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家事更比國事煩 太子黨風雲

康熙對兒子們,尤其是對太子的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愛一旦過頭就會變成溺愛,反而會對孩子的身心不好。

康熙十七年(1678年),太子五歲,康熙正忙於平定三藩。在這期間,太子出痘了,康熙非常著急,拋開軍務,陪了太子十二天,直到太子沒有大礙。之後,康熙還在太廟裡祭奠,感謝上天和祖宗保佑太子平安無事,並重賞治療太子的人。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他帶著太子、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南巡,到達山東德州時,太子突然生病。康熙立即改變南巡計畫,在德州停留十幾天,專門照顧太子,還讓太子的叔外公索額圖過來陪太子。

當然,對於其他皇子,康熙也表現出了父愛滔滔的一面。

康熙的溺愛導致了太子的驕縱,在恭順一面之外,太子還有暴戾的一面。誰只要違拗了他,他就會顯得暴躁無比。康熙雖然節儉,但太子非常奢侈,在跟隨康熙南巡的過程中,太子向地方官員獅子大開口,康熙就算懲治貪官,也沒法懲治太子啊!地方官誰敢得罪這個未來的皇帝啊?還不得乖乖拿出銀子。在江寧的時候,就因為清官陳鵬年不配合,太子就差點要把這個人處死,幸虧康熙還算明智。

太子的驕縱是一天天養成的,在宮裡宮外他的口碑並不好,熟悉的人說太子剛愎自用好殺人,喜歡虐待下人。連皇室宗親和朝中大臣,太子都不放在眼裡,太子曾經親手打過平郡王納爾蘇和海善,對朝鮮的使者也非常傲慢,以至於朝鮮的使者回去說:「如果太子當政,清朝必亡。」

康熙在親征噶爾丹的時候中途生病,特別想念太子,讓他過來探望。當時太子只有十六歲,還沒有脫掉貪玩之心,來了之後,看到生病的父親,絲毫沒有憂慮之色,反而喜形於色。康熙很吃驚很生氣,覺得太子不孝,就把他打發了回去。

回京後,康熙找借口殺了幾個太子身邊的人,想以此給太子敲敲警鐘,不要聽小人的話,別在外面亂搞,太子曾經和幾個人搞同性戀,康熙也知道這事。

可惜,康熙的敲打併沒有起到作用。太子依舊我行我素,性情乖戾,康熙很寒心,以至於他憤憤說道:「隋文帝就是因為不能預知到兒子隋煬帝的罪惡,才不得善終;我只要還活著,就不會容忍太子做出不忠不孝的事情。」

從這時起,康熙心裡就產生了廢太子的想法。可惜,康熙實在沒法對太子下手,每每想起過世的皇后,他又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對太子的溺愛中,儘管他給了太子許多機會,但太子從來就沒有珍惜過。

康熙對太子不滿,太子對康熙更不滿:你這皇帝要做到什麼時候啊?

太子曾經公開對別人說:「縱觀古今,有坐過四十年的太子嗎?」

太子等得花兒都謝了,開始失去耐心了。確實如此,再等下去,當上皇帝也是個老頭了。但是太子這種話畢竟是大不敬,對康熙的心理衝擊可想而知。

還有一件事情讓康熙對太子很失望。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北京的天氣非常炎熱,康熙帶著兒子們離開北京,前往熱河行宮避暑,熱河行宮也就是現在的承德避暑山莊。康熙這次去承德帶了八個阿哥,其中有皇太子胤礽和十八阿哥胤祄。這個十八阿哥還不到八歲,就跟著康熙來這裡避暑打獵。

他們先在熱河住了一段時間,接著便繼續往北,帶著大批人馬圍獵。就在大家玩得正高興的時候,十八阿哥突然病倒。開始還只是發燒,康熙以為不是什麼大事,把十八阿哥留在駐地,帶著部隊繼續前行。走著走著,照看十八阿哥的人忽然快馬加鞭趕過來報告康熙,說十八阿哥病情加重,非常危險。

康熙一聽,立刻回到十八阿哥的身邊。趕回駐地後,發現十八阿哥的情況果然不太好,兩腮紅腫,高燒不退。可惜駐地缺乏醫藥,康熙心急,派人去宮中接御醫來診治。

十八阿哥病重的時候,康熙經常把他抱在懷裡,喃喃自語。幸虧御醫趕到,小阿哥的病情終於得到好轉。康熙很高興,給坐鎮北京的胤祉和胤禛發了一份手諭:「十八阿哥現在已經好轉,想是沒有大礙了,你們可以放心了。朕一個年邁的人,也彷彿獲得新生一樣。」

康熙對十八阿哥如此重視,可見他老年得子,舐犢情深。為了十八阿哥,康熙放棄狩獵,帶著隊伍回京城。但是在半路上,十八阿哥又發病了,而且這次病情更重,跟上次的癥狀還有一些不一樣。即便是御醫,也毫無辦法,最終,還沒到京城,十八阿哥就染病身亡。

失去胤祄那一年,康熙五十五歲。人生有三大不幸,幼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康熙雖然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也經不起老年喪子這樣的悲痛。十八阿哥之死讓他痛不欲生,然而,讓康熙更加氣憤和不解的是:隨行的其他皇子對十八阿哥之死根本無動於衷,尤其是太子,對小弟弟的病情絲毫不關心,小弟弟死後,在他臉上根本看不到任何悲傷的神色。

康熙很難理解,這些兒子個個能文能武,自己對他們個個都不錯,給了他們應有的父愛,但為什麼他們居然毫無手足之情呢?自己並不是一個冷漠的父親,他們沒理由冷漠無情啊!再說了,太子當時已經有子女了,難道他體會不到我的痛苦?

