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康熙朝懸案 朱三太子案

說到朱三太子,讓我們還是回到明朝亡國崇禎自殺的那天。

聞知李自成大軍進城,崇禎知道國破家亡的時刻到了,為了防止家人受辱,他讓妃嬪和女兒們自殺,其中有一個女兒怕死,崇禎親自用刀去砍她,砍斷了她手臂,但她還是跑了。但是崇禎對三個兒子卻不是這樣的。崇禎一共有七個兒子,其中二子、六子、七子都早殤。

三個兒子分別是太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照。城破之時,崇禎叫來三個兒子,對他們說:「賊軍已經攻進來了,你們現在是皇子,以後就是平民百姓了,各自逃命吧!如果你們活下去,不要忘了社稷父母大仇。」

說完,崇禎就趕他們出宮。這三個皇子出逃後,除了太子被李自成捉住後,其他人都不知所蹤,就連太子後來也神秘失蹤。這三個皇子就像陰魂一直纏繞在清朝統治者的心頭。

在多爾袞執政時期,曾經出現過南北太子案。沒想到在康熙朝的時候,居然出現了個朱三太子。

這個朱三太子可能是指定王朱慈炯,但是時隔這麼久,沒有人能證實朱三太子的身份。朝廷曾經多次捉住了「朱三太子」,但也無法辨出真假。

吳三桂起兵造反後,在京城突然出現了朱三太子,這事實上只是一個旗號,這些人聚集在周公直的家中商討起義事宜。頭領是一個叫楊起隆的人,這個人的底細我們不清楚,可能是類似於陳勝吳廣那樣的人。楊起隆這個人還是比較有膽略的,他利用白蓮教為掩護,積極發展起義隊伍。

他自稱是朱三太子,甚至連年號都提出來了——廣德,起義者頭裹白巾,腰纏紅帶,他們約好時間,決定在京城內放火起事。

不過,楊起隆起義的秘密當晚就被人泄露出去。由於官府當夜抓人,情急之下,楊起隆決定立刻起義。起義者拿出刀劍和藤甲,舉著火把,開始上街。清軍看到了,立即向兵部尚書明珠報告。都統圖海率軍包圍了周府。楊起隆帶領義軍殺出重圍,殺出一條血路後楊起隆身邊只剩下六騎,他的妻子馬氏被捉住。

皇帝眼皮底下發生這種事情,可想而知康熙的憤怒。為了抓住這個所謂的朱三太子,康熙下令關閉京城九門,進行血腥抓捕。兩百多名起義者先後被殺,有人密告楊起隆還沒有逃遠,還躲在京城。楊起隆這人彷彿有通天之術,康熙始終沒有抓到他。時間久了,康熙認為楊起隆已經逃出京城,便下令全國通緝。就在這時,楊起隆又悄悄地回京,貫徹那句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的箴言。康熙二十二年,楊起隆出現在金玉相的家中。然而,楊起隆非常警惕,他意識到有人告密後,立刻逃離了。官府來了以後,又撲了一場空。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楊起隆的消息,他好像人間蒸發了。

整個三藩動亂期間,朱三太子層出不窮,在陝西一帶也捉住了一個朱三太子。這個人自稱是楊起隆,原名朱次門。刑部官員把他押到大堂上,讓楊起隆的妻子和同夥們辨認,沒人認識這個人。後來才知道,這個人不但不是朱三太子,也不是楊起隆,不過是一個八旗逃人,曾經加入楊起隆的隊伍,託名造反。

康熙十六年,福建也出現了一個朱三太子,糾集一些海上兵力,個個裹著白頭巾,和鄭經的軍隊一起打清兵。康熙十八年,安親王岳樂在湖南也抓住了一個朱三太子。這個人自稱朱慈炯,最後也被認定是冒牌貨。

看來亂世之中,許多平民百姓都想過一下太子癮。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第三次南巡中,康熙來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祭奠,雖然打敗了朱元璋的子孫,但康熙對這個鐵血帝王還是尊敬的。看到陵墓傾頹,康熙讓曹寅等人修葺了孝陵,此行中,康熙感慨道:「朕想找到明朝後裔,授予他們職銜,讓他們世代守護著祖宗陵墓。」

沒人知道康熙這話是不是發自真心,很多人懷疑他是引誘明朝後裔上鉤,明朝後裔沒有任何反應,沒人會冒著生命危險來找康熙要一頂烏紗帽。

就在康熙放棄希望的時候,蘇州的李煦給了他一個密折,在浙江發現了一群人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作亂。康熙讓官府行動,抓住了抗清志士張念一,在審問張念一的過程中發現了朱三太子的下落,看來這個張念一終究不是夏明翰,抗清歸抗清,志士還稱不上。最終,在山東汶上縣捉住了朱三太子。

這個朱三太子似乎是真的,根據他自己的交代,他叫朱慈煥,是明朝後裔,崇禎的第五個兒子,曾經落入李自成手中,後來飄零到南方,在老家鳳陽投靠了一個姓王的鄉紳,然後跟著他姓王。隨後,他又出家為僧,以王士元的身份進入浙江餘姚縣胡家。介紹了自己的出身後,朱三太子反覆強調說自己從來都沒有跟清廷作對的意思。

朱三太子還說了自己的苦衷,自己一方面要躲避清軍的搜捕,另一方面還得躲避那些心懷叵測之人,所謂心懷叵測之人是想借著朱三太子的名號造反的人。

朱慈煥曾經被幾撥人擁戴過,但是他很害怕也很為難,所以,他後來就開始東躲西藏,盡量不讓這些人找到。由於長期流亡,官府追逼,他的妻妾、女兒和大兒媳都上吊自殺,三個兒子和孫子也進了監獄。他獨自逃跑後,化名張用觀,到山東汶上縣教書。

在這事上,康熙非常狠,讓朱慈煥祖孫三代七人進京,然後傳明末老太監來辨認,老太監認不出來,康熙認定他為假冒,下令凌遲處死,子孫斬首。

這個人是不是假冒沒人知道,但他是個老實本分的人,年紀已經七十五,一再表示要謝清朝三大恩:滅掉流寇,報了父仇;對於我朝子孫,從不殺害;皇帝還賞臉祭奠了太祖陵。可惜,康熙並沒有手下留情。

這個朱三太子很有可能是真的,但是真是假,對於清廷似乎並不重要。就像刑部官員說的:「朱某雖然沒有謀反之事,但未嘗沒有謀反之心,應該處決,以息混亂。」刑部官員的話說出了統治者的心裡話。

康熙六十年(1721年),又出現了朱三太子起義,起義者是台灣的朱一貴,他自稱明朝後裔,兒子叫朱三太子。其實,這時候朱三太子早已不是指某個人了,而變成了一種符號,象徵老百姓對故明的思念。

直到雍正的時候,還有人自稱明朝後裔,準備起義。對此,雍正不無感慨地說:「以前改朝換代,前朝的宗姓大多臣服於後朝,即便不臣服,也會退隱山林,隱姓埋名,從來沒有像本朝這樣,有這麼多刁民詐稱宗室後代,蠱惑人心藉機起事。」

在雍正期間也爆發了好幾起朱三太子案,雍正之後,朱三太子才銷聲匿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