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帝王心術 逐個擊破朋黨

乾隆上次訓話之後,結黨現象並沒有改觀。為此,乾隆傷透了腦筋,他決心打破僵局,重新整肅朝綱。

突破口終於找到了。

乾隆六年四月,御史仲永檀奏參步軍統領鄂善,奏參的內容是鄂善收取賄賂一萬兩白銀。本來,這個案子跟朋黨沒有關係,但隨著案情的深入,逐漸牽連出了朋黨案。

案情是這樣的:俞君弼是一個富商,為工部承攬了一個建築工程,俞君弼沒有兒子,中途病故後,女婿許秉義出頭主持喪事,邀請同宗、內閣學士許王猷前來弔唁,以便增加自己奪取遺產的籌碼。只因俞君弼有一個嗣孫俞長庚,所謂嗣孫並不是指親生的孫子,而是同宗里過繼過來的孫子。俞長庚為了不落下風,找到鄂善這個後台,給他送了一萬兩銀子。鄂善果然給力,作出了有利於俞長庚的判決,還將許秉義治罪,並革了許王猷的職。

許秉義和許王猷不服,於是託人找到仲永檀,仲永檀也非常給力,立即給乾隆上了一道奏章,彈劾鄂善。最絕的是,仲永檀在奏章中居然意味深長地將張廷玉也卷了進來,說這個張廷玉親自差人送帖到俞家弔喪,張氏門人徐本、趙國麟還親自去跪奠……寥寥數筆,就把案子往最危險的方向推動,由此可見,御史的筆比刀還厲害。

然而,仲永檀太低估乾隆了,乾隆絕不是一個昏庸的主。他第一反應是仲永檀是鄂爾泰的門生,仲永檀考進士那年主考官就是鄂爾泰,乾隆意識到此案可能跟派系鬥爭有關係。為了顯示對此案的重視,乾隆召集怡親王、和親王、鄂爾泰、張廷玉、徐本等人公審。

在審理的過程中,乾隆甚至親自詢問鄂善,希望他主動坦白。看到乾隆和顏悅色的樣子,鄂善以為皇上很仁慈,心想皇帝應該不會重罰自己,竟承認自己收了一千兩銀子(鄂善以為將收取的銀子降為十分之一罪名就輕很多)。事後,鄂善想,受賄超過八十兩就是死刑了,第二天又推翻原供。沒想到鄂善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推翻原供等於欺君,比貪污的罪名更大。

乾隆盛怒之下,將鄂善的案子交給刑部處理,刑部很快就查出鄂善受賄之實。刑部建議將鄂善處以絞刑,乾隆垂淚讓鄂善在家自盡。鄂善身兼兵部尚書和護軍統領之職,是乾隆朝第一個被處死的一品大員。

乾隆原本不打算對張廷玉朋黨一事深究。但趙國麟卻不肯罷休,趙國麟是個道學家,把名譽看得比什麼都重要,聽說仲永檀奏告自己到俞家跪奠,這是用傳聞誣衊自己的清白。為了表達不滿,趙國麟提出辭職。乾隆知道趙國麟這是在發泄對自己偏袒仲永檀的不滿,此時仲永檀已經升到左副都御使。乾隆最不喜別人要挾自己,將趙國麟連降兩級。趙國麟是一根筋,依舊不依不饒,乾隆很不耐煩,乾脆把他革職,但也不准他回家,以閑散身份待在京城。

仲永檀表面上看是陞官,其實末日正向他悄悄走近。

在末日來臨之前還有一段小插曲,這段插曲將仲永檀的死期推後一年多。

譜寫這段插曲的是一個叫劉統勛的人。劉統勛,山東諸城人,雍正二年進士,曾當過乾隆的老師。乾隆即位後,出任內閣學士二品大員。乾隆六年,劉統勛當上左都御史。鄂善案子爆發後,劉統勛認為是時候向鄂爾泰和張廷玉這兩個黨魁出手了。

在第一份奏摺中,劉統勛直指張廷玉結黨營私,說桐城(張廷玉是桐城人)張姚兩姓佔據當地縉紳的一半還不止,張家在朝廷當大官的有十九人之多,姚氏和張氏世代聯姻,當官的也有十個人。劉統勛說張家的門第太顯赫了,張廷玉與父親張英先後擔任宰輔,至於翰林就更多了,滿門皆翰林,翰林院可以直接開到張廷玉家中。劉統勛並沒有從其他角度攻擊張廷玉,僅僅是指責張廷玉任人唯親,搞家族企業,說明劉統勛深諳盛極而衰的道理。他攻擊張廷玉,沒有分毫涉及張廷玉和鄂爾泰之間的恩怨,這無疑給乾隆一個感覺,劉統勛完全是為皇家考慮,對派系鬥爭並不感興趣。

