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揭秘雍正的雙面性格與家庭生活 雍正的特長與愛好

鄂爾泰編纂的《清世宗實錄》中對雍正有這樣的記載:

天表奇偉,隆準欣身,雙兒半垂,目光炯照,音吐洪亮,舉止端凝。……幼耽詩書,博覽弗倦,精究理學之原,旁徹性宗之旨。天章堐發,立就萬言。書法遒雄,秒兼眾體。每籌度事理,評騭人才,因端竟委,燭照如神。韜略機宜,皆所洞悉。

一看這評價,很容易就聞到一股強烈的馬屁味。這個是沒辦法,鄂爾泰是拿工資的,雍正是發工資的。拋開這個不說,我們發現裡面也不全是信口阿諛之詞,說的大體還有那麼回事兒。

雍正聲音洪亮是事實,根據《李朝實錄》的記載,朝鮮官員李槨在北京待了一段時間,回國後,對國王說雍正「氣象英發,語言洪亮」。

鄂爾泰說雍正飽讀詩書,對理學和宗教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這個是不假的。雍正小的時候受過嚴格的教育,學習課程包括文武兩個大的方面,文化方面又包括滿文和漢文。雍正當了四十多年的皇子,期間讀了大量的書,不比現在的作家讀書少,至於儒家經典,他更是滾瓜爛熟。

雍正讀書有自己獨到的理解,為什麼這麼說呢?在儒家的教科書里,說人君以天的心為自己的心,而人臣以君主的心為自己的心。雍正認為這個觀點和君臣同心同德的觀念不合,不論人君還是人臣,都應該以天心為自己的心。換句話說,那種逢迎巴結的臣子並不是好臣子。

除了精通經學之外,雍正對歷史也相當爛熟。他統治期間,經常吸收前朝的歷史經驗,從而有利於自己的統治。雍正的許多權謀和韜略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歷史的經驗。

雍正對自然科學的興趣相對不如康熙,他更相信天人感應的學說。在這個基礎上,雍正對鬼神非常迷信,辦事一定要選黃道吉日,譬如岳鍾琪西路軍大遷移之時,雍正要先看曆書決定時間。地方官赴任的時候,雍正也要給他們選定日期,一定要選擇吉日出行。

有一次年羹堯要進京,雍正卻不讓他進來,理由是年羹堯的八字今年不宜進京。雍正還讓年羹堯不要告訴別人自己的真八字,以防仇家用巫蠱厭勝之術傷害自己。雍正還讓鄂爾泰和岳鍾琪把八字告訴自己,鄂爾泰和岳鍾琪都覺得這是極大的恩寵。雍正對鄂爾泰說:「因為你身體虛弱,所以要你的八字,看看你能活多久。」

因為迷信八字算命,雍正跟一些江湖術士交往甚多,浙江有個史瞎子,名聲很大,有人把他推薦給雍正。可能是這個史瞎子說了什麼不中聽的話,後來雍正把他發配到遼東。

文采方面,雍正也相當不錯,他寫的那些詩雖然談不上是什麼名作,但平仄對仗工整,意境也很地道。在雍正的硃批中,文字非常簡潔流暢,從中我們也能看到雍正的文采和思想。書法更是雍正非常自豪的一個才能,當然這跟康熙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康熙皇子們的書法都非常不錯。雍正能夠寫得一手好字應該感謝康熙的嚴格要求,宮殿里許多匾額都是雍正親筆書寫。康熙逝世後,要寫《景陵聖德神功碑》,雍正先讓擅長書法的允祉、允祐及翰林院中的書法高手寫。之後,雍正又要親自來寫,他說這麼做不是為了自耀其長,實在是因為父親去世,悲思之情很深,如果不親筆書寫的話,過意不去。寫完之後,雍正讓大臣們評價,說誰寫得好就用誰的,大家不必有所顧忌,實話實說。大臣們自然紛紛恭維雍正的書法最好,理當用雍正的墨跡。

雍正曾把自己和父親康熙作比較,認為自己事事不如乃父,但是唯有洞察下情這塊比父親做得好。說實話,雍正這話還謙虛了點。其實,雍正是非常自信的,他相信自己的政治智慧,相信自己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帝王。五年,雍正說過這樣一番話:「朕已經五十歲了,處理的事務和政事上的歷練都很多,再加上朕非常勤政,宵衣旰食。對是非曲直心裡有定見,不致為流言所浮動。」

雍正甚至坦言自己的能力比任何臣子都強,前面就說過年羹堯只不過是總督的料,遠遠不具備做天子的才能。他曾在李紱的奏摺上批道:「你自從被擢用以來,識見實屬平常,看人的眼光也不是很老到深刻。朕所以用你,是因為你性情直率、心地純良。你只要聽朕的教導,將來有一天肯定能更加成熟的。……在智慧上,你確實比朕差遠了,為什麼這樣說呢?朕經歷這麼多的事,所以在動心忍性這塊很少有人能比得上朕。如果以為能夠背誦幾篇老套的文章,說話掉幾句書袋子,就懷有輕視朕的心思,你將來恐怕後悔莫及……」

雍正深知做一個皇帝不容易,所以鑄造了「為君難」寶印,深知當皇帝不容易,皇帝一舉一動都關係到整個國家,比大臣們更應該謹慎。一個皇帝要想治理好國家,必須廣開言路,如果臣下有非常荒謬的建議,也不能懲罰,因為這樣一來就沒人敢提建議了。

所以,為君之道既要從諫如流,又要有自己的看法和原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