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雍正與外國 恰克圖條約

中俄自從簽訂《尼布楚條約》之後,兩國渡過了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中俄兩國沒有矛盾和衝突,軍事上的衝突沒有,但是在邊界問題和通商問題上有許多不同意見。

在彼得大帝時期,沙俄實行擴張政策,屢次對外征戰,軍費高昂導致國庫空虛。所以,沙俄急需和中國通商來賺錢。在康熙三十七年到康熙五十六年間,俄國官方和中國進行了十次貿易,每次俄國商隊都超過了規定的二百人,有時甚至達到八百人。然而,沙俄就像一條貪婪的鯊魚,一方面和中國通商,另一方面還尋思著蠶食中國土地,尤其對喀爾喀蒙古地區蠶食得特別嚴重。

除此之外,沙俄還經常引誘中國邊民,教唆他們叛逃。沙俄種種不法的行為激起了康熙的憤怒,五十七年,康熙禁止俄國商隊入境。

俄國是典型的欺軟怕硬型國家,康熙一強硬,他們就軟化。康熙五十八年,俄國派遣特使伊茲馬伊洛夫出使中國,緩和中俄矛盾。伊茲馬伊洛夫說好話後,康熙同意了俄國的通商請求。可惜,後來的事實證明,沙俄說好話不做好事。

康熙六十一年,得知俄國和準噶爾互通信使,立即召見俄國的駐京大使郎克,指責俄國政府違約。郎克狡猾地說,自己只是商業代表,這個問題不屬於自己的管轄範圍之內。郎克的話表面上是有道理的,當時他在北京的任務就是負責商業方面的事情。康熙很生氣,立刻把郎克攆出中國,隨後將俄國的商隊全部掃地出門。可以說,中俄之間的關係一直受到俄國單方面的破壞。

雍正繼位之後,繼承了康熙的對俄政策,拒絕讓俄國商隊進入中國。這下,俄國政府沒轍了,只能降低姿態跟雍正和好。雍正三年,沙俄派薩瓦伯爵率領代表團來華與清政府談判。薩瓦臨行前,俄國外交部授予他四十五條訓令,商業部交給他二十條訓令,另外,沙皇還給了他一些「錦囊」。

這些東西說白了就是他此行必須完成的任務,主要有:一、和中國締結商業往來的條約,如果不能擴大商貿的話,至少要恢複中斷了的商務往來;二、如果中國堅持要先解決邊境問題,為了核心的商業利益,應該在邊境問題上向中國作出一些讓步;三、在和中國劃定疆界時,不要把礦區、有價值的土地和戰略要地劃給中國;四、告訴中國,俄國已經決定引渡八十四名叛逃者;五、設法讓卡爾奇特斯基主教秘密進入中國,然後設法為他爭取在北京居住的權利,再設法讓他擁有到全國各個郊區巡視和傳教的權利,還必須設法讓中國同意給主教一塊地方建教堂;六、儘可能準確地探知中國的軍事實力和資源。

這次談判一共持續了兩年,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的談判地點在北京,第二階段的談判地點在邊境處布拉河。

第一階段的談判持續了半年多,俄國為了讓中國儘快通商,收買了中國官員馬齊。馬齊向俄國代表團反映了中國方面的態度,由於沙俄急於和中國通商,中國也急於解決邊境問題。經過三十輪談判之後,雙方達成了協議。兩國互相引渡逃犯,每三年俄國商人可以自費到北京進行貿易,中國同意俄國在北京設立教堂,派遣留學生。

第二階段的談判在布拉河畔,清政府這次派出的首席談判代表是隆科多,第二階段的判斷主要是確定邊界。在邊界問題上,隆科多寸步不讓,從而讓談判陷入僵局。像隆科多這種強硬的態度最適合對付俄國人,可惜後來雍正不知出於何種原因,把他調了回來,接著便開始把隆科多往死里整。隆科多被調走後,策凌當上首席代表,從前面我們知道,策凌打仗非常勇猛,但談判顯然不太內行。

經過四十八輪談判,策凌與俄方簽訂了《中俄布連斯奇界約》。俄方代表薩瓦簽訂這個條約後,立即向沙皇報喜,說又得到了大片領土,薩瓦直言不諱地說:「新的邊界,對俄國極其有利,俄國領土實際擴展到蒙古境內好幾天的里程,有些地段甚至有幾個星期的里程。」

薩瓦洋洋得意地說,他之所以獲得成功是因為隆科多被調離,另外收買了一些中國官員,得到了一些情報。薩瓦甚至把新修建的堡壘的功勞也算上去,好像中國對這個新堡壘產生恐懼心理,才簽訂了條約。

雍正六年九月十八日(1728年11月1日),中俄正式在恰克圖簽訂了《恰克圖條約》。《恰克圖條約》表面上對中國不利,俄國佔了大便宜。但當時情況比較特殊,準噶爾問題讓雍正至為頭疼,所以他不得不作出一些讓步,以便穩住俄國,好全力對付準噶爾。雍正簽訂這個不太平等的條約確實付出了不少的代價,像雍正這麼精明的一個人,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是不願付出這麼大代價的。

當然,歷史畢竟是歷史,我們沒有身臨其境,就很難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