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還原十全武功真相 出兵安南

明朝的時候,統治安南的是後黎王朝,明朝中後期開始腐朽之時,後黎王朝也越來越腐敗。乾隆三十年以後,阮文岳、阮文惠和阮文呂三兄弟在西山崛起,這三兄弟本是地方上的豪強,但他們抓住機會,趁著後黎王朝腐敗,國內政局混亂之際,推翻後黎王朝,統一安南。

乾隆五十二年,這三兄弟借口清君側除掉權臣鄭氏,攻入後黎王朝都城黎城。安南國王和大臣們紛紛逃亡,許多人跑到廣西避難,請求中國政府出手援助。

本來這是別人的家事,但安南自古是中國的附屬國,歷來安南新君即位,都需要清政府批准,給他們一個文件,證明新政府是合法的。安南這次權力更迭,事先沒有給乾隆打招呼,最為失策。

乾隆對大臣們說:「安南臣服本朝,最為恭順,現在被強臣篡奪,安南君臣向我們呼救,如果我們置之不理,就沒法讓那些臣服於我們的小國信服了。所以,我們應當糾集強勢兵力,聲討阮氏逆賊。」

當時,朝中重臣阿桂表示反對,阿桂的意思是這是安南的家事,如果我們因此勞師動眾就太不值得了。其實,阿桂沒有說出口的話是,安南不管是誰執政,都會向中國朝貢的。如果他們不肯臣服,再打也不遲。

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乾隆讓兩廣總督孫士毅召集軍隊調撥糧餉,準備大舉進攻安南,驅逐阮氏政權。十月底,孫士毅帶領萬人軍隊,取道鎮南關,進入安南境內。二十多天後,雲南提督烏大經率軍進入安南境內。

剛開始的時候,清軍獲得了一系列的勝利,這還得感謝清軍龐大的宣傳攻勢,進入安南境內後,清軍大量散發「討阮扶黎」的傳單,當地的兵民紛紛配合,支持清軍。十一月十三日,清軍渡過壽昌江,大敗阮文惠的軍隊;四天後,渡過市球江;六天後,渡過富良江。面對清軍的強大攻勢,阮文惠只好放棄黎城,向南逃去。十一月二十日,孫士毅率軍進入黎城。孫士毅遵照乾隆旨意,冊封黎維祁為國王。

乾隆對戰事的結果很滿意,封孫士毅為一等公,賞戴紅寶石帽頂,將領許世亨封為一等子爵。在這種情況下,阮文惠向清廷求和,請求清廷給自己一個臣服朝貢的機會,但遭到拒絕。此時,清廷沉浸在一片歡樂氣氛中,然而,危機已悄悄探出頭,很快就蔓延開來。

戰術上的勝利並不能補救戰略上的失敗。遠征安南,最大的一個弊病就是補給困難,後勤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就很難繼續討伐阮文惠。當時清軍的補給全靠內地供應,安南那邊並不能提供多少糧草。攻佔黎城後,清軍的糧草很快就陷入了困境,沿途運糧的差夫雖然有四五萬人,但補給線長達兩千里,中途還有安南叛軍的騷擾,清政府已經困於應付了。

清軍雖然佔領了不少土地,卻隨時有可能失去這些地方。

黎維祁這個人也非常不爭氣,複位以後,他不是卧薪嘗膽重新振作,反而仗著清廷撐腰,對政敵進行瘋狂報復,不惜代價剷除異己,從而讓自己的人氣跌到谷底。後黎王朝統治腐敗,早已失去人心,安南正經歷像中國歷史中周期循環一樣,一個新生的朝代取代腐敗的王朝。乾隆出兵,打破了安南歷史的新陳代謝過程,也給自己背上了一個沉重的政治包袱。為一個昏君出兵值不值得呢?乾隆不止一次問自己這個問題。

孫士毅待在黎城的日子裡,由於糧草短缺,一再向安南人民施壓催糧,結果引起了安南人民的反感,他們搞不懂這些人是來拯救自己還是欺負自己。安南人民不交,孫士毅就縱容手下搶掠。孫士毅這些措施無疑給自己抹上了非正義色彩,結果讓阮文惠撈到政治資本,越來越多的人支持阮文惠。

