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雍正與外國 雍正與天主教

從明朝中後期開始,許多西方傳教士開始湧入中國,一直到康熙年間,這麼長的時間裡,中國統治者對天主教的基本態度是:不提倡,不干涉。

但是康熙末年,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羅馬教皇屢次派使者來華,命令中國的天主教徒不可以尊孔,不可以祭天,甚至不可以祭祖。康熙對此非常生氣,說道:「看了羅馬教皇這個告示,發現這些洋鬼子根本不懂中國的道德和倫理,就是和尚和道士中異端者信口雌黃也不過如此。這麼囂張,那好,從今以後西洋人就不要在中國傳教了,免得他們多事。」

沒想到,康熙這一紙禁令下來後,居然持續了一百二十年。直到鴉片戰爭爆發後,清政府才取消這個禁令。

雍正對天主教的反感比康熙更甚,在雍正還是皇子的時候,看到康熙允許天主教傳播,雍正當時就很不理解,康熙禁教之後雍正堅定地支持他。

康熙雖然下了禁教的決定,但是執行起來比較困難。禁止傳教?那別人已經蓋好的教堂是不是應該拆了?已有的信徒是不是應該關起來?對這些,康熙都沒有作出指示。雍正繼位後,浙閩總督覺羅滿保上奏說,西洋人在各省蓋教堂,經常暗地裡傳教,人心漸漸被他們蠱惑了。覺羅滿保建議雍正將這些傳教士都送到京城裡做奴僕,或者驅逐到澳門。

雍正雖然批准了這個粗暴的建議,但是讓他們執行起來時溫柔點,給他們多一點的時間,沿途幫著他們點。雍正這麼說不代表他更善於替別人考慮,僅僅是擔心教民鬧事。至於,那些信仰天主教的人則勒令他們儘快改變信仰,不可繼續迷誤。

德國傳教士戴進賢到北京後請求雍正不要將他們驅逐到澳門,雍正讓禮部討論應該怎麼做。禮部回答說:「這些西洋人在中國,倒也沒有做違法亂紀的事,對吏治沒有什麼大害。他們帶來的曆法和演算法這些東西,對於民間毫無用處,他們宣傳的東西跟聖人之道完全是兩碼事。愚民輕信了他們的話,終究不是好事兒。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把各省的西洋人全部安排到廣州的天主教堂里,不許他們外出傳教,也不許老百姓信教。」

雍正的回覆是:「對西洋的這個天主教,我也沒有什麼深惡痛絕的地方,只是這個教派對中國的聖人之道沒有什麼益處。你們再考慮一下,如果確實沒有害處,對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我們也不要過於為難他們。」

天主教之所以在中國遭禁跟羅馬教皇的禁令有很大關係,如果羅馬教皇不禁止中國天主教徒尊孔、祭天和祭祖,康熙可能就任其發展。所以,其根本原因還是天主教文化跟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衝突。儒家思想是中國的主導思想,雖然儒家思想並不排斥外來宗教,譬如像佛教和伊斯蘭教等等,但前提是這些宗教能夠跟儒家思想融合,至少沒有衝突。

羅馬教皇的態度非常強硬,不僅讓中國的天主教徒改變風俗習慣,而且宣稱那些尊孔、祭天和祭祖的中國天主教徒為異端,這種情況不要說清朝統治者,就是一般老百姓也忍受不了。

雍正初期雖然也禁教,但還不是特別嚴厲,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情讓他態度大變,對天主教越來越嚴苛。

事情是這樣的,大家都知道,雍正最厭惡的人就是八王允禩,而儲英的曾孫蘇努恰恰是允禩的支持者,雍正恨屋及烏,連帶蘇努也恨上了。在雍正剛剛即位的時候,不方便公報私仇,所以他靜候時機。蘇努的第六個兒子勒什亨是正黃旗和正紅旗的副都統,雍正就從他下手,於元年二月將他逮捕,理由是結黨營私。勒什亨的弟弟烏爾陳為他說情,結果被打入勒什亨的同黨。

雍正將勒什亨和烏爾陳一起發配到西寧,沒想到發配西寧以後,勒什亨和烏爾陳居然加入了天主教。當時有個葡萄牙傳教士穆敬遠跟著他們來到西寧,兩人都是人生遭遇重大挫折的人,在穆敬遠的說服下加入了天主教。這事後來被川陝總督年羹堯知曉,上報給雍正。

這樣一來,雍正等於是握住了勒什亨和烏爾陳的把柄了,當然也讓他更加厭惡天主教。雍正立刻將穆敬遠召回,然後將蘇努及其十三個兒子全部解職。

四年,雍正騰出手來對付允禩。阿齊那、塞思黑案件不斷升級,蘇努一家也受到牽連,蘇努已死,便挫骨揚灰。五年正月初八,有人呈報《關於處死信奉偽教教徒之事宜》,詳細說明了蘇努兒子加入天主教的情況,說蘇努的兒子們揚言寧願被正法,都不願棄教。這分明是為了激怒雍正的仇恨,讓他對天主教更加憎惡。雍正公開宣稱蘇努的兒子們愚昧不法、背棄祖宗和朝廷。大臣們建議雍正處死他們,但雍正還是想給他們一次機會,派誠親王允祉去說服他們放棄天主教。結果他們說:「既願意為皇上效力,又不願放棄信仰。」

