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一輩子都在死磕的母子 順治出家之謎

順治一生是非常複雜的,首先這個人不是一個討人喜歡的人,其次他在政績方面還是有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他從小生活在多爾袞的淫威之下,精神受到很大的扭曲。多爾袞去世後,順治開始親政,親政之後,他與母親的矛盾不斷惡化。為了治理好國家,順治精心研究漢文化,學習漢語言,頒布了一系列的仁政。

但說實話,在私生活中,這個人確實談不上仁慈。他動輒處於暴怒狀態,表現出精神病人的一些癥狀,行為非常離譜乖張。當然,我們可以對順治的遭遇表示理解,童年的不幸常常會伴隨一個人的一生。雖然他的性格讓人很不喜歡,但是在治國方面他還是有幾把刷子的。大清國入關後最開始的十年里,他不但讓GDP穩定增長,而且為以後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治國方面,順治沒有民族歧視——不對,還是有民族歧視的,歧視蒙古族。總的說來,他採取的是柔性治國方針,盡量放低姿態接納民意,同時積極開展改革。明末貪污腐敗成風,順治為了整頓吏治,針對各個部門的具體情況,制定了許多規章制度和賞罰條例。經濟方面,順治廢除崇禎的許多苛捐雜稅,為了加速經濟的發展,他積極推行墾荒。

順治雖然談不上是什麼千古明君,但也絕對不是個昏君,他雖然對宮裡人脾氣暴躁,但對大臣們還是有虛懷納諫的雅量。譬如,戶科給事中朱之弼曾經給順治上了這樣一道奏疏:

今日之病在六部,六部之病在尚書,尚書之病在推諉,推諉之病在皇上不擇人、不久任、不責成效、不定賞罰。

即使任事之人,視國事如家事,猶恐廢弛;今則盡如事外之人,疑事畏事之念多,任勞任怨之意少。事稍重大,則請會議;不則遷延日月,諉之行查而已;不擇卸責於人,聽督撫參奏而已;不則畏首畏尾,聽科道指名而已;不則苟且塞責,毋庸再議而已。上下推諉,以為固然,曾有擔大事、發正言,以圖實濟者乎?

朱之弼不光放膽直諫,甚至將一切問題的責任都推到皇帝身上。換做是一個昏君,不把他腦袋砍了,也要讓他回家養老。順治時年只有十八歲,非但沒有生氣,甚至連否認都沒有,更沒有為自己辯護,而是承認事實,虛心採納意見,然後曉諭六部要整肅一新,不得懈怠。

當然,順治在治國方面也有一些污點,比如鄭成功打過來之後,他嚇得要逃回遼東,被孝庄鄙視一番後,居然又說要御駕親征。這時候,順治已經二十二歲了,表現還這麼衝動,確實有些不應該。

在私生活方面,人們對順治的印象更差,他自負又自私,對母親很不尊重。唯一值得稱道的是他對董鄂妃很鍾情。

董鄂妃去世之後,順治萬念俱灰,頓時產生了皈依宗教的思想。當時,擺在他面前的有兩個選擇:天主教和佛教。考慮到順治帝和湯若望的關係,天主教本來是很有希望的。

順治確實很尊重湯若望,他從湯若望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在小順治眼裡,湯若望就像一部百科全書,什麼天文曆法、日食月食、彗星金星之類,他全懂;湯若望還經常給他講西方的人文風俗,在天性浪漫的順治眼裡,這些知識確實非常酷。

湯若望確實是清初非常牛氣的一個外國人,不要說他死後混到一品的地步,就說他所記載的一些東西,現在我們一般都當成信史來看,正史太曖昧,野史太不可信,時人的筆記也不足為證,偏偏大家就信湯若望。

據說,順治喜歡跟湯若望交往一方面是因為這個西洋老頭懂的東西確實多,能夠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卻是因為跟湯若望在一起,他非常放鬆,不像跟大臣們在一起那麼緊張。所以,小順治特別喜歡跟湯若望閑聊,親切地稱呼他為阿瑪。

當然,湯若望也有讓小順治不高興的時候,湯若望非常討厭太監這種不人道的制度,他希望順治不要製造更多的太監,不僅如此,他還希望順治能夠放棄男女之愛,專心服侍上帝,宣揚天主教。順治自然無法接受這種要求,相反,湯若望提出這種要求後,他將心比心,覺得自己這麼喜歡女人,難道湯若望真那麼淡定?