阮文惠在彬山稱帝,招兵買馬,準備大反攻。在反攻之前,狡猾的阮文惠假意向孫士毅投降。孫士毅未必相信,但他堅信阮文惠已是強弩之末,敗亡只是遲早的事。

乾隆五十四年正月初二,就在清軍歡度新春佳節之時,安南國王黎維祁也抱著幼子到清軍大營來慶賀,黎維祁還帶來了一個消息,說阮文惠會報復,隨時準備反撲。說完,黎維祁請求孫士毅把自己父子送到中國境內。

孫士毅非常鄙視黎維祁,但還是很客氣地把他送回中國境內。隨後,孫士毅部署好防禦計畫。第二天,總兵張朝龍帶領三千精兵和阮文惠激戰,由於兵力懸殊,雖然清軍戰鬥頑強,但張朝龍還是被打得找不著北。隨後,大將許世亨前來支援張朝龍,雙方再次激戰,整個戰鬥只能用「慘烈」二字來形容,雙方的傷亡都非常慘重。不久,駐紮在富良江南岸的總兵尚維昇和參將王宣也趕過來支援。

孫士毅坐守大營,四面都是請求他支援的呼聲,而孫士毅手下不過一千五百人,應付不過來,居然帶著幾百人渡河逃走。逃走還不算,孫士毅擔心阮文惠的追兵過來,居然把浮橋砍斷。結果,許多激戰中的清兵突圍出來,來到浮橋邊,發現浮橋斷了,悲憤異常,只好再殺回黎城,導致傷亡慘重。這一仗,清朝陣亡和失蹤的士兵達到五千人,提督許世亨,總兵張朝龍、李化龍,參將楊興龍、王宣等人全部戰死。

為了掩飾自己的失誤,孫士毅說自己曾再三勸阻官兵們撤退,結果他們不聽。乾隆遠在北京,不知真實情況,聽信了孫士毅的辯解,只是將他調離兩廣總督的職位,剝奪之前對他的賞賜,讓福康安接替他。

阮文惠重創清軍,又擊斃清廷的大將,自知捅了個大婁子,再加上剛建立新政權,人心不服。他也考慮如何取得清廷的諒解,於是幾次派人去清廷請求臣服朝貢,讓乾隆給他一個證件,成為安南名正言順的新君。

此時,乾隆非常尷尬,早知今天何必當初,一早就扶持阮氏政權不就啥事都沒有。經過慎重的考慮,乾隆決定接受阮文惠的請求,畢竟黎氏政權已經是扶不起的阿斗。從一開始,出兵安南就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失誤。

乾隆雖然同意接受阮文惠的臣服,但示意福康安對阮文惠嚴厲一點,好讓他真心悔罪。

乾隆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阮文惠派使者到諒山,又擔心清廷不準,便派使者先去鎮南關試探。乾隆認為阮文惠很沒有誠意,如果真心投誠,必須先將清軍俘虜送還,並且將殺害清廷大員的人綁起來,送到福康安那裡。

阮文惠立即照辦,乾隆才鬆口,示意福康安和他接觸。五月,阮文惠派侄子阮光顯進京覲見,並表示一旦國內穩定,一定親自過來朝覲。乾隆不滿,認為阮文惠不親自來朝覲,不夠禮貌,所獻貢物不便接受,乾隆要求阮文惠在明年八月進京朝覲,也就是乾隆八十大壽的時候。六月,福康安再次呈遞阮文惠的兩道表文,乾隆看他的話說得非常恭敬,這才決定封阮文惠為安南國王。

安南國王雖然後來也定期朝貢,但對乾隆這次武功只能打零分,因為這是一場可有可無的戰爭。乾隆沒必要干涉安南內政,阮文惠一再請求向清廷稱臣,乾隆為了逞能,悍然發動這場勞民傷財破壞兩國人民友誼的戰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