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雍正與外國 開放海禁

如果說明朝與東南亞諸國的關係更近的話,那麼自清朝以來,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交往顯得更加密切,儘管有些交往不一定是友好的。

雍正的對外思想基本上是繼承康熙的,但是也跟康熙有些不同。康熙對於西方的傳教士採取一種非常理性的態度,一方面利用他們先進的科學技術,另一方面反感他們傳播天主教,尤其對教皇格勒門企圖干涉中國內政表示厭惡。

清初有兩次禁海令,第一次發生在順治朝,結束於康熙二十三年。禁海令撤銷之後,江蘇的松江、浙江的寧波、福建的泉州和廣東的廣州成為對外貿易的港口。很快,海外貿易就繁榮起來,中國商人和東南亞各國的交往日漸頻繁。

本來形勢一片大好,後來卻出現了問題。

這個問題就跟現在有些留學生不回國一樣,康熙很快就發現,每年出海的船只有千餘艘,回來的卻不過五六成,對於清政府來說,這就相當於大量的財富和人口流失海外。中國古話說的好,肥水不流外人田,要想不流外人田最好的辦法是什麼?禁止跟外面交流。

康熙五十六年,也就是1717年,再次頒布禁海令,明文禁止出海南洋。這就是清初的第二次海禁。第二次海禁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他不禁止中國船隻出航日本,也不禁止外國船隻來中國,但是卻嚴格禁止中國商人去南洋經商。只進不出,充分體現了封建統治者的思維方式。

禁海令顯然不利於貿易的發展,沿海的許多商民對此很不滿,結果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博弈,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你可以禁海,我可以走私,只要不被發現就行。

直到雍正繼位,海上走私依舊猖獗。台灣官員藍鼎元是一個反對海禁的學者,雍正二年,他上書說:「福建、廣東沿海等地,人稠地狹,耕地不足,當地居民靠海謀生的十有五六。他們往往在內地製造一些精美的手工品,這些手工品在內地是隨處可見的便宜貨,但是如果運到外國,就可以當成珍稀物品來賣,每年都能賺取巨大的利潤,這就為我們中國斂聚了大量的財富,光是海關收入這塊就不小了。禁海之後,百害無一利,只會讓沿海居民越來越貧困,迫使以前的商人變成遊手好閒的人,最後變成盜賊。」

藍鼎元的看法代表了一部分官員的觀點,但是雍正堅持康熙的路線,認為海禁政策寧嚴勿寬。藍鼎元的說法固然有道理,但是他沒有解決問題,怎麼解決許多商人不回來這個問題,商人不歸國家的稅收就少了,這才是清廷禁海的真正原因。

雍正三年,福建省秋季欠收,第二年春又鬧饑荒,許多地方出現搶米事件。沿海的一些官員藉此再次提出開放海禁,以緩解饑荒。

福建巡撫毛文銓奏稱:「往年開洋之時,有很多洋船到廈門,各省的商人都到廈門來貿易,稅收多得不得了。可是海禁以來,幾乎就沒什麼稅收,懇請皇上開放海禁。」

閩浙總督高其倬也上奏:「福建這地方地狹人稠,沒多少田地可耕種了,許多良民選擇上梁山。開放海禁讓他們出海貿易多好啊,富人可以當船主,貧窮的人可以當水手和舵手,一條船可以養活上百人並且還有餘錢留給家屬……」

在沿海官員的輪番上奏下,雍正終於鬆口了,同意了高其倬的要求,准許福建對外貿易,這一年是雍正五年,即1727年。不過,雍正是非常保守的,他開放福建的海禁後,仍然對其他省進行海禁。在頒布這項旨令的時候,雍正還為康熙解釋,說康熙過去實行海禁是體恤百姓,怕內地的人民轉徙到外地。

這次開放海禁還有限制條件,出海船隻的省份有限制,出海的港口也有限制,只能在指定的港口出入,方便政府收稅。同年,雍正又開放廣東海禁。雍正七年,李衛上奏說,浙江和福建相鄰,福建開放海禁,浙江商人肯定不舒服,可能會偷偷跟著福建商人一起進行海上貿易,乾脆讓浙江跟福建享受相同待遇吧,雍正遂同意開放浙江海禁。

開放海禁之後,雍正又作了一些專門的規定,出口船隻必須按規定時間來回。如果遇到特殊情況不能按時回來的,雍正也制定了一些特殊的政策:如果是因為賬錢沒有收清,可以到來年六七月回港;如果是被大風刮到其他省的,可以讓該省的官員蓋個印,說明情況後回籍;如果是被風浪刮翻沒有證據的,可以找到倖存的乘客,或者鄰近的乘客,了解情況後登記在冊。如果故意捏造情況,推遲回港的船隻,一定嚴加查辦。

雍正還對那些逗留海外沒有回國的人作出了類似賭氣的規定:不準回國。本來,清政府的政策是允許海歸的,但是幾年以來,雍正發現坐商船回來的遊子甚少。雍正感覺這些人不給自己面子,認為這些人都是不安本分的人,如果給他們自由,聽任他們來去自由,這些人就更加沒有顧忌,反正隨時都可以回去,乾脆在國外多待一段時間吧!所以,雍正限定了一個期限,逾期不回的人不準回國。

雍正還解釋說自己的目的並不是逼這些人早點回來,就算他們全都回來,對國家又有什麼好處呢?這些人在國外待那麼久,想必是人倫喪盡,沒有故國之情,這樣的人回國之後,肯定有一大批姦淫邪惡之徒。雍正的這種看法當然毫無道理,無非是一種天朝上國皇帝的思維方式,他總覺得自己是天朝上國,自己統治下的百姓很幸福,大家都願意在這裡生活,如果逗留海外不歸,是這些人出了問題,而從來沒有想過是不是自己的政策出了問題,是不是統治過於專制。

控制別人、限制別人是雍正對人的一大特色,開放一個小小的海禁,居然有如此之多的限制。但不管怎麼說,開放了畢竟是比老爹康熙更進步了,這也確實是一個利國利民的措施。

從雍正五年到六年,從廈門出口的福建商船有二十一艘,七月以前返回了十二艘,帶回大米一萬一千多石,還有燕窩、海參、蘇木、牛皮等貨物,帶迴流落南洋的居民三十多人,有的人在海外生活了十七八年。這些人回來後,雍正一方面安排他們回原籍,另一方面讓地方官嚴密查訪,看這些人是不是國際間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