愧疚。況且朕天性崇尚節儉,來年仍不舉行煩瑣的慶典儀式。通知各省,所有的金玉器物一概不準進呈……」

儘管嘉慶希望在最大限度內保持節儉,但對於這甲子壽誕還是相當重視的,六十歲相當於一個甲子周年,所以嘉慶在詔書中暗示: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裡,即使不能辦得過於奢侈,至少也得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嘉慶還打算做一些實實在在的好事,以此來彰顯自己的皇恩也是相當浩蕩的。

嘉慶會做什麼好事呢?父親乾隆就是榜樣,乾隆六十大壽時曾普免全國地丁銀兩,至今老百姓仍記憶猶新。嘉慶當然也希望像皇考一樣出手大方,讓天下百姓稱頌。但是,乾隆當時正值盛世之巔,國家富有昌盛,乾隆有這個本錢也有這個底氣普免天下錢糧。但是以嘉慶治下的國力和財力,顯然無法做到這點。

做不到普免錢糧,嘉慶退一步,宣布免去天下歷年的欠糧,合計起來也有兩千多萬兩銀子、四百多萬石糧食。那些沒有虧欠的省份豈不覺得有些冤枉?嘉慶是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四川和貴州兩省沒有積欠,特免除這兩省第二年稅收的十分之二。

從嘉慶的所作所為看,他非常希望給後人留下明君的形象。普免積欠,是一件讓老百姓感恩戴德的好事,讓很多人擺脫了困境。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十月初六,正是嘉慶的六十大壽。雖然嘉慶事前不讓宮中舉行盛大煩瑣的典禮,但是在乾清宮舉行的家宴卻也是相當的豪華,這是嘉慶難得的一次擺闊,我們就體諒他吧!當時,皇家的皇子皇孫、王公大臣、蒙古王公、外藩使臣齊聚一堂,其樂融融,氣氛非常熱鬧。

嘉慶難掩喜悅之情,加上身體本來就好,他對自己的健康顯得特別有自信。宴會中,他還幻想著自己七旬、八旬甚至九旬大壽如何操辦。比如,在六旬慶典前,嘉慶就下令不許修建經壇。但由於文武百官再三請求,嘉慶最後還是允准了,從圓明園到西直門之間設立了十三座經壇,引來了無數人觀看,車水馬龍,差點導致了交通堵塞。對此,嘉慶很不滿,他告訴軍機大臣:「將來朕七旬大壽時,不準再設立經壇,以此杜絕繁文縟節和擾民之事。」

可見,當時嘉慶認為自己活到七十歲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再者,嘉慶在頒布普免欠糧的上諭中說:「這次普免欠糧,本來是額外之恩,如果小民們希望在七旬、八旬、九旬也有這樣的事就錯了,並不是每十年就會免除一次。所以,在繳納錢糧的時候必須踴躍,各級地方官員切勿藉此暗示百姓拖欠錢糧。」

嘉慶說的七旬、八旬、九旬並不是說自己一定會活到那份上,但由此也可以相信他對自己身體的自信,相信自己是可以像皇考那樣長壽的。然而,現實跟人的主觀願望往往有巨大的差距,壽典之後不到一年,嘉慶就在熱河行宮猝然駕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