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一輩子都在死磕的母子 古怪的皇帝

寫到這裡,或許我們有點反感順治帝。你說這孩子,你媽對你那麼好,你幹啥要跟她過不去啊!其實,認真想想,我們還真不應該怪他。一個人的性格跟他的成長環境是有很大關係的,順治生長的那個環境我們可以想像。六歲死爸,從此就離開媽媽的懷抱,進入深宮當皇帝,身邊全是宮女太監什麼的,這些人本來就不正常,你要指望順治正常這太難了,加上順治帝總忘不了多爾袞帶給自己的心理陰影。

聰明從來不是衡量一個皇帝好壞的標準,許多昏君並不像人們想像中的那樣,大腦不夠用。明朝後期的幾個皇帝也是非常聰明的,但大都昏庸、變態,甚至非常荒唐。順治帝雖然沒到這個地步,但表現也確實夠奇怪的。說他是昏君肯定是小題大做,說他性格怪誕那是沒有問題的。

順治的一生很短,僅僅活到二十四歲,從他短暫的一生可以看出,這人可能有多重人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的描述中了解。湯若望不僅是一個傳教士,也是一個天文學家,他來到中國後,歷經崇禎、大順、順治和康熙四朝,是一個老牌的中國通。

湯若望進入大清宮廷後,很快就和孝庄、順治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順治經常稱呼這個滿頭白髮的洋人為「老爺爺」。走遍半個地球的湯若望對人對事都有一套自己獨到的認識,他很早就看出順治這個人優點與缺點都非常明顯。例如,他也說順治很聰明,長得很英俊,有慧根,甚至比較早熟。除此之外,他覺得順治天性仁厚寬容,能夠聽得進逆耳忠言,但是也很容易受壞的思想影響。用湯若望的話來說就是「容易受惡勢力影響」,所謂惡勢力在天主教里就是指魔鬼了,但這話湯若望肯定沒法直接說出口,畢竟對方是個皇帝,說話得考慮腦袋。

對順治身上的一些缺點,湯若望也洞若觀火,他就曾經指出順治酷嗜遊獵,老子早就說過「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所以,湯若望接著說順治內心會忽然想起一種狂妄計畫,而以一種青年人的固執堅決施行;有時一件小事就能讓順治暴怒,導致他的舉動跟一個發狂發瘋的人一樣。

湯若望這些描述在中國的正史和野史中是看不到的,作為一個外國傳教士,他憑藉天文學和西洋科技得到清朝宮廷的賞識,做到欽天監的高位,得以近距離觀察太后和皇帝。加上他可以以一種局外人的角度觀看宮廷里發生的一切,所以他的記錄應該有很大的真實性。

不光是外國傳教士覺得順治帝喜怒無常,就連許多禪宗高僧也覺得順治帝這人脾氣特別暴躁。

寧波天童寺的高僧木陳忞在順治十六年九月奉旨進京,在京城待了八個月,順治帝對他極為尊崇,賜他「弘覺禪師」尊號。這個時候,福臨已經二十二歲了,親政十年。根據這個老和尚的說法,這個皇帝喜怒無常,不時鞭打左右。老和尚實在看不下去,借著討論禪學勸諫他:「參禪學道之人不可任情喜怒,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面對著高僧的教誨,順治還沒瘋狂到拿起鞭子抽老和尚的地步,只得點頭說:「我知道了。」所謂知道就是我曉得是這麼回事,但就是改不了。憤怒的性格,就像火種一樣,可以壓抑一段時間,但始終是要爆發出來的。

宮裡人都覺得順治皇帝就像個虐待狂,有很嚴重的暴力傾向。但是在施政方面,他經常表現出體恤百姓愛民如子的特徵,他頒布的一些政令很受老百姓歡迎。他剛親政的時候,就廢除了多爾袞統治時期的幾大弊政——圈地、投充、追捕逃人等,安撫工作他做得還不錯,所以順治帝雖然活得短暫,但在人們眼裡仍然不失為一個明君。

滿族人發育比較早,一般男女在十二三歲的時候就可以談婚論嫁了。被一大群太監和宮女包圍著,一個人想要心理正常並不容易。從史料中可以知道,順治是在十三歲結婚的,但是在他十二歲的時候,庶妃巴氏就懷孕了。巴氏生的這孩子不到兩歲就夭折了,過早生孩子,可能是孩子很難長大的一個原因。

庶妃巴氏之前不過是一個宮女,順治寵幸她時只有十二歲,她因為生下皇長子鈕鈕被封為庶妃。又過了一年,順治跟另外一個庶妃生下了福全,再過一年,生下了玄燁。在生育這塊兒,順治表現得很上進。

不過,在順治的後宮中有五個博爾濟吉特氏,沒有一個博爾濟吉特為他生下一男半女。由此可見,順治帝是非常固執的,對於母親家族的女性堅決不碰。所以順治說跟皇后共處了兩年,沒有夫妻之實應該是事實,當然這不能怪皇后,只能說順治這個人太偏執了。