根據刑部的意見,應該把蘇努子孫三十九人全部斬首,雍正沒有同意,只是賜死蘇爾金和烏爾陳等人,其餘人改為長期監禁。當時的傳教士添油加醋,宣傳說這是一起迫害信奉天主教親王的事件,洋人是沒法理解中國政治的,雍正整蘇努一家的根本原因還是他們以前支持允禩,信仰天主教只不過是火上澆油而已。

在雍正眼裡,一般人信仰天主教還可以理解,皇室宗親信奉天主教就是大逆不道,理由很簡單,皇權受命於天,你相信上帝,置天與皇權於何地?

雍正最開始對天主教並沒有過分的反感,但是不斷發生一些事情引爆了他的憤怒。

在康熙六十年,康熙讓葡萄牙傳教士張安多帶著自己的書信去義大利見羅馬教皇。張安多還沒回來,康熙就已經去世了。迎接張安多的是雍正,張安多不僅帶回了羅馬教皇的兩個使者,還帶來了葡萄牙大使麥德樂。引爆雍正憤怒的就是這個麥德樂。

張安多和教皇的兩個使者先到北京,其時,麥德樂還在廣州等候聖旨。教皇在信中向康熙表示感謝,祝賀雍正登基,同時感謝雍正釋放傳教士德里格,希望雍正慈悲,繼續釋放畢天祥和計有綱。教皇的要求非常多,還希望雍正多多照顧在華的西方傳教士,甚至要求雍正允許他們傳教。

雍正回了一封非常古奧的信,教皇及其翻譯能不能看得懂是個非常大的問題,不過信的意思極為簡單:「朕對傳教士一視同仁,只要他們不犯法,朕絕不會為難他們的。」

雍正五年一月二十六日,突然頒下一道讓所有傳教士意外的聖旨,他召見為清廷服務的二十名傳教士,不是找他們訓話,而是宴會招待他們。所有受召見的傳教士都覺得這是一個異乎尋常破天荒的榮譽。召見的過程中,雍正跟這些傳教士們親切地交談,雍正問他們瑞典跟俄羅斯打得怎麼樣了,天主教跟東正教有什麼區別等等,雍正還告訴傳教士,很多人說他們不孝敬父母。傳教士對這些都作出了解釋。

宴席上,雍正說不久就會召見麥德樂,所有參加會見的傳教士都能得到禮物。這些傳教士們感到雍正的態度似乎有所好轉,大家都感到很高興。

四月份,麥德樂來到北京後,先見了北京的傳教士,傳教士們介紹了雍正的政策,並說雍正已基本解決了教皇信中提到的問題。麥德樂深受鼓舞,以為這個皇帝好說話,打算在受召見時提出兩個要求:一、要求雍正歸還各省的天主教堂;二、要求允許天主教在中國自由傳教。很多在中國待了許多年的傳教士勸他不要這麼做,一方面這跟清廷的政策背道而馳,另一方面由他提出也不合適。

麥德樂不聽勸告,雍正召見他那天,他果然提出了這兩個要求。本來大家都很高興,他這一說,雍正臉色馬上轉陰,當場作出了否定性的回答。

當天雍正就發表講話:「中國有中國的教,西洋有西洋的教,西洋的教沒有必要在中國流傳,就好像中國的教沒有必要在西洋流傳一樣……」

傳教士們聽到雍正的講話後,紛紛指責麥德樂,法國傳教士宋君榮對此作了記載:「這就是麥德樂先生不聽從我們勸告的結果,他的貿然行動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之後,麥德樂先生非常後悔,因為現在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也不知道如何跟皇帝打交道了。」

不久,麥德樂就坐船回歐洲了。但是他卻讓在華的傳教士們日子更難過了,六月初一,雍正召集了在京的所有傳教士,並對他們發表了一通講話,法國傳教士宋君榮記錄了這次講話,內容摘錄如下:

朕允許你們留在京城和廣州,允許你們在京城和廣州之間往返,允許你們和歐洲通信,你們還不知足嗎?難道你們不知道很多人控告你們嗎?朕知道你們人不壞,如果你們碰到一個比朕修養差的君主,恐怕早就趕你們出境了。麥德樂居然讓朕給你們發執照,以便讓朕知道你們中哪些人是好人(合法的),哪些人是壞人(非法的),朕不想這麼做,因為朕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不管怎麼說,朕不需要傳教士,如果朕派和尚到你們歐洲去,你們的國王也不會允許的。

漢明帝任用印度僧人,唐太宗器重西藏喇嘛,這兩個人都受到了世人的憎恨。皇考讓你們在各省建立教堂,也有損聲譽。朕曾竭力反對皇考這麼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