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揭秘雍正的雙面性格與家庭生活 雍正的家庭生活

我們先來說說雍正跟母親的關係,根據正史的記載,雍正跟母親的關係很和諧。

據說烏雅氏生病後,雍正放下政務,親自到永和宮裡去照顧母親。正史記載,這段時間雍正親自為母親熬湯煎藥,晝夜不離母親左右,直到母親去世。母親去世後,雍正悲痛得腸子都快斷了,望著母親的遺體,雍正哭號震天,茶飯不思。喪禮極其隆重,雍正極其痛苦。這幅畫面對了解歷史的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我們稱之為孝子圖。

十個孝子九個假,所以我們不能相信正史的記載。皇太后死去不久,社會上就有傳言說她是被雍正逼死的,起因是她想看望被囚禁的十四子允禵,雍正不允許。最後,太后就在鐵柱上撞死了。雍正認為這種傳言是塞思黑和阿齊那傳出去的,對他們進行了殘酷的懲治。

此外,雍正還對逼母傳言作出了辯解,而且自認為辯解得無懈可擊,極為高明:一、太后本身就有病,是痰疾,加上康熙死後,悲痛交加無以釋懷,最後舊病複發而死;二、太后天性仁愛慈祥,言下之意是像這樣的人怎麼可能作出撞柱自殺的事;三、康熙生前就很看不起允禵,絕對沒有將皇位傳給他的意思,太后對允禵也很不喜歡,曾經對人說過:「我只知道皇帝是我親生兒子,允禵在我心中跟眾阿哥一樣,沒有格外更親之處。」允禵想要拜見太后,太后都不答應,更別提太后會主動要見他……

讓我們奇怪的是,雍正的辯解是在六年後和曾靜對簿公堂時說的,太后死的時候,雍正絲毫沒有公布她有痰疾,到底有沒有痰疾沒人知道。雍正雖然表現得很像一個孝子,但事實上太后對於他的「孝道」好像非常冷淡,好像知道這個人在演戲一樣。對於雍正登基,太后的反應是:「這事我沒想到,連做夢都沒想到。」說明雍正即位,在當時確實是一個大冷門。

新皇帝即位後,生母一般都要舉行典禮,尊為皇太后,並上徽號、表文、冊文、金寶。烏雅氏開始堅決不接受「仁壽皇太后」的尊號,在雍正和大臣們堅決要求下才回答說:「知道了。」但她還是不願意舉行典禮,並借口說康熙的梓宮還沒有移送景陵,舉行典禮不適合。後來,康熙移送景陵後,雍正也沒有再提起這事。還有一件事非常蹊蹺,雍正即位後,讓太后從永和宮搬到皇太后居住的永壽宮,但是烏雅氏堅決不搬。這兩件事情有些奇怪,似乎雍正當上皇帝後,烏雅氏持一種消極不合作的姿態,好像不願正視雍正當皇帝一樣。

喪禮之隆重也有些反常,雍正聲稱自己悲痛欲絕,有一天哭過幾十次的記錄,雍正還表示要素服齋戒三十三個月,盡三年諒陰之禮。做得如此過頭反而讓人懷疑他是在演戲給世人看。當年夏天,天氣炎熱,雍正不顧自己身上的畏暑症,也不理臣下的勸阻,堅持每天要到母親的梓宮前祭奠。可是,在母親逝世三周年時,雍正卻借口身體不舒服,沒去母親陵前祭掃。這是非常奇怪的,中國古代最重禮節了,尤其注重對亡者的禮節。母親逝世三周年大禮都不去,很容易被人譏諷為不孝,但雍正對此不在乎,似乎有風平浪靜之後高枕無憂的感覺。

考慮到雍正對兄弟們的所作所為,烏雅氏自殺的可能性很大。

我們再來看看雍正的後宮生活,雍正這個人是個不知疲倦的作秀的天才,他非常在乎自己在世人和後人眼中的形象,所以竭力給世人留下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形象,他最怕的就是給人留下好色皇帝的形象。所以,他當皇帝後,沒有擴充後宮,后妃基本上是以前王府中福晉、格格升過來的。

皇帝的婚姻多是政治聯姻,順治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的幾任皇后都是孝庄為他挑選的,順治一個都不喜歡。康熙也是這樣的,不過還好他和皇后之間產生了愛情。雍正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子,一般來說,皇子的婚姻與政治沒有太大的關聯,但是也有特殊的情況。譬如,雍正和年貴妃的婚姻就是實打實的政治聯姻。

年氏是年羹堯的妹妹,雍正娶年氏的時候年羹堯的地位還不是很突出,所以一開始,政治聯姻的因素不是很大。但是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年羹堯變成了封疆大吏,雍正還只是一個皇子,所以他竭力拉攏年羹堯。

