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雍正不為人知的一面 雍正與西洋畫家郎世寧

郎世寧是來自義大利的一個畫家,他來中國的目的主要是傳教,可惜由於清政府的政策這個理想無法實現。

一般的傳教士在這種情況下只能聽天由命,過一種鬱郁不得志的生活,但是郎世寧卻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用一支畫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為了迎合雍正的審美趣味,郎世寧改用中國畫筆,將西洋畫法和中國畫法融為一體,放棄強烈的明暗對比,不使用投影技術,卻保留西洋畫的立體效果和焦點透視。

由於郎世寧畫工深厚,很快就得到了雍正的欣賞。但是史書上關於他的記載卻很少,他逝世於乾隆三十一年,活了七十八歲。《清史稿》里有他的傳記,不過只有四十二字。儘管字數寥寥,但對郎世寧的評價很高,說他精通各種畫法,各種各樣的東西都畫得惟妙惟肖。

儘管清史中對他記載非常少,但在國外的一些著作里詳細地介紹了他。所以,我們大致能了解郎世寧的生平。1688 年7月19日,他出生於義大利米蘭,19歲加入教會,堪稱一個繪畫天才,曾為教堂作壁畫。1715年,即27歲時來華,在宮廷內擔任畫師,經歷過康雍乾三朝。郎世寧逝世後,乾隆賜他侍郎頭銜,賞銀三百兩給他治喪,郎世寧葬於北京阜成門外葡萄牙墓地。

郎世寧本來不是想在中國畫畫的,可惜來的不是時候,沒法傳教,但是郎世寧從來沒有忘記傳教。乾隆期間,郎世寧三次請求乾隆放開對宗教的限制,前兩次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第三次失敗了。

我們還記得雍正曾召集二十名教士共進晚餐,其中就有郎世寧。宋君榮在給法國國王的信中提到雍正特別欣賞義大利畫家郎世寧。

乾隆曾經賜給郎世寧一個正三品的頭銜,這當然只是榮譽頭銜,不管實事的。郎世寧在雍正朝卻連榮譽頭銜也沒有,身份就是西洋畫家。這並不是雍正不願封外籍人士為官,譬如徐樊德就當上欽天監監副,戴進賢當過欽天監監正,外加禮部侍郎頭銜。雍正沒封郎世寧大概是把郎世寧看成是私人畫家。

宮廷畫師的待遇也分三六九等,最高的待遇是月薪十一兩銀子,有時候獎金比工資高多了,一幅畫畫得讓皇帝滿意,往往大手一揮,抵得上一年的工資。我們不知道郎世寧的工資和獎金,以他跟雍正的關係,工資應該低不了。

宮廷里一般都會給畫師供應膳食,我們來看看一些畫師的伙食。德天賜和巴茂正每天有三斤肉,每月七隻半菜雞。潘廷章、賀清泰每天例肉三斤、菜肉三斤。每人每天白面十四兩,白糖、澄沙各五錢,甜醬一兩六錢,時蔬三斤,紅棗、桃仁、龍眼、荔枝、葡萄各二兩,時鮮水果八個。

伙食固然豐富,但管理也相當嚴格,充分說明在宮廷里混飯吃也不容易。畫師們要遵守很多規矩,首先,不可以做私活,只能為宮廷服務。其次,不可以偷懶,耗費錢糧,如果發現懶惰者和曠班者,要從重責罰。怡親王允祥還命令官吏到畫坊里到處巡視,如果發現誰沒來,就要懲治。

今天一些在設計公司里工作的藝術家有的苦衷,這些宮廷畫師們全有。比如,他們不能擅自動筆,不能自己想怎樣畫就怎樣畫,要服從領導的安排,畫畫的準繩不是藝術價值,而是領導的滿意程度。在畫畫之前,先得弄個類似素描一樣的東西交給上司,上司批准了才能作畫。在畫畫的過程中還要遵守許多規則,法國畫師王致誠曾經對朋友發牢騷說:「掣肘太多了,無法發揮自己的特長。」——相信這樣的牢騷我們一點都不陌生。

乾隆曾經批評王致誠:「你這個油畫雖然畫得還不錯,但是水彩畫讓朕不太滿意。」領導滿不滿意是終極標準,領導可能完全不懂繪畫,但他可以隨時解僱你。最後,乾隆還派來中國一些平庸的畫師來指導王致誠,讓王致誠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雍正對郎世寧沒那麼苛求,不過也有讓郎世寧很不爽的時候,譬如有一次畫小狗,雍正就批評說:「你這個狗畫得雖然好,但是尾巴上的毛太短了,身體也小了些,再畫一張吧!」郎世寧花了半個月的時間重新畫了一幅,沒想到八天後,雍正還讓他再畫一張。郎世寧這次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

雍正五年,讓郎世寧在圓明園萬字房圍屏空白處作畫,畫完之後,雍正說:「畫面太稀疏了,再修改修改吧!」

七年,讓郎世寧畫窗欞畫,郎世寧呈上三張畫稿,雍正只批准了其中的一張,雍正還指導郎世寧怎麼畫,在畫裡面要加入什麼元素。

儘管雍正看起來很苛刻,但是和乾隆相比,仍然算是一個好老闆,乾隆更挑剔,而且也更喜歡折磨人。乾隆二年,諭令畫師們畫圓明園巨幅畫,限期五十天內完成。由於要求苛刻,時間緊迫,王致誠發出這樣的感慨:「供職於內廷,簡直形同囚犯。」

郎世寧的取材確實很廣泛,花草、鳥獸、人物都有。郎世寧甚至畫過雙圓哈密瓜,動物中郎世寧還畫過老虎,後來這幅畫落到日本大阪的阿部房次郎的手中。郎世寧是唯一一個出現在《活計檔》中的西洋畫家,而且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宮廷的「畫狀元」滿洲人唐岱對郎世寧的才能表示自愧不如,唐岱是山水畫高手,對油畫和水彩都不是很擅長,而郎世寧是個多面手,什麼都能畫。

作為一個畫家,郎世寧生活應該是很不錯的,不過也很辛苦,即使到了晚年,也沒多少時間休息,在乾隆手下幹活不輕鬆。但他樂此不疲,顯然對自己的生活是滿意的,儘管沒有實現傳教的願望,但多少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滿足了內心的成就感。我想,這就是郎世寧甘願埋骨異鄉的原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