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六下江南——處處留情真風流 勞民傷財的南巡

乾隆十五年,南巡之事就已經在緊鑼密鼓之中籌備了。乾隆上任之後,經過十五年的積累,國庫已經很充裕了,南巡的錢是沒問題的,所以乾隆希望盡量辦得隆重一些。

第一次南巡隨行的大臣有三十二人,侍衛章京官員六百一十一名,兵丁兩千五百五十九人,馬匹六千六百九十匹。南巡途中經過的一些地區還得準備大量的船隻和馬匹,乾隆御用船隻由漕運衙門打造,裝飾要求奢華精美。此外,還有大量運糧的駱駝、騾子等等。

南巡的路線是這樣的:先經過直隸到達山東,在山東祭拜孔廟後,轉到江蘇,再由江蘇進入浙江。光是陸路就有一千七百五十八里,水路一千三百四十六里,往返路程總計五千八百四十里。乾隆每到一處,地方官都要帶領兵民前來迎駕,百姓跪在地上夾道歡迎,場面非常宏大。

皇帝南巡這是百年難遇的大事,地方官都引以為榮,百姓也樂得看熱鬧。所以,只要乾隆到一個地方,這裡就成了黃金旅遊點,許多百姓趕過來圍觀,人口往往暴增。乾隆還要求,各地必須保證臨時增加人口的物資供應,不能讓人餓肚子,所以事先截留幾十萬石的糧食保證地方上的供應,以免出現糧食匱乏的事情。乾隆是不希望看到有人餓肚子的,南巡本是喜慶事,如果因這事讓許多人餓肚子,不僅良心不安,也會煞了喜氣。

準備好充足的糧食和蔬菜也是為了防止物價上漲,影響經濟的穩定。南巡需要調用大量的民夫,光是乾隆乘坐的御舟就調用了三千六百多個縴夫。這固然可以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但怎麼看怎麼都讓人覺得心裡不踏實。康熙在南巡時就沒有這些問題,平平靜靜,無風無雨,極少擾民。

根據賬面上的統計,乾隆六下江南耗費了兩千多萬兩銀子,可以肯定,實際數目絕對比這個多得多。各級地方官和商人們貢獻了多少錢是沒法算進去的。

乾隆南巡雖說也做了一些實事,總的說來就是擺闊花錢,吃喝玩樂。

乾隆是個非常喜歡享受的皇帝,凡事喜歡講排場,飲食相當講究。在皇宮裡享受可以理解,難道南巡的途中就不可以將就一下嗎?換做乾隆的祖輩或者子孫都可以,但乾隆是不能將就的。就拿飲用水來說,乾隆喝的是最上等的礦泉水,在直隸飲用的是玉泉山中的泉水,在山東喝的是濟南珍珠泉水,在江蘇喝的是鎮江金山泉水,到浙江則是杭州虎跑泉水。光是運輸這些水,就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有人就問了,喝水就不必這麼講究了吧,地方官為何不能用一般的水假冒呢?

誰敢啊,乾隆的舌頭可靈敏了,就算舌頭不靈敏,他還有一種特製的儀器,能夠測量水質的好壞。如果你敢忽悠他,那是活膩了。

南巡的途中還帶了大量的牛羊,牛羊雖多,但也不夠吃。不夠的肯定是從地方上取,總之,皇帝南巡途中的物資不會有半點匱乏。

乾隆經過的御道也是非常講究的,陸路御道要修得平直寬敞,路面要堅實穩固。中心正路寬一丈六尺,兩旁馬道各寬七尺。有石橋的地方,一律要撒上黃土。御駕經過的地方,必須用清水潑街。

沿途修建了三十多處行宮,雖為行宮,條件也不能差。必須布置得富麗堂皇,起碼要做到一住進去就能感覺到皇帝的氣派。儘管乾隆讓各地修建行宮時不要鋪張浪費,但事實上地方上把行宮修得相當豪華,也沒看乾隆責備懲罰他們。

商人也借著這個機會向乾隆邀寵,他們紛紛掏錢承擔乾隆在江南的花銷,有的甚至主動負責接待乾隆。乾隆第一次南巡經過揚州的平山堂,當地的商人聞知乾隆酷愛梅花,集體出資在行宮裡栽種了上萬株梅花。乾隆來到這裡後,看到一望無際的梅林,大為愉悅。鹽商汪氏,破費幾萬兩銀子在揚州建造了「三仙池」,乾隆看了後大大誇獎了汪氏一番,自然在官鹽這塊會多給他一些項目。

皇帝下江南,百姓雖說可以看熱鬧,但真正受苦的還是百姓。御道要筆直,碰到不筆直的地方,不得不把民房拆遷,老百姓活得好好的,突然要搬家,誰樂意啊!一邊是皇帝輦車浩浩蕩蕩,一面是百姓怨聲載道。號稱察吏安民的乾隆非但沒有真正做到安民,反而一再擾民,表面文章做得再好,也不能掩蓋輿論。

每到一個地方,侍衛們都要清道,防範百姓如同防賊。雖然乾隆口口聲聲說自己不會迴避百姓,但實際上把百姓隔得遠遠的,老百姓只能看到浩浩蕩蕩的巡幸隊伍,根本沒法看到乾隆長啥樣。有一次,隊伍經過揚州時,一個女人在城樓下面燒火做飯,侍衛們看到煙火,以為有人要行刺,立即亂箭將那名無辜的女子射死。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乾隆晚年時總結南巡說:「朕在位六十年,並沒有什麼失德的地方,只有六次南巡,勞民傷財,好處不多,壞處不少。」

為此,乾隆對軍機章京吳熊光說:「將來如果有皇帝要南巡,你如果不阻止的話,你就沒臉在地下見朕了。」

嘉慶當皇帝後,有一次打算南巡,時任直隸總督的吳熊光立即出來阻止,把乾隆對自己說的話向嘉慶複述一遍。這才打消嘉慶下江南的打算,乾隆好歹算一個有自知之明的皇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