從康熙五十四年到五十九年,年氏為雍正生下了三男一女,可惜全都不幸夭折,最大的活到了八歲。在這段時間裡,沒有其他妃子生子,可見雍正專寵年氏。雍正專寵年氏應該是有政治目的的,裙帶關係在政治鬥爭中是很重要的,如果雍正對年氏不好,必然會影響與年羹堯的合作。穩定了年氏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著穩定了年羹堯。

不僅善待年氏,雍正對年羹堯的父親年遐齡也相當好,簡直把他當成了自己的父親。雍正當皇帝後,年氏被封為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

隨著雍正跟年羹堯關係的破裂,年貴妃的好日子也快到頭了。雍正三年十一日,發出一道上諭,意思是年貴妃已經得了重病,萬一死去了,一切按照皇貴妃的禮儀辦,此外還大大誇獎了年貴妃的才德。人還沒死就預先假定對方死了,給人感覺就是巴不得此人早死。果然如雍正所料,年貴妃沒過多少天就死了,到底是怎麼死了就沒人知道了。

而且,連年貴妃葬的地方都是一個謎,有人說葬在遵化城九鳳朝陽山,但是在那裡沒有看到她的墓地,有人說她葬在雍正的泰陵裡面,是乾隆將她移葬在裡面的,但究竟怎樣還有待證實。

年貴妃死後一個月,年羹堯家族和黨徒就開始遭殃了。

接下來我們說說雍正跟子女的關係。

中國古代講究多子多福,作為帝王,更是後宮一大堆,只要有能力,能夠生出一大堆的子女。這看起來是好事,多子多福嘛,但也是壞事,學過生物的人都知道,一個種群的數量如果發展過快,很容易對環境構成壓力,從而破壞生態平衡。帝王的子女如果過多,無非是加重老百姓的負擔,他們每個人都是皇子皇女,消耗太大了,而且又不從事生產。當然,古代的皇帝們可能認識不到這點,但他們至少可以認識到,子女過多,很容易造成家庭的破裂,雍正對此深有感觸,自己的兄弟過多,導致儲位爭奪白熱化,慘不忍睹,差點對大清江山構成威脅。

雍正吸取教訓,只生了十個兒子,其中只有四個活到成年。而且這十個兒子幾乎都是雍正做皇子時生的,當皇帝後的十年里,雍正直到十一年才生了弘瞻,大概是想再次證明自己不好色,是一個勤政的好皇帝。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成他避孕措施做得好。

雍正的四個成年兒子分別是弘時、弘曆、弘晝、弘瞻。弘時是長子,關於弘時,史書記載相當少,《清史稿》中有這麼一句話:「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弘時性格可能比較倔強,不受約束,生活放縱,很難得到康熙和雍正賞識,弘時乾脆破罐子破摔。在康熙晚年,允祉的長子弘晟和允祺的長子弘昇都被封為王府世子,弘時當時的年齡也達到了標準,卻沒有受封,充分說明康熙不看好他。

雍正建立秘密建儲的制度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朕的諸皇子尚幼,立儲之事,現在怎麼可以進行呢?」

真實的情況是當時弘時已經十九歲了,都已經成年了,怎麼說年幼呢?難道雍正開玩笑嗎?雍正不是一個會隨便開玩笑的人,他說出這種話表明他早已把弘時排除在儲位之外。

弘時就算得不到康熙的賞識,那他究竟為啥也讓自己的父親這麼不爽呢?要知道,雍正才四個兒子,把父愛分成四份也有四分之一。

在雍正三年的上半年時候,雍正似乎對弘時還抱有希望,當然不是指望他繼承大統,只是希望他做一個賢明的皇子。雍正為自己的皇子特地從全國各地招聘有名的老師,弘時的老師是王懋竑,此人是一個理學專家,五十一歲考中進士,考中進士後,康熙居然沒有把他留在京城,他只能回鄉教書,可謂是嘗盡人間滄桑。確實如此,王懋竑對程朱理學研究得非常透,講究淡泊無欲,還對王陽明的心學深有體會。雍正讓這麼一個人來教育弘時,可謂是用心良苦,對症下藥,希望弘時能夠改邪歸正。

後來,王懋竑的母親病逝,只好回家守喪。臨行前,雍正對他說:「不必遵制守喪三年,料理完喪事就回京吧!」可見,雍正對王懋竑的教育是滿意的,在王懋竑守喪期間,雍正經常派人催他進京。

第二年八月,王懋竑趕到京城時,卻發現再也見不到皇上和弘時了。只好客居旅館,半年來無所事事。又過了一年,他收到聖旨,讓他回家養老。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雖然史書中沒有記載,但我們可以推測雍正和弘時產生了矛盾,而且矛盾激化,父子絕情。那段時間,雍正將已經過繼給允禩的弘時從玉牒中除名,並交給允裪撫養,換句話說,不要這個兒子了。

這難免讓人猜測,雍正為什麼要對親生兒子這麼狠,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如此殘忍地對待弘時呢?

在史書中是找不到記錄的,有學者猜測,雍正在打擊八王允禩集團時,弘時站在允禩的立場為他說話。結果,引爆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