由於太子的特殊地位,時間一長,在他身邊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人,這是古今的通例,太子是未來的儲君,當然會有很多人向他靠攏,以便取得政治利益。康熙也確實是把太子作為儲君來培養的,在出征或者出巡的時候,康熙一般會讓太子代理朝政。太子接觸權力多了,自然會上癮,當太子還是不如當皇帝好啊,問問歷史上所有的太子,估計都是這種感受。

索額圖是太子的叔外公,他是索尼的兒子,不僅跟太子的關係密切,跟康熙的關係也非常好。康熙在擒拿鰲拜之前,屢次召索額圖進宮商議對策,最終鏟掉了鰲拜及其黨羽,實現了親政的願望。索額圖因此飆升到國史院大學士,一年後加封保和殿大學士,權傾一時,地位相當於宰相。

康熙朝中最有權力的兩個人物,第一是索額圖,第二是明珠。明珠是康熙惠妃那拉氏的堂叔,地位當然不如索額圖尊貴,但也是皇親國戚,再加上有能力,在康熙朝相當紅。當時,京城流傳一句諺語:「要做官,問索三;要講情,問老明。」

索額圖和明珠的關係非常不好,兩人不僅政見不同,而且互相爭寵,積怨很深。在朝廷上鬥來鬥去,這一切康熙都看在眼裡,但最高領導者就喜歡保持這樣的平衡,防止某個人獨大,造成鰲拜那樣的權臣局面。索額圖和明珠雖然關係不好,但兩人還是有相似的地方,都喜歡擅權。索額圖在擅權這塊過於囂張,而明珠則相對陰險。京城裡還有一則順口溜:「天要平,殺老索;天要安,殺老明。」可見,百姓對這兩人是恨之入骨的。

剛好索額圖、明珠屬於兩個敵對的派系,索額圖是太子黨的領袖,明珠是皇長子胤禔的外叔公。而且,胤禔比太子大兩歲,是太子的兄長,只不過是庶出,地位低於太子。胤禔本人心裡也不服,只是不好表現出來而已。再加上胤禔這個人常年征戰,在眾兄弟中威望最高,見識和閱歷都比其他人要高。

明珠糾集了一幫人圍繞在皇長子周圍,形成了「皇長子黨」的雛形,與太子黨形成對峙之勢。對索額圖和明珠之間的明爭暗鬥,康熙本來是不想干涉的,但是現在他們把太子和皇長子也卷了進來。康熙不能坐視不管了,經過認真的考慮,康熙選擇保護太子,遂嚴厲打擊皇長子黨,將明珠罷免。

明珠失勢後,太子一黨勢力更加龐大,儼然形成了一個小朝廷。大臣們為了將來的前途,蜂擁聚攏在太子身邊,這是一本萬利的投資,而且保險係數很高。康熙皇帝已經是老人了,終有歸西的一天,將來的朝政還是這個未來的儲君說了算,現在正是最好的投資時刻。

作為太子黨的首領,索額圖更是上躥下跳,四方奔走,竭力提高太子的地位和威望。為太子制定禮儀的時候,索額圖授意太子的服飾一律用黃色。每年的三大節日,太子接受百官朝賀,一律行兩跪六叩之禮,與皇帝的三跪九叩之禮只差一個檔次。索額圖的這些措施無疑把太子抬到跟皇帝差不多的位置,引起了康熙的不滿。康熙責備說:「太子所用的儀仗和禮儀,有些過分,幾乎與朕相同。」

這件事激化了康熙和索額圖的矛盾,很早的時候——親征噶爾丹之時康熙就對索額圖不滿。康熙的中路軍逼近噶爾丹的軍隊,但是費揚古的西路軍還沒趕到。噶爾丹散步謠言說俄國的六萬鳥槍兵會過來一起打清軍。索額圖是膽小怕死之輩,一再要求康熙後退。

每逢戰爭,索額圖總是慌裡慌張,貪生怕死。後來,征討噶爾丹勝利後,康熙回京,把索額圖大罵了一頓。自此,索額圖覺得顏面盡失,沒臉繼續坐在位子上,便提出了退休。儘管如此,這不代表索額圖真心認錯,他心裡其實對康熙怨言頗多,尤其是他沒想到康熙並不挽留自己。所以,勾結一眾人,緊緊抱住太子這棵大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