在第二份奏摺中,劉統勛說訥親(額亦都曾孫)職位太高、權力太大,身兼領侍衛內大臣、鑲黃旗滿洲都統、吏部尚書協辦戶部事務、軍機大臣、議政大臣等職,導致他位高權重,頗有些剛愎自用。劉統勛建議削減訥親的職務,並讓乾隆曉諭他盈虧之道,讓他謙虛低調一點。

收到這兩份奏摺,乾隆非常欣喜,這對困於皇權受抑的乾隆來說猶如及時雨。乾隆立即將這兩封奏摺交給大臣學習,最後乾隆告誡張廷玉和訥親,讓他們收斂,不要辜負自己的期望。

可惜,權勢使人昏聵,張廷玉和訥親都不懂得收斂。最後,兩人的下場都非常慘,訥親在攻打金川的時候忽然收到乾隆寄過來的一把刀,這把刀是訥親的祖父遏必隆用過的,乾隆讓他用這把刀自裁。

之後,張廷玉行跡有所收斂,但仍然以太平宰相自居,終於讓乾隆忍不住對他動手了。張廷玉雖然沒有被殺,但是受盡乾隆的挫辱,最後黯然回鄉,乾隆甚至削去他伯爵的稱號,還剝奪他配享太廟的權利。

不久,就輪到鄂爾泰遭殃了。自從升任左副都御使後,鄂爾泰的得力幹將仲永檀開始得意忘形。乾隆七年十二月,輪到仲永檀倒霉了。事情是這樣的,仲永檀在參奏樂部大臣張照時,私下裡找鄂爾泰的兒子鄂容安商議,這事不知怎麼就傳到乾隆耳朵里。乾隆龍顏大怒,將仲永檀和鄂容安一起革職,交與刑部議罪。

鄂容安是鄂爾泰的長子,雍正十一年中進士,當時還不過二十歲,年紀輕輕,前途無量。中了進士後,鄂容安就跟著父親進入了軍機處,是軍機處最年輕的軍機大臣。

本來鄂容安前途無量,乾隆也相當重視這個比自己小三歲的未來棟樑,仲永檀和鄂容安密商奏摺的事發生後,乾隆對鄂容安非常失望。此案經過刑部審訊,仲永檀和鄂容安都對事實供認不諱,刑部最後擬定,以泄露機密罪定刑。沒想到一向寬容的乾隆卻認為擬罪過輕,他說仲鄂二人在密奏之前就商議,奏完之後又召回,明顯屬於結黨營私,打擊與自己關係不好的人。乾隆讓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一同出擊,重新再審。

大家很快就揣摩出聖意,知道乾隆是想揪出幕後指使者,這個幕後人物不用想都知道是鄂爾泰。三個部門很快就查出鄂爾泰是這事件的主謀,最後刑部建議對仲永檀和鄂容安進行刑訊逼供,還將鄂爾泰革職查辦。乾隆忽然一反常態說:「不必了,仲鄂兩人罪行昭彰,不必再審。至於鄂爾泰,不用革他的職。」

看來,乾隆沒有搞垮鄂爾泰的意思,只是想狠狠地給他臉色看。在結案時,乾隆斥責道:「仲永檀這個人惡跡昭著,鄂爾泰卻經常在朕面前說他品行端正,顯然是包庇黨羽,鄂爾泰對兒子鄂容安顯然也失於教導。這件事朕不忍深究,一旦深究,恐怕鄂爾泰也承擔不起,到時國家就少了一個能辦事的大臣。朕希望鄂爾泰能反思,朕以前能用你,今天能寬恕你,難道將來就不能懲治你嗎?請好自為之,悔過自新,繼續為國家效力。」

還沒判刑,仲永檀就瘐斃獄中,有人懷疑他是被張照謀殺的,但沒有證據。至於鄂容安,刑部判他充軍戍邊,乾隆法外開恩,讓他繼續在上書房行走。

到這裡,可以說乾隆成功地化解了朋黨之爭的毒害,從此以後,大權盡攬於乾隆一人之手。事後,乾隆向大臣解釋說,是鄂爾泰和張廷玉逼著自己選擇嚴苛的,決不會因此而改變寬仁的政策。

此後,乾隆的帝王心術日臻成熟,大有超過乃父之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