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的兄弟們個個不是等閑之輩,但是像胤禛這樣城府極深胸懷韜晦的確實很少。在他的兄弟們為儲位爭得頭破血流的時候,雍正卻冷眼旁觀,不動聲色。
在漫長的儲位爭奪戰中,雍正從來沒有強出頭,所以大家都不提防這個人,都沒把目光聚焦在這個人身上。
太子二度被廢之後,儲位爭奪更加激烈,胤禛也感到焦慮,這時候他的舉動有點不可思議。他完全拋開爭權奪利那些煩心事,而是選擇禮佛參禪。胤禛這麼做是因為他深深地感覺到,爭儲弄不好會鬧出人命來的,還是明哲保身比較好。
這段時間裡,胤禛經常朗誦唐伯虎的《一世歌》:
人生七十古來稀,前除幼年後除老。
中間光景不多時,又有炎霜和煩惱。
過了中秋月不明,過了清明花不好。
花前月下且高歌,急需滿把金樽倒。
世人錢多賺不盡,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錢多心轉憂,落得自家頭白早。
春夏秋冬彈指間,鍾送黃昏雞報曉。
請君細點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里高低多少墳,一年一半無人掃。
也許這首詩的意境跟胤禛這期間的心態很契合,這是一種淡定又超然的心態,在胤禛身上不乏城府,城府加上超然最終讓胤禛笑到了最後。
胤禛剛開始的時候是沒想當皇帝的,即使在太子第一次被廢后,他也沒那想法。基於這種心態,在太子爭奪戰中,他始終抱著局外人的態度,沒有非分之想。太子第二次被廢后,胤禛的思想發生了動搖。要知道胤禛是四皇子,上面除了太子,就兩個哥哥,大哥很快就被關進牢里,比自己年長的只剩下三阿哥了。
胤禛本人能力也不差,如果說沒想過太子之位是不太可能的,但大哥的悲慘遭遇讓他明白,覬覦太子之位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胤禛的心腹戴鐸曾給他寫了一封信:
當此君臣利害之關,終身榮辱之際,奴才雖一言而死,亦可以報知遇於萬一也。謹據奴才之見,為我主子陳之:
皇上有天縱之資,誠為不世出之主,諸王當未定之日,各有不並立之心。……我主子天性仁孝,皇上前毫無所疵,其諸王阿哥之中,俱當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為忌,無才者以為靠……
戴鐸極力慫恿胤禛加入爭儲行列,認為這是關係榮辱的最重要關頭,康熙雖然是個聖明的皇帝,但是心中對太子人選始終沒有定奪。諸王鉤心鬥角,有不並立之心,也就是說如果其他人當上了太子,小心將來受損啊!接著,戴鐸誇讚胤禛德才兼備,深得人心,是大清優秀的CEO。總之,一句話,一定要把握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為了幫助胤禛奪儲成功,戴鐸給他提出了三個重要的建議:第一,搞好父子關係和兄弟關係;第二,搞好跟朝廷官員的關係;第三,培養人馬,收攏人心,壯大自己的實力。
戴鐸對胤禛真是忠心耿耿,他還說道:「庸眾的父子關係好處,但是英明的父親難相處啊!兄弟少,手足之情好處,兄弟多了,關係不好處!為啥呢?跟英明的父親相處,如果你不展現自己的優點,恐怕會被他嫌棄,如果過於展現自己的長處,又會讓他心裡不舒服,猜忌你。兄弟多了,各有各的愛好,各有各的想法,彼此之間爭強好勝,互相攀比,也不好相處。」
怎麼處理好這些錯綜複雜的關係呢?戴鐸給出了四字箴言:孝、誠、和、忍。只有這樣才能左右逢源,各方不得罪。
胤禛是怎麼回覆的呢?我們不妨摘錄下來:
語言雖則金石,與我分中無用。我若有此心,斷不如此行履也。況亦大苦之事,避之不能,尚有希圖之舉乎?至於君臣利害之關,終身榮辱之際,全不在此,無禍無福,至終保任。汝但為我放心,凡此等居心語言,切不可動,慎之,慎之。
從胤禛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城府之深。他首先肯定戴鐸的話是為自己好,說的話也是金玉良言,但是卻對自己毫無用處,因為自己根本沒有爭儲之心,如果有爭儲之心的話,早就不是這麼樣了。胤禛還說繼承皇位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躲都來不及,又怎麼會去爭呢?至於君臣的利害關係,個人的榮辱跟這個毫無關係,無禍無福就是人生最大的福氣。從胤禛後面的兩個「慎之」可以看出,他並不是不想,而是這種事得非常謹慎,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行了。
自此以後,胤禛就開始秘密結黨營私,一方面處心積慮網路人才,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被康熙發覺,竭力給人中正的感覺。
事實上,自從激發了對皇位的興趣,胤禛的野心越來越大了,但他從不表露出來。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戴鐸被派往福建擔任知府,戴鐸相當於胤禛的私人密探,他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全都用密信的方式告訴胤禛。
其中,有一次戴鐸告訴胤禛,他在武夷山看到一個奇異的道人,戴鐸想為主子祈福問卦,道人測了一個萬字,萬是福氣多多的意思,跟胤禛的名字以真祈福正好應合。胤禛聽了非常愉悅,認為自己離皇位又進了一步。
康熙六十年(1721年),戴鐸從知府升到道員,後來因為生病想回京,他首先請示胤禛。胤禛給他回信說,你不要這麼沒出息,你要一直待下去,做到總督和巡撫,相信我。
康熙晚年曾經召抱病在老家的李光地回京商量建儲大事,康熙問李光地誰比較適合,李光地誠懇地說:「眾皇子之中,八王最為賢明。」戴鐸立刻反唇相譏:「八王性格懦弱,比不上四爺德才兼備,恩威並濟。」
胤禛雖然對康熙服侍得挺周到,但康熙好像始終跟他隔著一道牆一樣,很長時間他都沒有把這個兒子跟太子之位聯繫在一起。胤禛曾經為廢太子說話,還讓人拿下廢太子身上的鎖鏈,給康熙留下了仁慈的印象。康熙病重的時候,胤禛親自端葯送水,比其他阿哥表現得要真誠殷勤。
後來康熙封他為親王的時候,他還表示想降低自己的爵位,以便和其他阿哥們平等。這種行為雖然作秀,但很容易引起其他地位較低的阿哥們的好感,也容易讓康熙賞識。
胤禛在處理兄弟關係上也很有一套,他很清楚眾阿哥們私下裡斗得死去活來,甚至到了以命相搏的地步。但他裝作什麼都不知道,依舊跟所有阿哥正常往來。
在當時的眾阿哥當中,會玩關係、會察言觀色這方面只有八阿哥胤禩跟胤禛有得一比,但是胤禩的城府和韜晦不及胤禛。
胤禛能夠登上帝位也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