順治皇帝與皇后相處了兩年,沒有任何結晶。但這兩年里,他和其他的妃子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福全,一個叫玄燁。

順治一生中,史冊記載的皇后和妃子共有十九位,兩個皇后都沒有產出,其他妃子為他生了八個皇子,五個公主,其中只有四個皇子活了下來,成活率只有二分之一,比較低了。

雖然老婆一大堆,但順治好像對她們並沒有多少感情,除了董鄂妃。對皇后,順治帝特別恨。對於自己的這些兒子女兒,除了董鄂妃生的第四子外,他也幾乎沒什麼感情。臨終前,他考慮繼承人的時候甚至打算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堂兄弟。可以想見順治性格之怪異,恐怕就是孝庄也猜不透他的心理。

順治廢后的時候是十五歲,那時候包括孝庄在內,大家認為這應該是一時的,是特殊時期特殊發作,過一段時間,順治肯定會慢慢變好的。事實恰恰相反,掌握大權後,順治的性格不但沒有變得溫和,反而變本加厲。現在他是想怎樣就怎樣了,今天想用鞭子抽誰,那個人肯定是躲不了,過了幾天,又覺得幹啥都沒意思,想去寺廟當和尚,誰也攔不了他。

總之,你不知道他想做什麼,他身上有一股衝動,連他自己都不知道這股衝動來自哪裡。換句話說,他生命中有一種壓抑,他一直想突破這個壓抑,這個壓抑到底是什麼,估計連他自己都不清楚。他只能設想是多爾袞,但是多爾袞已經死去很多年了,多爾袞的陰影真的有那麼大嗎?

順治的一生是躁動不安的一生,最後染天花而死對他來說真是一種解脫。他解脫了,孝庄也解脫了,滿朝的文武大臣也解脫了。中國將迎來一個新時代,康乾盛世。中國將出現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康熙大帝。

順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南明的延平郡王鄭成功率軍穿過台灣海峽,從東南沿海登陸,一路上勢如破竹,大敗清軍,接連攻克瓜洲、鎮江,大軍圍困江寧。一時南方各省人心晃動,紛紛有密謀起義的舉動,整個江南各省陷入了緊急狀態,清廷上下大感震動。

我們是不是很想知道順治帝是啥反應,我們可以從順治瑪法(老爺爺)湯若望的回憶錄中了解到情況:

當這個噩耗傳至北京,皇帝完全失去了他鎮靜的態度,而頗欲作逃回滿洲之思想。可是皇太后對他加以斥責,她說,他怎麼可以把他的祖先們以他們的勇敢所得來的江山,竟這麼卑怯地放棄了呢?他一聽皇太后的話,這時反而發起了狂暴的急怒。他拔出他的寶劍,並且發誓說他要親自去出征,或勝或死,絕不更改自己的意志。為了強調自己的決心,他居然用劍把皇帝的御座劈開。那意思是說,如果有人敢對他御駕親征說一個不字,他就一劍把誰劈死。

皇太后枉然地嘗試著用言語平復皇帝暴怒的心情。另派皇帝以前的奶母到皇帝面前進勸。可是這更增加了他的怒氣。各城門已貼出了官方的布告,曉諭人民,皇上要親自出征。當時全城內便起了極大的激動與恐慌。王公大臣排著長隊到湯若望這裡請求援助。若望應允,至皇上面前呈上奏疏,並且很深沉地懇求,不要使國家破壞到這地步,這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當時皇帝的情緒就轉變了過來,請若望起。現在他知道,「瑪法」的意見是好的。所以,各城門上又貼出了一張新布告,曉諭人民,皇上之出征已作罷了。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順治帝的脾氣是相當暴躁的,可以瞬間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從中也可以看出,順治和湯若望的關係還是比較鐵的,文武百官包括皇太后的話都不聽,偏就聽得進去一個洋鬼子老爺爺的話。

湯若望是一個天主教徒兼科學家,沒什麼私人立場。他在天啟二年的時候來到廣東,認識了徐光啟,後來徐光啟給他介紹了一份工作,幫助崇禎修訂大明曆法。在大明朝廷內,湯若望發揮專長,不僅修訂曆法,還幫助明朝研製西洋大炮,為此,崇禎皇帝還經常賞給他牌匾。崇禎十三年,湯若望升任北京天主教教區區長,並允許在宮中舉行彌撒。

崇禎對湯若望還是不錯的,所以湯若望剛開始對清朝政權沒什麼好感。多爾袞進京後,為了防止滿漢混居,大搞拆遷,本來湯若望的教堂也要從城北遷到城南。大家都知道,拆遷是關係到民生的事,湯若望很不希望教堂被強拆,於是給多爾袞寫上訪信,請求不要強拆。沒想到多爾袞居然給他面子,准許他留在原地,這讓他對清廷產生了一些認同感。

沒過多久,湯若望就向清廷毛遂自薦,為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