為了解開心中這個謎團,他讓人日夜監視湯若望,可惜,順治失望了,密探監視了許多天,回報順治:湯神父每天晚上在教堂誦經之後,就返回卧室就寢,沒有任何其他的舉動。

順治長嘆一聲:「湯爺爺真是個了不起的神人,但是我還是不相信上帝,但我相信他是個知行合一的好朋友。」

湯若望和順治的友誼一直維持到順治去世,雖然順治對禪宗傾心,但內心深處一直很尊重湯若望,甚至在臨死前,他還接受湯若望的諫言。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段佳話,一位中國皇帝和一位外國神父建立起了超越利益關係的友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順治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接受佛教的,剛開始的時候他深受儒家文化影響,想以禮法和仁德治理天下,成為一代明主。對於佛教,還有幾分排斥的意思。

順治十年的時候,曾經與大學士陳名夏討論歷史的時候,說到國祚這個深奧的問題,說著說著就扯到鬼神和宗教上面,陳名夏向皇帝大力推薦喇嘛教,說這玩意可以延長國祚。順治當時就說了:「喇嘛教這些裝神弄鬼的把戲,不可信,他們說驅鬼,鬼才相信呢,不過是蠱惑人心罷了。」

由此可見,順治當年還是一個標準的儒家小青年。但是,四年後,他的人生觀就發生了改變,他開始陸續召集一批高僧進京。有人認為順治這麼做可能是受了太監的影響,但不管受誰的影響,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順治有佛緣,他的內心是不會改變的,也是不會欺騙自己的。

憨璞性聰就是順治最早認識的一個非常有名的禪師,這位高僧是福建延平順昌人,十五歲的時候在天王寺出家,二十五歲起開始雲遊。和尚雲遊就像政治家到處演講一樣,名聲就這麼打出來了,憨璞性聰每到一處都講經說法,逐漸打造出了全國性的影響力。

公元1657年,順治駕幸南海子,經過海慧寺,在那裡遇見了憨璞性聰,兩人進行了一番密談。這一年十月,順治把憨璞性聰召進宮裡,問他佛法:「從古至今,帝王治理天下,都是代代相傳,日理萬機,閑暇時間特別少。我現在對佛法非常感興趣,想學習佛法,但時間又特別緊張,得找一個好老師學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得找誰呢?」

憨璞性聰既然是高僧,自然不會脫口而出:「跟我學吧!」相反,他謙虛地拍馬屁:「皇上你是金輪王轉世,天生有大善根有大慧根,正因為你天性有佛性,所以才相信佛法,皇上不用跟人學就能無師自通,不學自明啊!所以,皇上你不僅是一國至尊,也是佛門至尊啊!」

聽到這麼拍馬屁的話,我們簡直很難相信是出自一個高僧之口,可見要做高僧不光得會佛法,馬屁功夫也是應該學會的,多學幾門技術總是有用的。

順治對這位高僧的回答很滿意,不久就冊封他為明覺禪師。這位明覺禪師留下了一本《憨璞性聰語錄》,裡面不光收錄了他的語錄,還有一些他贈給太監的詩文,詩文中對一些太監極盡歌頌之能事。現在,我們總結這個和尚有三大絕招:佛學、馬屁功夫、寫詩。當這三大絕招糅合在一起的時候,絕對是必殺的,沒有人能抵擋得住,所以順治被俘虜了。

憨璞性聰博得順治寵信之後,對主子是非常忠誠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憨璞性聰接連給順治介紹了許多佛門頂尖人才,這些人才中有木陳忞、玉林琇、茆溪森這些業內著名人士。

我們得說說順治為什麼對天主沒有好感,倒是對佛教的興趣這麼濃厚。

首先,順治接受漢文化熏陶太深,漢文化既包括儒家文化,也包括佛教和禪宗,佛教雖然是從印度傳來的,但經過上千多年的本土化過程,已經演變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了。

其次,順治的一生飽經憂患,在後來的歲月里,情感受到重大打擊,愛子早逝,愛妃亡故,跟母親的關係僵得特別厲害。這些都給他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打擊,所以萬物皆空的佛教對他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安慰。他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詩:「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入帝王家?」可以想見,他心靈深處那種對人生感到無奈的感覺。

我們先來說說得道高僧玉林琇吧!

玉林琇的全名是玉林通琇禪師,他是江蘇江陰人,俗姓楊,出身於名門望族。從小生長在一個篤信佛教的家庭里,也是很有個性的人,十八歲成年的時候,他也不考科舉,居然跑到磬山寺當和尚。當和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和尚也有能力高低之分。不久,他就換個高級一點的寺廟,浙江湖州報恩寺,在這裡待了幾年,二十三歲的時候就當上寺廟主持。升遷速度之快,實為佛門所罕見。據說他是一個風格非常嚴峻的人,很受佛門弟子的好評。

公元1658年的時候,玉林琇已經是佛門中的一個名流了。憨璞性聰一推薦他,就引起了順治的重視,順治派人召他進宮。他居然擺出名士風範,拒絕了。後來,順治帝再三邀請,他才勉強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